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文情境化教学策略

2018-01-29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王扣红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创设母亲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王扣红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使教师头疼不已。学生在作文写作时,“老、旧、虚、拼”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导致教师在上作文课时根本不知从何下手,只能自己闭门造车,而学生一提起写作就立马变脸、谈文丧胆。长此以往,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生失去了童心与童趣,也限制了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策略,创设有效的情境,以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为情感基础,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

一、情景导入,拉近写作与生活的距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决定课堂质量高低的关键之一。作文教学也可以联系教材内容,利用生活化的情景导入,调动学生的语言智能,进而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深切体会到生活中也处处蕴含着写作素材。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写作“我的母亲”这一篇作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真实的情感带入作文中,我从伟大的教育学家孟郊的一首古诗《游子吟》入手,让学生感悟母爱不受空间、时间的界限,体会到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进而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关于《游子吟》的视频,视频中孟郊要出远门,而母亲在深夜一针针一线线地替儿子缝衣……然后,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都颇有感悟,有的学生眼眶红红的。我说:“同学们,大家展开联想,孟郊的母亲送儿子时会说些什么呢?平时母亲对你做过什么样的事让你非常感动,久久不能忘怀呢?”学生们在视频的导入下,积极展开思考,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有一次深夜,母亲抱着发烧的我在路上狂奔。”有的学生还说……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最后,在这样温暖的气氛中,我引出今天的写作题目—我的母亲,学生们经过我的引导以及观看视频的感悟,都拿起笔来认认真真地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本节作文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熟知的教材内容,观看视频,代替了平时写作前枯燥乏味的“找题眼”、搜罗素材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的联想,进而把感悟落实到纸面上。由此可见,这种情境导入,拉近了作文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写作的欲望,使学生不再畏惧写作文。

二、创设情境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早在上世纪4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在教学上要对学生实施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以及时间等,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解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喜欢一切能动的事情,这是他们的天性和共性。创设情境活动,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让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写作关于冬天的文章时,我说:“同学们,看窗外,多了些什么?”学生们很激动地说:“下雪啦!好美呀!”我说:“那你们想不想出去感受一下冬天的第一场雪,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学生们早已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好!”然后,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我带领学生打雪仗、堆雪人,在雪地里翻滚着、打闹着,解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玩得痛快,进而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写的尽兴。最后,在学生恋恋不舍中我组织学生回到教室。为了让学生能够理清写作思路,我又带领学生回顾了以往学过的课文《雨后》,在一场大雨过后,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用一首小诗记录了一群孩子在雨后尽情玩耍的情景,我说:“同学们,结合《雨后》这篇文章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你们写出刚刚在雪后嬉戏、打闹的感想和感悟。”

在本节案例中,我既应景地创设了一节雪后的作文课,又带领学生巩固、复习了教材内容,把教材内容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应用到写作当中。学生们有话可说、有句可写,很自然地写出作文内容。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境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形象生动的在文章反映出所见所闻和所感,进而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

三、创造互动合作,交流生活中的不同感受

作文能很好地表达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工具。但是,大多数学生写完作文之后,总是遮遮掩掩,唯恐别人看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同学间的互动合作,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有利于写作信息的快速传递。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写作关于刻苦、努力、目标之类的文章时,我利用《卧薪尝胆》这篇文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文题目,找到写作思路。首先,我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教材内容解析: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着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该故事主要讲述了越王勾剑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的故事。学生们在我的解析中,想要尽快地阅读文章。然后,在学生们阅读完成后,我提出问题:读了本篇课文后,你感悟到了什么?经过这个卧薪尝胆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们有没有见到过或经历过像卧薪尝胆这种精神的事例?我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分享感悟。最后,学生在我问题的指引下,积极地进行讨论,把感受、心得以及事例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交流之后,学生们集合所有人的素材,很快的就开始了写作。

由此可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彼此交换想法、交流感受,在语言中,碰撞着激情。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应该多为学生创造互动合作的机会,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分享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

综上所述,在小学作文课中,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鲜活的生活情景,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手段既结合教材内容,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的作文变得真实、鲜活,又有利于学生头脑的充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

【参考文献】

【1】何跃彪.创设情境 激趣作文【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11)

【2】张国栋.作文教学如何创设情境【J】.青海教育,2010(06)

【3】王凤玲.创设情境 趣味作文【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10)

【4】孙希凤.有效作文课堂,从创设情境做起【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19)

【5】刘丽萍.在情境体验中激发创作热情——《一只手的感觉》作文案例【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8(Z 2)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创设母亲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给母亲的信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