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沿海水文精准服务河长制的思考
2018-01-29邓建明
邓建明
(广西沿海水文水资源局,535000,钦州)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将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的河湖管理这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交由“一把手”负责。全面推行河长制,对于水文行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面临挑战的是服务能力,迎来重大机遇的是事业和人才发展。
一、广西沿海水文水资源基本情况
1.河库水文概况
广西沿海水文水资源局业务辖区是广西沿海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三市,业务辖区总面积20 348 km2,常住人口575.34万,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08.64亿m3,人均水资源量3 818 m3。
辖区水系属珠江流域的桂南沿海水系和郁江水系,由于十万大山和六万大山的纵横隔断,形成了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境内河流多发源于此。向南流的属桂南沿海诸小河流,独流入海、源短流急,主要河流有南流江、钦江、茅岭江、防城河、北仑河、大风江、白沙河等;向北流的属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钦州市浦北县境内的武思江和防城港市上思县境内的明江。
2.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
广西沿海地区在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突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主要有:
①在水资源方面,“水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沿海风暴潮灾害和沿海城镇内涝灾害,“水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北海市地下水超采和枯水季节中小河流水资源短缺。
②在水环境方面,问题主要存在于海湾与入海河流环境耦合影响方面,包括河流泥沙输入对内湾和港口航道淤积影响、河流营养盐输入对河口和内湾富营养化风险影响、河流污染物输入对河口水产养殖影响、海水入侵对河口城市供水安全影响、南流江等河流跨市界断面水质长期超标等突出问题。
③在水生态方面,首要问题是沿海水生态系统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入海河流和感潮河口是以水为纽带形成的独特、脆弱而敏感的水生态环境系统,红树林、白海豚、近江牡蛎、海鲈鱼等河口特有水生物种是生态敏感目标,受陆域水文过程及其伴生物质流失过程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沿海林浆纸产业发展地区森林覆被结构变化大,对水体生态造成不利影响;第三是沿海中小型水库、入海河流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加上桂南地区的光热条件适宜蓝藻和水葫芦生长,水体富营养化引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风险较大。
3.水资源、水环境监控能力
当前,广西沿海地区集水面积200 km2以上河流均建有水文站,部分集水面积100 km2以上河流也布设了水文监测点,水文监测站网基本全覆盖。在沿海辖区主要河流(水库)共布设常规水质监测断面(点)43个,6个国家级水功能区、市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和10个跨设区市界河流考评断面已经实现监测全覆盖,省控水功能区监测率54%。
沿海地区水质实验室总面积1 200 m2,设备固定资产总额达450万元。目前水质检测项目,主要是常规检测项目,对于痕量有机有毒物、非常见重金属、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激素、水生生物和生态等还不具备相应检测能力。各县域中心站的水质监控能力较低。
二、服务河长制的沿海水资源环境监控工作实践
1.加强重要水功能区监控
按要求认真做好重要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逐年加大监控覆盖率,同时做好质量控制,确保水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为水功能区考评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
2.做好跨界断面量质同步监测
每月及时完成10个跨设区市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水量监测与评价,并按时上报结果,为自治区政府对沿海三市政府水资源环境管理绩效考评提供数据支持。
3.为饮用水安全提供水质信息
每月为沿海三市党委、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编报沿海水资源质量月报,年底及时编报水资源年报相关报表。每月按时完成6个市级重要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及时编制各重要水源地水质月报,由各市水利局发布。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深入村屯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义务水质检测服务,为居民饮水安全提供水质信息。
4.积极应对突发性水质异常事件
多年来加强与辖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密切联系,积极履行职责,在突发性水质异常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样监测,及时将第一手监测结果通报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沿海三市水利局反馈的服务满意率达100%。
5.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加强水资源监控助推辖区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重要水功能区和跨界考评断面监控工作,支撑河长制实施;二是加强入河排污口调查,为去除落后产能提供监控依据;三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调查,为扩大优质水资源产品供给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6.切实加强保障能力建设
加强质量管理,近年参加国家认监委、水利部及珠委、自治区水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的各类盲样考核,均100%一次性通过。2016年顺利通过资质认定换证复审。加强检测实验室建设,配备了ADCP、流动分析仪、4艘遥控自动采样船、2个卡盖式定深采样器、2台现场多参数监测仪,水资源监控朝着自动化、信息化方向不断发展。强化应急监控能力,每年均有针对性地举行水文监测应急演练,水资源应急监控能力得到加强。加强队伍建设,提拔任命一批80后的科级干部,新招录多名水文水资源及化学分析类专业的本科生,人才队伍更新换代稳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策略,鼓励支持职工申报科研课题、撰写论文。构建联动机制,与沿海辖区各市县水利局、水库管理所、水厂及环保、海洋、气象等部门和单位增强联系,建立了良性互动合作机制。
