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研究
2018-01-29孟丽华
孟丽华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公主岭 136100)
高血压这一基础疾病不仅降低了病患的生存质量,还加大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已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如下报道,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12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重度高血压患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介于43-75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6岁,病程为1.5-10年不等,均值为(5.75±0.30)年。35例小学毕业者,61例中学水平,24例大专及以上水平。所有患者经临床证实为高血压,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状。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入选者分入常规组和干预组,60例为一组,对比两组各方面资料均衡性较强(P>0.05),可实施对照研究。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常规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每日定时测量血压,从数值变化中筛查风险;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告知其负性情绪的危害;联合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改善心态;遵从医嘱为患者用药,若为口服用药,需监督患者按量服用,避免其擅自调整用药剂量;为患者讲解家庭监护相关注意事项,避免患者血压再次升高,嘱患者每日测量血压。
1.2.2 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方法如下:①集体宣教。内容包括高血压病发机制、危险因素、并发症、降压药作用原理等,增强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能力;由相关科室主治医生或高血压领域专家开展主题讲座,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②个体教育。在熟知患者基础资料和病情的前提下,为患者进行个体教育;嘱其每日进行测量并记录,并能根据血压值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如心态管理、饮食控制、活动量调整等;正确用药,严格管控用药时间,为避免患者忘记用药,可教予患者设置服药闹铃,并标注不同药物的服用剂量;在日常护理中,注意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适时疏导,避免不良情绪郁结于心;通过真诚的关爱和互动拉近与患者的关系,在帮助其宣泄情绪的同时解决其面临的实际困难;了解患者饮食习惯,若患者偏爱油腻、腌渍食物,应及时纠正,指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观察患者日常行为,禁烟酒,应积极培养患者每日进行有氧运动的习惯,并强调适量运动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以改善其遵医行为。③家庭教育。为患者家属或其他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其高血压病患照护能力;强调情感支持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完成角色转变,积极面对疾病;嘱家属与患者保持有效沟通,避免引起患者情绪大幅波动。同时,尽量不要将家庭经济状况或其他负性事件告知患者,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若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家属应给予患者更多的耐心,以实际行动感染患者,督促其主动参与疾病控制和治疗。④书面资料。为患者发放《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供其自主学习[1],在其住院治疗期间,通过展示宣传海报等方式增强其对高血压的科学认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能力和护理满意度。①自制健康知识测评表,总分为100分,得分为90及以上视为优,60-89分视为良,低于60分为一般,优良率为优率+良率。②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并回收有效问卷,采用百分制进行测评,非常满意为90分及以上,满意为70-89分之间,一般为70以下。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能力
干预组中疾病健康知识测评优良者58例,占比96.67%,常规组中疾病健康知识测评优良者45例,占比75.00%,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干预组与常规组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者分别有43例、27例,满意者分别有16例、22例,感觉一般者分别有1例、11例,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33%和81.67%,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3 小 结
在血压的控制中,患者自身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除降压药物的服用以外,其日常生活习性、行为等均会影响血压控制效果。但是,由于高血压高危和多发人群为中老年人,其保健意识薄弱,疾病健康知识匮乏,因此,由护理人员实施专业的、程序化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照护能力十分关键[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疾病健康知识测评优良率为96.67%,高于常规组的75.00%,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常规组的81.67%,充分印证了程序化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综上,高血压程序化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作为一项常规护理措施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