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

2018-01-29甘少琴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大学生

甘少琴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会议。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对文化自信高度重视,在多次会议中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国家领导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崇敬。在2015年5月4日,习近平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可见党和国家对当代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即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肯定与尊重,不但要在思想上认可,而且更要在行为上继承与创新。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接班人,在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中考究,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传承与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心思想的重要要求,是坚持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不可缺失的力量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

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若一成不变,这是一种固步自封的表现。国家发展模式的进程,可以预测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他批判固步自封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能盲目跟风、墨守成规,必须要根据国家的实际,在发展中不断变革与创新。中国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构建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不断探索与创新,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总书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就,其中,思想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观念;文化发展已发展成为人们的一种事业,形成一种产业。这些都彰显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更是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有力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全党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为国家的发展绘制了新的蓝图,同时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不断继续促进国家的更进一步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任务。

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新的时代文化使命

“五四青年节”的确立,表明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人,包括大学生的尊重和寄予的希望。毛泽东在《纪念五四运动胜利二十周年时对青年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青年们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这是对青年知识分子的高度赞扬与评价,也是党和国家对我们青年者的信任与肯定。邓小平肯定了青年、青少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在五四青年纪念会上,他指出“中国共青团是党的可靠的后备军和有力的助手。”此外,邓小平还对青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认为科学的发展与青年息息相关,这表明青年要承担起促进国家科学发展的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扎实科学文化,结合国家发展实际,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五四精神的重要性,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继承与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青年精神,青年一代要奋发进取,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力量和坚强后盾,尤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中,提出“青年学子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习总书记表明了青年学子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时代文化使命,是新时代一种软实力的较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承担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的文化使命。

三、新时期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也必然要承担新的历史文化使命。新时期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牢固文化根基,挖掘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献计献策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在历史长河中,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创造了不可计数、光辉璀璨的文化,历史积淀的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在世界发展中熠熠生辉。比如,诸子百家、历史文集、诗歌宋词、四大发明等,这些都是令世界惊叹的文化瑰宝。中华文化的根基悠久而深厚,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神,需要我们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文化凝聚着时代的特征,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精神标识。在古代,文化思想主要是为巩固和发展统治阶级服务,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功能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当代大学生属于高知识分子,是社会中最具有活力、最活跃的群体,具有先进的思想和巨大的发展潜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不断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发挥主观能动性,扎实自身的文化基础,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文化推动实践的进程,优秀的文化可以促进实践的有效进行。当代大学生在继承与创新中华优秀文化过程中,要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献计献策。

(二)立足现实,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的发展指引了大道,引导中国走进社会主义的大门。中国踏入社会主义这一家庭中以来,根据国家的实情,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这一路走来,在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下,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这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是其他任何国家很少有的特色。习近平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当代中国大学生是中国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应自觉提升文化自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信仰,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自信的提升需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立足于民族文化根源,才能创造出更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当代大学生是文化继承的最强大群体,大学生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

(三)认知文化,实现文化创新发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历史长河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鸦片战争时期,中华文化遭受了西方列强的野蛮破坏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华文化的完整。在“文革”十年间,中国的文化也曾被恶意诋毁,使得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断,造成中国文化损失惨重。这些年来,文化犹如火山爆发,发散出强而有力的能量,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化具有双面性。一方面,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如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整个社会形成了“谁拥有大数据,谁就具有发言权”的现象,这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另一方面,文化也给社会、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力,如最近流行的豫章书院,所谓的修身教育,实际上奉行的是一种“棍棒思维”,与传统文化相违背,与当今文化相脱节,这是一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丑化、排斥现代文化的现象,严重影响教育文化的发展,阻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辉煌。”当代大学生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与创新者,认知民族文化的历史、宗旨,汲取民族文化中的能量,创造性地运用文化,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挖掘文化的最大优势,这样中华文化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稳脚跟。

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扎实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

大学生是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扎实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思想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

(一)大学生要认知文化,形成民族文化自信

认知文化是形成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高级情感反应。对文化的认知,主要是知道“文化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想深入对文化的了解,必须知道文化的根源,了解文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生认知文化,可以通过查阅历史文化文献、观看文化影视、网上搜寻文化资料等方式,对文化的认知要学会用批判的思维去领略文化,懂得去粗取精,掌握好文化的精髓。大学生只有在对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后,才能对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即文化自信。

(二)父母要发挥带头作用,培养文化的情感认同

父母对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起着奠基的作用。父母对传统文化的观念影响子女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态度,倘若父母对民族文化具有深厚的情感,必然会引导子女形成文化的情感认同;反之亦然。如今,一些父母争相送子女出国留学,认为国外的教育、文化更能帮助孩子,促进孩子成才,这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缺乏自信的表现。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应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培养子女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加深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从小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引导,在孩子步入成年后自然会转化为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逐步提升文化自信。

(三)高校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引路人,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有效地引领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创新性发展文化。大学生的文化具有较高的水平,高校教师传播的文化必须具有丰富性、感召力,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共鸣。高校教师的文化素养决定文化传播的效率,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对文化的涉猎更广泛,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丰富专业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方式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形成一种文化威信,从而唤起学生对文化的积极情感体验,激发文化自信。

(四)大学要变革其功能,培养大学生较强的文化自信心

大学是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大学要担任起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责任。首先,在文化性功能上,创造新文化,大学应该从教学方式上变革,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学科建设中,强调学科价值。其次,在学术性功能上,重视学术传统,学术的发展是大学发挥批判性功能的依据,大学的批判是根据人类的文化价值批判,毫无功利世俗性,保留了恒久的文化价值。大学通过文化性功能和学术性功能的变革,促进文化的繁荣,从而提升大学生对文化的信心。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大学生
特色种植促增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