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途径
2018-01-29马晓清
马晓清
(山西大同大学学生工作部,山西大同037009)
当前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业、生活、就业、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很多大学生时常感到焦虑、空虚、无助和孤独。生活缺乏目标、自我价值感缺失、幸福感较低是大学生的一种普遍生活状态。大学生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等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与大学生普遍缺乏强烈的生命意义感有着直接关系,研究探讨如何帮助大学生增强生命意义感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课题。
1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现状
生命意义感(Meaning in life)是意义治疗创始人弗兰克尔最早提出的,他认为人最基本的原始动机是追寻生命意义,当一个人缺乏生命意义感时,人就会产生空虚、无聊、厌烦的感觉,严重者会导致“心灵性神经官能症”[1]。生命意义感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目的和价值的感知,由追求意义的意志、生命目的、生命控制和苦难接纳四个维度构成[2]。
当前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普遍不高,甚至有一少部分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这些状况令人担忧。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无聊状态与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相关,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的无聊状态有明显的预测力[3]。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着密切联系,生命意义可以很好地预测心理健康[4]。生命意义感与自杀存在重要的关系,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中度的负相关[5]。只有帮助大学生找寻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有可能使大学生达到心理和谐的状态,获得充实、幸福的生活。
2 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途径
2.1 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青少年是建立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等问题有了深入思考,开始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和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生在对自我认知和对现实的把握中,不断对自身进行探索,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统一起来,确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将来的职业目标,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大学生在确立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多数大学生还不能形成很高的自我认同感,还处于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处于同一性延缓的状态;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没有认真探索自我,处于同一性扩散或同一性早闭的状态。因此,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优缺点,通过不断尝试选择、检验,最终确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规划,获得较高的自我认同感,明确生活的目标,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帮助大学生提高生命意义感。
2.2 培育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2.2.1 积极的心理资本
积极的心理资本可以促进个体幸福感的提高,而生命意义感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心理资本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生命意义感。心理资本是个体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6],Luthans、Youssef和Avolio提出心理资本由四个维度构成:希望、自我效能感或自信、乐观和韧性[7]。引导大学生积极认识自我,尊重自我和他人、尊重生命;积极面对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自我,在各种成功体验中提升自我价值感;关爱自己和他人,在爱与被爱中寻求生命的意义;乐观向上,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归因方式;树立积极的挫折观,勇于直面困难,在苦难中敬畏生命,反思生命的意义。不断寻找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积极体验。
2.2.2 积极的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对生命意义感具有预测意义,不同性质的应对方式对个体的生命意义感有不同的作用[8]。大学生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压力,可能遭遇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生活事件,如果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会对生活有积极的体验;反之,如果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那么会对生活有消极的体验,具有较低的生命意义感。因此,使我们感到痛苦的不是生活事件或压力本身,而是个体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生命意义感。我们要在不良生活事件中理解痛苦、孤独、失败等不良状态的价值,使我们更深入体会生命的意义。
2.3 激发大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引导大学生思考“我生命的意义何在”,激发大学生对生命的责任,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找寻自己独特的生命意义。但是,要避免人生意义的物质化和功利化,避免用简单的成功或失败来定义生命的意义。同时,激发大学生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家族繁衍的产物,每个个体都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尊重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价值,回馈家庭和社会。
2.4 创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为个体的生命意义感提供基础。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生命意义的重要因素,家庭支持对生命意义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朋友支持和他人支持在乐观的中介作用下也可以预测生命意义感[9]。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同时,家庭、学校和社会也要努力为大学生创造良性支持的外部环境。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感悟他人的关怀、鼓励和支持,在生活中获得积极的体验,进而积极地面对生活,提升生命意义。
2.5 做好大学适应性教育,体现教育的生命关怀
适应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和环境和谐协调的能力[10]。大学生的适应性与生命意义密切相关,大学生适应大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情绪感受,良好的适应性意味着大学生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积极调整自己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我们要从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社会适应、职业适应等方面做好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强的生命意义感。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关怀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性,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关心学生的情绪体验,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肯定他们的积极方面。只有学生感觉到被尊重、被理解、被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2.6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11]。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生命探索,理解生命的宝贵价值,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体验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生命意义感,民主、信任、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大学生体验更多的爱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升生命意义感。从社会层面来讲,要完善各种法律制度,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传播正能量,全社会形成尊重生命、关怀生命、追求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良好氛围。
[1](奥)克维多·弗兰克尔.活出意义来[M].赵可式,沈锦惠,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102-112.
[2]何英奇.生命态度剖面图之编制:信度与效度之研究[J].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报,1990,35(3):71-94.
[3]张慧超.大学生无聊状态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5.
[4]彭霞,王鑫强,郭成.重庆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119-1120.
[5]陈艺华.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0(3):45-49.
[6]周芳洁,范宁,王运彩.大学生大五人格、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2):1866-1871.
[7]唐爱琼.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综述[J].学术论坛,2012,35(4):185-188.
[8]赖雪芬,江冬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5):119-123.
[9]李旭.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的关系:乐观的中介和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5(1):81-86.
[10]龚玲,李晓辉,齐晓栋.大学生适应性与生命意义的关系[J].重庆高教研究,2013,1(5):34-38.
[11]覃丽,王鑫强,张大均.中学生生命意义感发展特点及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10):1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