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伴成长 德润童心
——以“学校志愿服务”的名义

2018-01-29曹启东徐佩佩

江苏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志愿公益志愿者

/曹启东 徐佩佩

一、学校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公益环境不浓厚。

南京是一座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的城市,交通有专门的交警指导,医院有专门的排号系统,学校有专门的护导教师,但志愿服务相对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而在苏州等城市,志愿者活跃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公益环境浓厚,公益的社会支持度、社会认可度较高。

我校在筹备暑期品质助学公益成长营时,困难重重。因此举为本区域首创,教师们觉得助学、支教只有在偏远落后的山区才会存在,也只有去那些地方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支教;家长也觉得难以置信,抱着怀疑的态度前来咨询;社区更是担忧学生安全,觉得这项活动与自身关系不大,因此支持力度很小;企业单位同样因心存疑虑,不愿提供适量经费赞助……

2.缺乏专业、正规的志愿服务平台和项目。

专业化、正规化是学校志愿服务的必由之路,更是赢得社会支持、社会参与的重要保障。就我校而言,志愿服务工作也处于起步阶段,负责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老师也是各学科的兼职教师,专业性不够,因此难以建立专业的志愿服务平台,创设专业的志愿服务项目。

3.投身志愿服务意识不强。

我校教职工平均年龄27岁,这一年龄段的教师从小就在被过度关爱的环境中长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不了解志愿服务的性质,缺乏“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志愿服务意识淡薄,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创新举措,助力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开展

志愿服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且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学生。一方面,教师以身示范,身教大于言传,只有教师身体力行参与志愿服务,才能去影响、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学校秉承“以爱育爱”的德育工作理念,每学期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与社区、公益组织合作构建社会共育机制,助力学生成长。志愿服务成了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活动,在促进自身品质提升的同时,丰盈利他情怀,从小我做起,树立“服务大我”的意识。

1.提升师生志愿服务意识。

学校要加强宣传,营造志愿服务氛围。通过制作、张贴志愿服务手抄报,举办志愿故事演讲比赛、志愿服务主题班会课等宣传手段,引导学生、教师自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其意识到助人自助的益处,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既帮助了别人,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提升自身的志愿服务意识。

2.多方合作,共建专业化公益平台。

教师们负责学校各科教学工作,有的更是身兼数职,在志愿服务工作上难以对他们提出更专业的要求。但术业有专攻,我们可以把公益组织请进校园,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学校与公益组织携手,根据学校情况、学生需求共建专业化的公益平台,开发服务社会、符合学校教育、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公益项目,并将其专业化、正规化、常态化。

3.发挥教师、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志愿服务。

以往的志愿服务都是学校顶层设计好项目,教师、学生被动参与,参与积极性不高。我们要将志愿服务的主动权交还给老师和学生,以他们为主体,鼓励教师、学生自主开发、选择志愿服务项目,积极筹划并实施志愿活动。同时学校根据需要提供应有的帮助和指导,进而提升其积极性,让志愿服务深入扎实开展,不再浮于表面。

4.建立多元的志愿服务评价机制。

志愿服务以自愿、无偿为前提,所以我们反对直接将对志愿服务的评价与学生的“三好生”评选、教师的绩效考核等进行功利性的挂钩,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违背了志愿服务的初衷,又不利于志愿服务的开展,更不利于形成正向的志愿服务环境。那么作为学校,到底该如何对教师、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呢?我们做出如下思考:

志愿者“反哺”机制。志愿服务“反哺”机制是一种服务,一个平台,更是一种传承,将“老一辈”的志愿者精神传给“后辈”,更好地将其发扬出去。通过志愿者“反哺”机制,一方面可以回馈那些为他人服务的“老”志愿者,同时也为新加入到志愿者服务行列的教师、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能、服务社会”的平台,让更多教师、学生看到志愿服务的社会效应,让志愿服务形成良性循环。每一次志愿服务结束后,学生需在《做最好的自己》志愿服务记录本上进行登记,累积得星,同时采取同学互评、老师评、家长评、受助人评等多维度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学校评选出“优秀星级志愿者”。当这些“优秀星级志愿者”在学习、生活上需要帮助时,学校将组织志愿者为其提供“反哺”志愿活动。

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机制。“时间银行”这种模式是由美国埃德加·卡恩博士所创立,他希望通过这种模式能为社会变革带来一些精神效益。我校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是指教师、学生志愿者将其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时间银行”具有储蓄、激励、反哺三大功能,让教师、学生等志愿者在充满激励和正向的环境中,挖掘自身潜能,发展自身才干。在我们有能力时尽可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储蓄时间,在我们自己需要帮助时,向学校提出申请,支取累计的“服务时间”来换取“被服务时间”,获得来自学校、教师、学生志愿者的帮助。

爱伴成长,德润童心,志愿服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创新路径,对提高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有重要意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能够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并使志愿服务成为学校德育的新名片。

[1]李辉,刘玉平.志愿服务:小学生体验教育的一种理想模式[J].北京教育,2016(6).

猜你喜欢

志愿公益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公益
公益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公益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