科学资源生活化,构建小学科学的本真课堂
2018-01-29陈银吉
◇陈银吉
当下教学都在追求回归本真,小学科学课堂亦如此。本真课堂在理念上主张:生本,生活,生态。其中生活,即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课程资源的开放和使用都要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最直观最真实的体验,不能脱离于他们的生活实际。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涵科学。小学科学教学当然也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不能与社会脱节。笔者从科学教学的情景导入、探究材料的准备、科学知识的运用和课外拓展等几个环节入手,谈一谈科学资源与生活相联系的本真课堂的构建。
一、情景导入生活化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节课的开始。一堂课的教学成功与否,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它对整堂课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情景导入,使学生尽快入情、入境,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当学生听到看到的有关内容来自他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高涨。当科学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这样的科学课堂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科学课的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科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其中,不仅导入的语言要生活化,而且选取的素材也要生活化,是学生们所熟知的。如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这些日常生活用语开始:“每天吃饭时,妈妈都会为我们煮美味的菜汤,菜汤为什么这么美味?”“在汤里加入了味精、盐、葱等调料……”“这些调料哪些我们可以看见?”此时学生们发现食盐、味精等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是真的不见了还是……”通过这些生活化的语句,为溶解概念的理解和完善奠定了基础。又如,《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的导入,可以从同学们熟悉的一个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开始。课件出示这个成语以及配图以后,让学生找出其中隐藏着的食物链,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对食物链的思考及研究。这帮助学生建立了食物链的科学概念,同时为画食物链、食物网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很快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去,对食物链形成初步认识。
二、探究材料生活化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必要条件。而有结构的、丰富的探究材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这就是探究材料的生活化。生活化探究材料作为科学活动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取材方便、来源广泛、种类丰富、在弥补现有材料不足,不仅丰富了探究活动,而且把科学活动拓展到课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探究材料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实施:(1)从学生身边的物品中选择;(2)从学生周围的环境中选择;(3)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择;(4)在学生经验范围内选择。如,在教学“热胀冷缩”实验的时候,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可以是盐水瓶和学生喝牛奶用的透明塑料管,而不一定是实验室的烧瓶和玻璃管,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又如,在教学《声音的传播》时,可以利用教室内的桌子、椅子以及学生文具盒中的尺子等。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重视生活化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有结构性的材料,对提升科学课的价值,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三、科学知识运用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如果学到的知识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学生就会觉得学了没用,也就没了学习的动力。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虽然学习了科学知识,但在很多时候还不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不能真正地把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的学等于白学。
比如在学习《电路出故障了》以后,教师可以专门找些或者学生们事先准备一个已经坏了的玩具,让学生进行研究。之后,学生的玩具坏了,就可以用自己的知识维修,会觉得拆装玩具比玩玩具更有意思。又比如,在学习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之后,学生就可以解释自己学的乐器是怎样产生好听的声音的了。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的关注,促进对声音有关的科学知识的运用。
四、课外拓展延伸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的天地。课外拓展延伸的形式有课外的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种植养殖活动、观察探究活动、寻访发现活动等。另外课外探究的选题非常重要,首先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确定比较容易完成的、感兴趣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同时,也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在“陪玩”中领略科学的无限魅力。
如执教《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学生用实验验证了水中加盐后马铃薯会浮起来,而且兴趣十分浓厚。当老师提问“你们猜测水中加哪些东西也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学生争相作答:“糖、味精、鸡精……”于是老师说:“那我们课后继续去研究一下,好吗?”。这个探究材料简单,操作方便,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强烈,相信学生的完成度也会很高。又如《我的水钟》一课学习完之后,学生们制作的水钟还需要改进,相信在家长的协助下,学生的水钟会更加精确和美观。
小学科学的本真课堂构建,需坚持“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思想,使科学教学与生活资源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