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双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2018-01-2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研究

马 锦

(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地方高校承担着当地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地方中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为地方高校输送人才培养的生源,人才的培养从基础教育便开始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从学校教育的低层到高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是教育贯通的一体。通过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不仅能促进双向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利益双赢,而且对地方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是实现双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已经到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与重要性的认识也日益加强,已经显现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从基础教育发展来看,中小学是实现教育意义的基地,中小学教育实践是教育发生发展的实际生活世界,是教育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目前,中小学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做着积极努力研究与改进,在教育实践层面不断提高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随着“教师成为研究者”理念的深入,中小学一线教师越来越投入到行动研究中,但往往缺乏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支撑,研究中就会出现重课题申报、轻研究过程,发现问题多、反思提炼少等问题。

从地方高校发展来看,高校教师不可能再自己坐而论道,关起门来研究。正如叶澜教授指出的,做教育学的学问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而且要起而行道,“论”是为了更好的“行”,“行”会产生更好的“论”。地方高校教师如何“行而论道”呢?以“地方而论”为高校教师提供了“论道”的实践基础,高校教师应积极了解地方教育发展状况,研究地方教育需求,为地方教育发展“行而论道”。此外,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过于理论化、学术化,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地方高校教师即使研究了当地的教育问题,由于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问题解决的对策缺乏在中小学教师的实践层面检验和推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缺乏深入的整合统一。因此,如何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一体贯通起来,促进当地教育质量的提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教师合作”一般指向教师同辈之间的合作,但在专业引领、反思能力的培养上,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合作无疑更具有潜力。地方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升专业化能力,急需搭建通向中小学实际教育教学生活的桥梁。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引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地方高校教师提供持续专业的支持。因此,地方高校与中小学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之一。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应是一种“伙伴协作”的双赢合作模式,强调的是高校教师与小学教师“伙伴式”的共同研究。高校教师不必高高在上,中小学教师也不必对课题研究望而生畏,而是建立一个平等的共同发展的平台进行对话研究,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统一,这也是实现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双向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地方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时间相对较少,交流次数过少

在少数基础条件较好、领导比较重视研究的中小学,往往通过课题项目和实验研究来促进和鼓励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但仍然出现参加研究的人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一般都由中小学教研管理部门的几个人来进行。中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虽然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意愿强烈,但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而高校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将重心放在完成学校要求的科研任务上,对基础教育领域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也非常少。

(二)研究理念差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也越来越强,也形成了中小学教师自己的研究方式。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都在作“研究”,但对于研究的意义、目的、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高校教师来说,研究已经成为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遵守着科学研究的范式。而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育科研目前还是正在努力学习或“不得不”学习的任务,研究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两者的研究方式、方向、规范都会有较远的距离,这对合作研究交流过程中就会造成一定的障碍。

(三)教师合作研究的观念淡薄

“合作研究”其实已经界定了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合作。但目前地方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往往形式化,难以达到真正的合作。部分中小学教师仍然认为教育教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事情,高不可攀,搞教育研究会分散自己的精力,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也从不参与研讨,只是完成任务而已,对高校教师的态度也是敬而远之。而部分高校教师也认为中小学教师只要能运用现有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就可以了,甚至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参与,就难以形成平等的对话平台。

三、促进地方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实现双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研究性教师专业共同体是地方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有效性的关键

地方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间合作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研究性的教师专业共同体,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研究是二者成为共同体的切入点。研究性是教师共同体的特点,由有着强烈学习意愿和共同研究兴趣的教师组成。教师在共同参与的各种教育实践和研究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并通过教师知识间的创造与传承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地方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共同体可由双方各自骨干教师组成,高校、中小学各由一名负责人进行团队活动的组织,共同负责二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体中的成员应是“伙伴”关系,互相学习,共同研讨,通过教育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直接碰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共同学习研究的氛围,促进双方教师自身的成长,最终目的是为了双方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

(二)伙伴协作模式是实现地方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共同发展的桥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小学的各种教师培训项目的展开,高校教师开始有机会与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比如国培计划、专家讲座、学术报告、交流访学等。这些方式都给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中小学教师认为,这些培训项目中的高校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专家名师,由于交流和沟通受时空限制,往往在培训当时有很大的启发,但过后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研究。这些培训方式只是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理念、意识的提升,缺乏进一步的具体实践指导。

如果地方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伙伴协作关系,开展教育教学合作研究,就为实现地方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共同发展建立起一座桥梁。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来说,通过伙伴协作模式,中小学教师没有了之前的“名师情节”,与地方高校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就可以获得来自地方高校教师持续研究的理论支持及方法指导,同时,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及工作方式也能对中小学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从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来说,为了避免过于理论化和学术化的“坐而论道”式研究出现,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建立伙伴协作关系,更能自然地参与到基础教育实践中,去观察和研究一线教师的状况及需求,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统一整合起来,不仅能引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能同时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双赢。

(三)学校管理激励机制是地方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间合作的有力保障

“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整体功能。目前,地方高校积极建立各种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但同时存在着一些弊端,未从地方高校教师个人能力角度出发,缺乏对地方研究资源平台的建设,而对于积极鼓励教师深入到地方基础教育实践领域进行研究方面,更缺乏激励机制,甚至认为这种主动谋求地方合作研究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得不偿失。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水平受多方面的制约,而与当地中小学之间的合作研究为高校教育科研提供一条新路径。同时,这种合作研究也是地方高校服务当地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因此,地方高校应完善科研管理机制,积极鼓励高校教师深入基础教育一线,了解当地教育发展需要,积极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促进当地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都在教师的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已成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开展地方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伙伴协作”式的合作研究,为实现地方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双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专业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