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办学能力提升路径的“江苏表达”与展望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52期
关键词:产教协同育人

40年来,江苏职业教育走过了从政府推动到市场驱动、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从均衡用力到协调发展、从重视基础建设到重视质量发展、从“断头路”教育到“立交桥”体系构建的改革线路。目前,江苏省中、高职院校分别占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主要质量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改革40年职业教育办学能力提升路径的“江苏表达”与展望作综述。

一、职业教育办学能力提升路径的“江苏表达”

(一)培养目标:从专注职业技能走向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十二五”以来,江苏省有效纠正了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工具性教育倾向,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观,“坚持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学生由一技之长向全面发展转变、由阶段性发展向终身发展转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系统培养人才。“十三五”以来,江苏省职业教育有效构建了“三段渐进、四条途径、全程体验”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指导不同学校确定“德知技融合、因类施策、多元发展”“各从其类、满足需求”的发展目标,构建了“课证行赛、层类交互、学用融合、多导多选”的课程模式及实施程序,开发了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时空、教学形式与教学资源五方面体现学生中心、学习中心、问题中心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1]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向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更好地适应了江苏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根本要求。

(二)发展策略:从碎片化改革走向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1.推进“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克服了职业教育改革“碎片化现象”误区,依托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等“三大项目”建设工程,对学生全面发展、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教学标准体系、国际合作、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关联性系统化设计,给出了整体性的推进方案与路径。“十三五”期间,依托现代化示范学校、智慧校园、现代化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等“五大项目”建设工程,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推动教诊改工作。明确了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十大要素”:办学方向——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南,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工作的依据,专业设置与条件——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教师队伍与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的条件,课程体系与改革——人才培养工作的抓手,课堂教学与实践——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学校管理与制度——人才培养工作的保证,校企合作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质量监控与成效——人才培养工作的保障。制定了《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指标体系》,融合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教学大纲、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和专业建设标准等重点内容,以此为依据指导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促进了职业学校建立以督导为主体的常态化监控、反馈和改进系统,深化学校的质量内涵,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育人体系:从“一技之长”单一化培养走向衔接系统化培养

1.体系衔接建设。江苏省以中、高职协调发展为核心,已初步建立起由学制衔接到课程衔接、由“独木桥”到“立交桥”、由阶段性发展到终身性发展、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2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系统设计改革框架。统筹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3+3”、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3+4”、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的“5+2”、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的“3+2”等贯通一体式学制,学制改革覆盖各级职业教育。精心选择专业试点,持续深化课程改革。所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均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2.模式改革推进。“十二五”以来,江苏省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形成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联合管理、分段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依据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依照工作岗位层次位移的新特点,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和企业四方建立起试点联盟,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上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四)育人模式:从校企有效对接走向产教深度融合

1.产教深度融合。针对产教融合方面存在的“政府热、社会冷”现象、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的“学校热、企业冷”现象、集约化发展方面存在的“职校热、集团冷”现象、教师企业实践方面存在的“行政热、学校冷”现象,“十二五”以来,江苏紧密契合“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探索职业教育集约发展和体系构建,坚持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已初步形成具有区域职业教育特征的集群式、集团式、集合式三种集约化发展形态,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专业优化、内容更新、操作路径、运行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层面立体化地推进育人模式变革,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实施“政行企校”联动、产教协同育人,有效推进“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学习与终身教育”五个对接。

2.产教协同育人。“十一五”以来,江苏省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模式正从“学校主导型协同育人”“企业主导型协同育人”“校企融合主导型协同育人”三者并存发展阶段进入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时期。江苏省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是模式创新,着力打造校企共商、共建、共享的职业教育共同体。在生产要素上,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体现为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合作;在推动学校发展上,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体现为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在融合实现上,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体现为政府主导、校企自愿、中介联系等多种形式;在融合内容上,产教协同育人模式表现为技术研发、教学合作、咨询服务、共建实体等;在主体数量上,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体现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合作;在融合程度上,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主要有紧密型、松散型等。

(五)办学管理:从规范化走向标准化

1.规范化管理。“十一五”以来,江苏省确立以人为本、质量核心的意识,高度重视职业学校规范管理工作。一是规范了“学制分段安排”。自2011年起,江苏省教育厅先后出台了中职和五年制高职的专业设置要求、专业建设标准、学籍管理、学生顶岗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管理等工作具体指导性文件,2013年起推行学制分段改革,有效规范了校内文化基础教学、实训教学和校外认知实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管理。二是实施了“三项管理”,给职校办学“立规矩”。先后出台了《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学生、后勤管理规范(试行)》《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学生、后勤管理规范视导标准(试行)》,实行全省职业学校专项视导督查行动,着力推动职业学校履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体责任,强化教育行政部门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提高职业学校规范管理执行的自觉性。[2]

