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新模式
2018-01-28陶继宏
摘 要:音乐是一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艺术课程,着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个性化的一面。那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呢?在这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我构建了“对比-体验-创新”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尝试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课,搭成让学生自我表演的舞台,让音乐课真正地“活”了起来。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 对比学习,让学生靠近音乐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始终要以音乐表现为主导的运用“动之以情、感之以形”的艺术化教学方法。艺术化的对比方法是加强感受、发展想象力、深化体验的一种艺术手段,是音乐教学中充满魅力的艺术化教学方法之一,生活中充满了形象对比,情感对比,音乐是生活艺术化的再现。在实践过程中,我运用对比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对比体验,让歌唱教学焕发新的魅力
歌曲教学中,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不仅能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认真观察,细心听辨分析的能力,使原来那种沉闷、压抑的学习变得轻松,活泼的学习过程,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力。
(二) 对比体验,让欣赏教学更具创新性
學生对音乐的最初感受是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在欣赏作品时、将情绪截然不同的两首曲子对比来欣赏,就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情绪。“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对比的方法虽然效果理想,但还需进一步探索,灵活加以运用,为音乐教学服务,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所在: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产生深刻印象。运用比较教学法的关键是要确定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因为相近事物之间不仅在现象上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而且在本质上也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音乐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主要是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迅速得到提高,尽快达成教学目标。
注意点:(1)对比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促进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如果教学内容不适合则无须进行比较,以免流于形式;对于比较复杂、比较深奥的问题,也要从效果出发,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2)运用对比法要将性质相近的问题进行比较,如果两个事物性质相差很远,就不能进行比较,因为找不到它们的同一性,即没有可比性。否则,不利于学生尽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 引导体验,让学生感悟音乐
奥尔夫说过:“儿童在早期所体验的一切,在他的身上得以被唤起和培养的一切,对其一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说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那么,引导体验则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创设的美好心境,使其在良好的音乐环境里用心去感悟音乐。
(一) 用教师自身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
作为音乐教师,他们的情感应是丰富的。课堂的范唱、范奏是发挥音乐艺术感染力、陶冶学生的情感的最直接的手段。教师的范唱、范奏是否有感染力,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只有情感丰富的人的歌声才最动听。”“只有用心演奏的乐曲才最美好。”可见,不可小看教师的情感带动,教师在课堂上应投入全部的情感,声声有情,句句含情,以情感带动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
(二) 入境体验,化抽象为形象,进一步感悟音乐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由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过渡需要一个过程,而音乐作品一般都以抽象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所以,音乐教师应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三) 深入分析,使学生发现作品内在的情感并产生共鸣
音乐作品有它们各自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把内心世界的秘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思念、缠绵、悲痛、忧伤以及最刻骨铭心的回忆,战斗的召唤,英雄的豪情壮志等等变成旋律,但有的音乐作品比较含蓄,不可能一下子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意境、风土人情等,并透过作品的表面层层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在情感,让学生从心里唤起情感共鸣。
三、 放手创造,让学生拥抱音乐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加强烈。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只有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理想,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造能力,成为创新人才。
(一) 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创设实现和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课堂环境,只有这样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创造力才会得到良好的表现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他们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无法保障,兴趣得不到满足,才能得不到施展,特长得不到发挥,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多样性,肯定创造性的见解。
(二) 提供一定的创作机会,强化主体参与的实践
适当提供力所能及的创作机会是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法,运用得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为此我进行了积极尝试;一是体态律动的创作,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结合有关内容教学,配以体态律动,这样既有利于吸引学生,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二是节奏创作,即通过对歌曲拍号、情绪的正确认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打击乐器,创作节奏为歌曲编配伴奏,学生个个兴致勃勃,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
实践证明:建构有效课堂教学创新模式,需要创新性的教师。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寻找激发学生创造动机的因素,创造性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提倡学生的创造精神,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实现音乐教学最理想的境界“对比——体验——创新”。
作者简介:
陶继宏,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