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名著抚慰心灵
——读《小说课》
2018-01-29古滕客
文/古滕客
作家的思想不是用针管注射到身体里去的,而是从作家身体内部,像出汗那样,自然流淌出来的。所以,他毫不掩饰自己对阅读的热爱甚至依赖。
书名:《小说课》
作者:毕飞宇
ISBN:978-7-0201-2273-8
版次:1次
页数:212页
装订:精装
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开
定价:38.00元
类别:文学艺术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3月1日
作家毕飞宇,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创作成就斐然。而这次,他的新作不是小说,而是一本关于如何阅读“小说”的讲稿——《小说课》。书中,毕飞宇以细腻敏锐的文笔,用经典名著抚慰心灵。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书。书中所谈论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名著经典,既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也有海明威、奈保尔、哈代乃至霍金等人的作品。毕飞宇有意识地避免了学院派的读法,而是用极具代入感的语调,向我们传达每一部小说的魅力,将他阅读过程中体会到的那些欣喜、感动、惊讶甚至战栗与人分享。书中,悉数听过熙凤的笑语、黛玉的哭声,分析林冲是怎样一环扣一环被逼夜奔的,跟鲁迅回到他的“故乡”,目测张爱玲的基础体温太冷。视角新颖,再加上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引人入胜。
毕飞宇扮演了一位专心致志的读者,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小说家的身份。因为这种双重身份,他面对人类历史上的那些经典作品时,往往独具慧眼。读蒲松龄的《促织》时,他说:“作为一个伟大的小说家,蒲松龄在极其有限的1700个字里铸就了《红楼梦》一般的史诗品格。读《促织》,犹如看苍山绵延,犹如听波涛汹涌。”读《红楼梦》时,他认为:“小说比逻辑要广阔得多,小说可以是逻辑的,可以是不逻辑的,甚至可以是反逻辑的。曹雪芹就是这样,在许多地方,《红楼梦》就非常反逻辑。所谓‘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就是这个道理。”
毕飞宇认为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基础体温。在他看来,中国的现代文学中,基础体温最高的是巴金,鲁迅的基础体温已经非常低了,但基础体温最低的是张爱玲。“如果张爱玲还活着,我一定不会靠近她,我会拒绝跟她握手,我受不了张爱玲的冷。”不过,他格外喜欢鲁迅。谈及原因,他觉得鲁迅的温度太冷了,但是鲁迅的幽默恰好中和了他的冷。“如果鲁迅没有他的幽默,他作品的文化价值永远不会打折扣,但是美学价值会打折扣,因为鲁迅的幽默,所以它冲淡了鲁迅先生的这种冷。”
毕飞宇更多地注意细微处的落实。因为小说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组装起来的,每个字都需要作家去写。毕飞宇和许多作家聊过小说,他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征,越是好的作家聊的问题越小,越具体。比如,他分析林冲,以“雪”“风”“石头”三个因素,层层堆积,环环相扣。有雪,压倒草料场救了林冲的命;有风,陷害林冲之人等待的天时,它必将让草料场付之一炬;有石头,正是这个费劲描写的石头,让林冲知晓了门外人的阴谋。这些细小的地方,组织起了小说内部强劲的逻辑连接,推动着林冲,使其步步行动成为必然。读之,令人深思不已。
毕飞宇读小说,直言自己就像反刍的牛,热衷品尝每根草的滋味。这份幸福感洋溢在他的字里行间,他读到汪曾祺的《受戒》时,臣服于大家的分寸感:“小说的分寸感极其不好把握,它同样需要作家的直觉。可以说,汪曾祺其实是怀着一腔的少年心甚至是童心来写这一段文字的,这一段文字充满了童趣,近乎透明了。透明总是轻盈的,这才轻逸,这才唯美。”所以,他说阅读最大的好处,就是帮助一个人建立美学标准,这会引领整个人用这个标准去写诗与写信、做事与做人,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作家上小说课,一般人会认为是教学生写小说。但是,毕飞宇大量谈的是阅读。他抛开分析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直接进入作品的内部。他认为自己受到金圣叹的启发。“金圣叹的点评好看,因为他是由内向外写,告诉你作家为什么要这么写。小说都是从内部写起的,谁会先定好主题思想之类再去写呢?那就写不出来了。作家的思想不是用针管注射到身体里去的,而是从作家身体内部,像出汗那样,自然流淌出来的。”所以,他毫不掩饰自己对阅读的热爱甚至依赖:“我的人生极度苍白,我是依仗着阅读和写作才弄明白一些事情的。”
读完全书,感觉毕飞宇的《小说课》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写出了很多小说的“言外之意”。他在普通读者与经典名著之间搭起了一座文化的桥梁,让我们重拾阅读的美好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