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编程有规有矩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43期
关键词:编程程序错误

笔者认为,初中学生应当养成的编程习惯有:代码格式清晰、变量命名规范、添加注释精准、查错纠错得法等。要培养学生形成这些良好的编程习惯离不开日常教学中的严格训练和不断积累。作为教师,除了及时的提醒和点拨,还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让培养学生的编程习惯不止于空洞的说教。

1.从案例入手。通过展示不同编程习惯设计出的程序代码,让学生自己判断孰优孰劣,引导学生主动选择良好编程习惯,形成严谨规范的编程意识。

例如,在学习规范的编程格式时,可以给学生展示规范格式和不规范格式的两种功能相同的代码,让学生尝试自己阅读程序写出结果。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规范格式下程序代码的秩序感和层次感;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规范格式下程序代码的混乱。这样学生自然会选择更加规范、合理的编程格式。

2.从“bug”入手。“bug”是一个英文单词,有“臭虫、缺陷、损坏、犯贫、窃听器、小虫”等意思。现在人们将在电脑系统或程序中隐藏着的一些未被发现的缺陷或问题统称为bug(漏洞)。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向学生解释什么是bug,哪些情况下会出现bug,以便消除学生对于程序错误的困惑和畏惧。其次,在消除了学生对程序错误的畏惧感之后,教师因势利导地给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纠错方法。

例如根据报错提示来定位错误,以C++为例,常见的错误提示有:

①[Error]‘S’was not declared in this scope;

②[Error]no match for‘operator<’;

③[Error]expected‘}’at end of input。

这三个报错提示的分别是变量S未定义,运算符“<”错误,输入语句后面的“{”不匹配。根据这些提示我们就可以纠正错误,再尝试运行程序直到错误被消除。此外,还可以借助编程软件里的“单步执行”功能时刻观察程序运行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调整即可。

3.从示范入手。教师示范和学生演示都要符合规范。初学程序设计的学生急于编写出正确的程序,往往会模仿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操作。如果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演示本身就不规范,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形成不规范的编程习惯。

例如,对于规范变量命名,教师在演示时累加器用变量s表示,个、十、百位上的数分别用变量g、s、b来表示,for循环中的循环变量用变量i或j表示,等等。学生在演示时,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变量名来代表特定的含义,例如max代表最大值、min代表最小值等。从而让初中生逐渐过渡到更规范的命名方式。

猜你喜欢

编程程序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创卫暗访程序有待改进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