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桥
2018-01-29高巧林
高巧林
1
锦溪镇上有个田肚村,村前流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
村里人每天都能看到,一条晃悠悠的小船伴着嘎嘎嘎的鸭鸣声,慢慢地摇过小河。
爷爷驼着背,在船艄上吱呀吱呀摇着橹。孙子挺着胸,在船头上挥舞系着芦花穗子的细竹竿,对着挨挨挤挤游弋着的鸭子们吆喝。
河上没桥,所以,爷孙俩的那条小船不只用来放鸭,还为过往行人提供过渡之便。
过渡人想给钱,爷爷说什么也不肯收。
最后,小船里不时会有过渡人留下的糕点熟食和时令蔬果。
2
小河里的小鱼细虾、青螺黑蚬让鸭子们口福不绝。
鸭子们懂得报恩似的,产下一箩箩蛋,让爷孙俩卖了钱,过上滋润的日子。
不料那一年,村上遭遇特大旱灾。
鸭子无精打采地晃悠在几近干涸的小河里,苟且活命。
村里人挂着蜡黄浮肿的脸,踩着尘埃飞扬、干裂滚热的泥土,一边呼饥号饿,一边四处寻找食物,包括地里的枯根、树上的焦叶和水里的杂藻等难以下咽的植物。直至耗尽最后一点力气后,静静地等待死神。
爷爷也被饥饿击垮了。
孙子问爷爷:“何不宰鸭充饥?”
爷爷想了想,嘱咐孙子:“赶快把鸭子送给村里人,每家一只。”
孙子想不通,舍不得。
爷爷说:“这叫报恩。”
孙子依然疑惑不解。
爷爷这才把埋藏了十多年的秘密说了出来——
一天,爷爷去小河里放鸭时,从嘎嘎嘎的鸭鸣声里隐约听到一阵婴孩的哭泣。循声上前一看,河岸边的草丛里躺着一个花布襁褓,襁褓里留着一张记下孩子出生年月日的小纸条。爷爷把孩子抱回家,当作自己的孙子。村里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奶的给奶,有饭的给饭,有衣的给衣……最后,这孩子总算活了下来。爷爷给他取了个名,叫“报恩”。
……
报恩静静地听着,热乎乎的泪水夺眶而出。
3
家家户户的灶间飘出鸭子的鲜香味。
而爷孙俩依然舍不得宰了仅剩的一只鸭子。
弥留之际,爷爷关照报恩,好好地活着,家里除了一只鸭子,还有一小甏喂鸭子时省下的稻谷。
报恩背着爷爷,把那只鸭子宰了,煮了,然后,端到爷爷床前。
谁料,爷爷已经断气了,脖子上紧紧地缠着一根草绳。
村里人来了,替爷爷送葬。
报恩默默地将那只完完整整的鸭子放上爷爷的祭台。
众人无不为之动容,落泪。
爷爷才埋进土里,报恩就晕倒了。
醒来时,但见一位当年喂过他奶的婶婶,将一碗热腾腾的鸭汤送到他嘴边。
次年春天,村里人东奔西走急着寻找种子。
报恩微笑着,一步步走到大场上,手里捧着一小甏金灿灿的稻谷。
秋天,水田里的稻子长得颗粒饱满,分外喜人。
4
时间一晃又过了七八年。
报恩长大了,且像爷爷一样,吱呀吱呀摇着橹,呵哈呵哈赶着比先前多两三倍的鸭子。
鸭子们越发有了口福——除了河里的小鱼细虾和青螺黑蚬,还有特别可口的颗粒饲料。
鸭子们产下的蛋一箩又一箩,报恩的钱袋子一天比一天鼓胀。
一年春天,报恩捐出卖鸭蛋的钱,在小河上建了一座桥。
桥的名字也叫“报恩”。
赏析
这篇微型小说胜在结构精巧,全文围绕“报恩”和“桥”展开。报恩受了村里人的恩惠,爷爷在灾荒年为了报恩,给村里人送去了鸭子,自己却丢掉了性命;村里本没有桥,报恩被村里人救下后,挺过饥荒年,建起了一座“报恩桥”。小说中虽没有过多刻画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但村民善良淳朴、知恩图报的品质已在这一两件事中表现出来。善与爱在这个小村落流淌传递,搭起了这座“报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