三、水文精准服务河长制的途径探索
1.精准把握河长制对水文的需求
水文如何精准服务、科学服务河长制?沿海水文部门主动换位思考,从水文角度研究党政“一把手”河长最关心、最需要的信息情报,并对服务内容、服务形式进行总结归纳。
(1)分管河段现状信息
水文部门可以编撰辖区主要河流基本水文特征现状手册,对主要河流河道的自然属性、人类干扰信息、水环境状况、水资源条件等情况,分别以文字、表格、图片等形式建立“一河一档”,为河长提供了解分管河段的基础资料。
(2)分管河段考核要求的水环境水生态指标
包括水资源管理 “三条红线”控制目标、水功能区划情况和水功能区监测考核工作方案、跨设区市界断面水量水质考核目标等河段考核具体指标、依据等方面的技术内容,并可为河长们提供咨询答复服务。
(3)分管河段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水文有站网、量质同步数据基础,有能力对主要河流重点河段开展分析和健康评估,归纳问题、分析原因乃至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为河长们提供决策依据。
(4)提供考核依据和风险预警
上级河长对下级河长进行考核,需要水文部门提供水资源环境监控数据作为依据。河长制背景下,河段水质风险预警预报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突发水事件应急监控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2.全面认识水文的优势和短板
(1)具备的优势
水文作为监控水资源环境信息的情报部门,拥有量质同步的水文大数据、拥有广布的监测站网体系、拥有一批特色“实验田”是沿海水文的优势所在。亚热带红壤砖红壤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南流江,海河一体咸淡水交接面交替移动的半封闭性内湾茅尾海,具有独特水文—物质循环过程的感潮河口等,都大有文章可做,为水文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发挥空间。
(2)存在的不足
一是人员素质不高。沿海水文水资源局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水平偏低,老龄化趋势严重,知识更新能力不足。二是对水资源监控发展方向存在视界限制。以传统水文水资源学知识系统为基础的人才队伍,对水文过程及其能量、物质、生物和信息流伴生过程,对水文过程与经济生产过程的交互作用等皆存在较大的认知局限。三是新技术应用存在短板。在水文大数据分析和价值挖掘、“3S”技术应用,水生态监测评价技术、现代化和信息化测报设备使用等方面存在短板。
3.全面提升水文服务河长制能力的途径
(1)夯实基础补短板
着力推进监测站点标准化、自动监测与预警预报、监测质量控制,加强应急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共享、应用等能力建设,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大投入,以加强基础设备和设施建设,积极主动融入全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大格局。
(2)深化改革增活力
引入社会力量,释放水文系统本身的人力资源,着力攻关高新监控技术,促进技术能力转型升级。
(3)提升能力求跨越
加强引进和培训,鼓励职工加强知识技能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监测人员技术能力。在服务好沿海辖区河长制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推进人才队伍由技工型、劳动密集型向创新型、科技密集型升级。
(4)开放合作求共赢
积极进行多渠道、多元化的合作形式,在加强协作、联合研发的基础上,扩大数据和信息来源渠道,整合资源,服务水资源监控和科研事业。
(5)量质同步显优势
量质同步是水文相比于环保、卫生防疫和城市供排水系统的水质监测部门的优势所在,是水文部门的核心能力。必须摆脱惯性思维束缚,着力加强学习和研究,为推行河长制提供量质同步的水资源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4.找准水文服务河长制的具体措施抓手
(1)落实责任,对接河长需求
成立河长制沿海水文工作领导小组,强力推进沿海水文服务河长制的相关工作。对沿海三市辖区内地方政府及其水利、环保、海洋等河长制组成部门开展针对性调研,精准了解各地各部门在推行河长制过程中对水文服务的需求。明确分级负责机制,沿海三市市级河长由沿海水文水资源局对接服务,县、乡级河长由县域中心水文站负责对接服务。
(2)问题导向,提供专业服务
着手编撰沿海主要河流基本水文特征现状手册,建立“水文服务一河一档”,为河长们提供基础资料。结合多年监控成果,梳理沿海主要河库和重要河段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编制问题清单,建立“水文服务一河一单”。在问题清单基础上,重点对南流江总磷污染河段、马江浦北城区超标河段、钦江灵山县城区超标河段和钦州市城区河段、大榄江排污河段、沿海地区水葫芦异常增殖河段开展专项调查监测,重点河库做到“水文服务一河一查”。在找准问题、查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供河长参考,实现“水文服务一河一策”。
(3)数据扎实,确保服务质量
重要水功能区、跨设区市界断面、市级以上重要水源地的监控是水文日常工作内容,也是服务河长制的主要抓手。在逐步提高监控覆盖率的同时,重点加强质量管理和工作执行力,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可靠,确保第一时间将重要水质水量信息报告河长。以数据说话,以科学做结论,确立作为技术裁判的水文话语权。
(4)丰富形式,打造特色产品
发挥量质同步的行业优势,强化水文核心服务产品特色。开展生态水文研究,给出重要城镇、工业园区、行政区界断面的环境水文特征值。开展河库健康评估,构建符合实际的水体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明确水生态安全线、警戒线和底线。选择水域区位重要、条件较成熟的县(镇)探索开展县(镇)级水资源质量月报的编制,以满足县(镇)一级河长对分管河段水文、水环境动态变化情况的紧迫需求。重点内容为重要水功能区、界河考核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出入境污染物通量、入河排污口的废污水排放情况及水体风险预警信息。
(5)积极探索,构建预警预报新机制
以与水文过程周期性演变规律和营养盐含量密切相关的水葫芦异常增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构建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预警预报体系,为当地党委政府和河长提供预见性情报和参考对策。
(6)快速反应,完善应急监测体系
加强应急监控能力建设,为各县域中心站配置多参数仪等水质现场应急监测设备,加强应急监测培训和演练。
(7)参与项目,加强科技研发
为科学应对沿海水资源环境问题,应结合实际开展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开展感潮河口水生态科研工作,择机争取上级和辖区地方政府支持建设感潮河口生态水文实验站。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桂南沿海独流入海中小河流水量—水质—水生态联合监控技术体系研究,以期为河长制、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高端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