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当代价值
2018-01-29李荣亮张维真
李荣亮,张维真
(1.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 300191;2.天津行政学院 哲学部,天津 300191)
《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写于1937年七、八月间,深刻阐释了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两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成果的综合运用和发展。“两论”是毛泽东最重要的两篇哲学著作,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之作,大大推进了马克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讲:“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科学家,他撰写的《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名篇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多年来,“两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虽然当今世界形势变化巨大,中国的国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2],“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3]。实践证明,“两论”所蕴含的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当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实践是认识之源
毛泽东的“两论”是针对党内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而作,尤其针对的是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不是作为行动的指南而作,这涉及到一个人的正确认识到底从哪里来的根本问题。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原理,把实践作为认识的来源,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4]。这是坚持了认识的唯物论。针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毛泽东对哲学史上“唯理论”和“经验论”两派的斗争及其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深刻指出,教条主义承认理性的存在,但是不承认理性是从感性而来,而主观地认为理性是认识的真实存在。“唯理论”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而否认感性的实在性;“经验论”则与之相反,只承认感性的实在性而否认理性的实在性,两者都否认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这就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无法理解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无法知晓人的正确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有两种能力,一个是感官,获得的是感性认识,一个是思维,能够获得理性认识;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感性认识能够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5]。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当下中国问题,在实践中勇于改革和创新,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并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对于当下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要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只能是来自于改革实践的基本观点,否则,离开了人的实践,认识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主义的思想基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6]801要做到实事求是就不能仅凭主观想象,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所讲的: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到再认识,是一个无穷的辩证运动过程;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发展真理,从动态、发展的维度认识事物,是辩证法的认识论;应通过两个飞跃(感性到理性,理性到实践)把握认识事物的规律,即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通过对规律的认识,形成一般结论,进而指导实践、创新实践、发展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7]12。这就是我国当下最大的实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通往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要把三个“牢牢”搞清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按照这个政策制定,否则就会犯不该犯的错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三、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主要矛盾,解决现实问题
毛泽东同志强调:“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6]839矛盾普遍存在,怎样才能抓住矛盾呢?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8]320《矛盾论》同时论证了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8]326,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矛盾主要与次要、重点与非重点的存在。因此,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强调要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国内主要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从众多矛盾中首先抓“党群关系”这对主要矛盾,很多人认为“党群关系”出现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群众一方,而习近平同志坚决认为是党自身出了问题,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打铁必须自身硬,因而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一方面高压反腐,另一方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经过5年多的努力,成功地解决了党的自身建设问题。解决了党自身的问题,进而要面对如何治国的问题。治国问题千头万绪,如何抓主要矛盾,习近平同志把“人治法治”作为治国众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法治,进而全面依法治国。在党的领导下、法的保障下,通过改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既是四个全面的逻辑,更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成功运用。党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只有具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抓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正视、找准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使我们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四、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走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103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9]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和归宿。群众路线是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思想的现实运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证明,群众路线是我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脱离群众是我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自执政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将其常态化,成功地解决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永远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永远在路上。
五、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普遍性,而中国的发展道路却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毛泽东同志在“两论”中深刻分析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党情、国情和世情,提出了要把马克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理与“文革”后的党情、国情和世情,认为世界的主题不再是革命与战争,而是和平与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倡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了国家的稳定有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7]16。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西方的道路不具有唯一性,不是模板、样板、母版,中国的发展道路不是西方发展的再版,中国的发展既要遵循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按照自己的特殊国情,走适合自己的道路。方向的正确源于理论的清醒,“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至关重要,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境界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8]296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的过程,人的认识能力也会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作为个体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人,而作为人类整体的认识能力则是无限的,所以,认识总是通过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无限接近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1]因此,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实践,用发展实践检验的结果,矫正、完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地看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而,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也将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的境界。
毛泽东同志在“两论”中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战争问题,进而解决中国问题。“两论”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矛盾的认识,《实践论》是辩证认识论,《矛盾论》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两论”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人的正确认识从实践中而来,要始终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两论”指出,世界是一个矛盾体,矛盾时时在、事事有,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客观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两论”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丢掉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两论”告诉我们,要用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客观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两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典范,其所蕴含的普遍真理,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当今仍然对我们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