2.标准化管理。“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在国家职业教育领域基本形成由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5个部分构成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江苏省区域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初步形成了“内容完整、门类齐全、上下衔接”的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推动了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标准化、内涵化管理。[3]

二、江苏职业教育办学能力提升路径的展望

面向2035年国家发展的战略安排,江苏职业教育将以实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为目标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继续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以校企协同育人为新机制,着力发展质量高、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职业教育,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一)发展方式:走向深度融合[4]

1.深度融合发展。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是江苏职业教育自身演进与嬗变的必然结果。所谓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以及面向2035、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背景,职业教育相关多元主体、多种要素以及多样功能之间,在遵循各自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因责、权、利相互关联相通并进行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呈现出来的一体化状态(育人目标的一致性、过程的协调性、结果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发展方式,主要是在办学方向、发展方式、办学机制、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多重要素的重构。

2.深度融合推进。推进深度融合,体现为“三类融合”(一是企业行业、学校、家庭与社会等职业教育主要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融合,二是职业教育自身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内部要素和政策制度、育人环境等外部要素之间的融合,三是从职业启蒙教育到终身教育的育人功能与悦人功能之间的融合)和“四个坚持”(一是在办学方向上,坚持“德技融合、素质本位、知能并重”;二是在发展方式上,坚持“产教融合、人才优先、保障有力”;三是在办学机制上,坚持“校企融合、供需结合、协同育人”;四是在教学模式上,坚持“理实结合、虚实结合、工学结合”)。

(二)系统培养:拓宽成长通道

1.系统培养人才。江苏省将继续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观”和人才成长的“发展观”,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一是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适合教育理念,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二是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促进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互通互转。

2.搭建成长“立交桥”。一是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制度衔接。遵循行业企业技术等级、产业价值链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确定适合衔接培养的专业,构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对口升学考试制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实施技能统一考核,逐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与普通高校对口招生接轨。稳步推进中高职衔接、中职本科衔接、高职本科衔接,开展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分级培养和联合培养试点。二是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加快构建对接现代产业要求、适应学生终身发展、中高职有效衔接、基于项目运作的“产业+”融合式课程体系。合理确定中高职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

(三)智慧教育:推进“互联网+教育”

1.智慧教育机制建设。“互联网+”思维与现代职教改革理念相融合,借助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学习分析技术,实现了职业教育情境创设、教学内容序化、职业能力训练与提升,促进智慧化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江苏职业教育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信息化引领江苏职业教育现代化,坚持育人为本,加快智慧职业教育建设步伐,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个性化成长的学习需求,建立政府统筹、企业参与、共建共享机制,以信息化环境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应用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习方式创新,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

2.智慧教育应用建设。[5]创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覆盖职业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智能终端,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强化关键事务的全过程、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建设感知、协同、控制一体,智能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智慧校园。对接企业生产服务智能化流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智慧课堂、智慧车间、智慧图书馆。建构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并行。适应学生智能化学习需求,推行翻转课堂、行走课堂、慕课教学、虚拟仿真实训、在线学习,构建线上线下协同教育新体系,实现专业教学与现场实践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紧密结合,教师(学生)在互联网上教学(学习),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

(四)教学模式:自觉推进

1.推进现代学徒制实施。基于现代学徒制,探索工学结合机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与教学评价体系。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一体办学、学产一体教学、学做一体学习,实行“双重身份、双元实施、工学交替、岗位育人”。推动“教学性产学流程”与“生产性学习流程”的“链系统”达成。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专业优化、内容更新、操作路径、运行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层面立体化推进教学模式变革,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2.实施行动导向驱动教学。一是实施理实一体的课程模式。在课程体系上,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促进多元技能融合基础上的专业化。在教学方式上,坚持理实结合,对接生产服务现场,加强线上线下的融合。在教学评价上,建立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评比和反馈制度。二是优化虚实结合的协同管理模式。建立跨专业交融的新型机构和实践平台,推动实施学分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网络化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建设高质量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6]

(五)质量监控:构建标准体系

1.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当前及未来江苏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一是完善教学标准。在教育部颁布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的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标准基础上,江苏省要组织开发或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二是融入标准建设。江苏省职业教育将继续推进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发布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在现代化示范学校、现代化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智慧校园等创建工程中强化教学标准的执行。着力构建“四个质量监控体系(机制)”(目标明确、标准科学、导向鲜明、全程监管、多元评价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规范有序、全程监控、自我诊改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内外结合、多元并举、客观公正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行政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相关部门指导、第三方有效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7]不断完善职业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2.教诊改实施。围绕《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内容,引导职业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按照建立基于标准化教学设施、完整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我诊断自主发展、行政部门有效监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把课程教学大纲、专业目录、专业(技能)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和专业建设标准落实工作等作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主要依据,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猜你喜欢

产教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