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三日
2018-01-29李之平编辑吴冠宇
◎ 文 | 李之平 编辑 | 吴冠宇
话说,镇江以前叫京口。属于苏北向苏南过渡的地界,是长江末端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的码头集镇。是啊,光看名字,就晓得,镇住长江。当长江经历青海高原,四川盆地,江汉平原,已经非常疲惫时,在此有了折曲和修整,或着作为一个旅程的交代,即将入海时,于是有了巨大的码头。当年讨生活的人们从南北汇聚在这里,讲着不同的方言,沽着小酒,品味着当地小吃,吃一碗此地特出的锅盖面,大家拉着家常,等待开船。
我对镇江最初的概念便是王安石的诗《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说的就是江对面的瓜州,即扬州与此处地理上的呼应。当年王安石心系家国,热衷政治改革。来到这青山绿水的江南,南京的钟山隔着数重山,可是再美的风景也不能平复内心的焦灼,船在江中,明月在上,不禁要问,这一样的明月何时带我返还汴京?在镇江这个迎南送北的码头城镇,繁华的市景无不是热闹喧嚣与焦灼躁动并存。
这几年,著名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及其他一些美食片在此地摄制,让我很是关注。此地的锅盖面看着就流口水,据说这是乾隆帝下江南无意间形成的美食。当某店家得知京城大官来临,情急中锅盖掉入锅中却不知,就此煮面,形成独特的木香味的面汤,遂成此面。镇江的豆腐、蟹黄汤包都是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
在这样暗藏诱惑的基础上,此次休假决定来镇江,感受一下。
到镇江自然要想到此地的朋友。
诗友小白也算认识好几年了,但只是限于礼貌客气的交往,谈不上熟悉。鉴于她一直给我的友好亲切的印象,还是联系了她这位老镇江——在陌生地,一个人旅游,有位朋友交流和关照,不会觉得茫然乏味和孤清吧。
镇江是个码头文化浓郁的城镇,小白这么介绍。码头文化、运河文化已历千年,可谓悠远流长。一来,她就带我到镇江最具码头特色的京口码头。这个集古镇、江口文化于一身的开阔清凉之地,真是有别江南其他地方,大气舒展又不失南地的细润温雅。
人文地理上,镇江的金山寺,应该也是家喻户晓的。著名的法海水漫金山寺,也是关押许仙之地、白娘子与许仙生离死别之地。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里那场戏,当年看得人撕心裂肺。在金山寺,我看到了依傍长江逐山势向上修建的橙黄色与青黛相间的庙宇。那种有层次的堆积,飞檐走壁,或长长一线的庙宇边沿,在山景的呼应中,形成独特的建筑美学。在自然地理条件下进行的恰适利用,真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寺院了吧。
不过隶属镇江的句容有两处佳地。一是律宗第一山宝华山。一是茅山。宝华山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山中隆昌寺已历经1500余年的沧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传戒道场。故此,宝华山被称为“律宗”第一名山。隆昌寺有中国第一戒台之说,给出家人受戒之地。也是傍山而建,其铜殿、无梁殿、拜台是独有建筑。作为佛家弟子,我自然也是要三拜九叩的。
另一个著名的山,是茅山。我到了句容,与诗友蓝莲花会合后才晓得茅山在此地。也在她的帮助下第二日去了茅山。
一说茅山就会想到茅山道士。茅山是盛产道士之地,中国道教神山。位于镇江与南京之间的句容,隶属镇江,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称。
上得顶宫,才晓得此山的妙处。是啊,在当代,是作为5A级风景区,可山并不高,却云雾缭绕。不是仙山是什么呢?之后下来,拜了修建在庄严高台上的老子像。从低处看,老子坐身与天同齐,白云在顶,只能感叹,此真道啊。再下边,在南梁昭明太子读书台逗留较久,感怀一代才子萧统的命运,他潜心读书治学,著书立说颇丰,却远离都城建康(今南京),未及登基就因溺水,早早病亡。三十岁,短暂的辉煌,难免唏嘘。
镇江三日,还有些地方没有去,比如焦山,北固山,南山,圌山天沐温泉,赛珍珠故地等,也没有时间去扬州了。不过旅行中留点遗憾,才会期待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