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卷入法在德育活动中的应用
2018-01-28姚伟彭龙生米合热居沙·肉扎洪刘彦彦
姚伟 彭龙生 米合热居沙·肉扎洪 刘彦彦
摘 要:近年来德育活动向教学活动穿插,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德育活动已经提升为教学活动中必须开展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德育活动效率不高的情形,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德育教学方法——自我卷入法。教师通过设置客观中立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卷入,促其反思自身,接受其讨论之结论,改变先前错误观念和行为,实现德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效力。
关键词:德育活动;自我卷入法;中立情境;发挥效力
一、 前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名族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高等院校,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培养学生的德育活动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大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高职院校自然也不能独山其身。在这样的趋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做好专业建设和道德建设关乎高职院校自身的命运。虽然这些年来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专业建设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德育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势在必行,而要做好这一点必须了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特点和现状。
传统德育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成为教育者的“靶子”在传统德育中,社会本位的指导思想要求按社会需要泛政治化地设定德育目标。强调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着重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使德育的社会功能极度膨胀,忽视学生个体意识的存在与内在情感的满足,使德育的享用功能被压抑;根据历史纪念日一阵风地、多年一贯地、强制性地、经验化地规定阶段性德育主题,规划德育过程,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认知发展规律、内在需要、情感愉悦,从而使充满好奇、追求刺激、喜欢变化的青年学生的情绪受到压抑;根据考试指挥棒的需要,本本主义地给学生灌输德育知识,把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德育互动过程变成教育者手持“枪弹”向学生这一“靶子”射击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接受心理,压抑了学生的道德创造冲动,剥夺了学生的道德体验权利。总之,这种唯心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的思维方式把德育变成了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重管教的高压式德育、重活动的形式化德育,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 德育工作特点与现状
传统的德育方法往往采取灌输式,主要注重的是德育内容的灌输和对制度的机械执行,其结果是学生获得的是表面性知识和技术性知识,这两种知识都是意义剥夺式的,都未触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深层意义,使知识与人类生活相脱离,与人的主体意义相脱离。正是这种忽视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德育因其缺乏教育对象的情感认同及生活体验,必然带来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造成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学校德育问题:老师们很愁,愁的是德育的低效乃至无效。常用的一个形容词:苦口婆心。结果依然是德育的低效。
社会心理问题:现实中的人们存在着对德育的逆反,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其他各行各业。
三、 问题分析
首先是对对象的不了解:(1)中国的学生是听着道理长大。(2)中国的学生总是被吓大的,这也是中国人成长的共同特点。
其次不注重体验:体验是从知识到教养的中介。学习应有这样一种体验:学习如同草原上自由的风,触处成春。学习不仅是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
缺乏对“一致性需要”的认识:简单地说即人要维护自身言行的一致性,在内心里都不愿意出尔反尔,这也是一种维护自尊的需要。
四、 解决措施
1. 不要给他们讲道理,但不意味着不讲道理,要引导学生自己讲道理,然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 严格执行教育和管理。这样做既解决了主体性脱离问题和逆反问题,又因为主体的参与,道理是学生自己讲的,加之人的“一致性需要”,使教育对象不得不接受自己的意见以及教师的教育和管理。这既体现了现代德育民主化的理念,又使教育由此生效。归纳操作如下:
(1)设置一个中立情境;
(2)引导学生客观充分发表意见,得出正确有效建议;
(3)将学生卷入相同或相似情境;
(4)接受自己的建議(一致性需要发挥作用),即接受某种行为规范要求或某种观念。
五、 结论
自我卷入法是指教师为转变学生的观念或改善学生的行为通过设置客观中立情境,引导学生充分讨论,自己得出适应情境的正确观念或行为,再将学生卷入与之类似的情境之中,促其反思自身,接受其讨论之结论,改变先前错误观念和行为的一种德育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对提高德育教学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孟祥婷,赵娜.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5):177.
[2]曹金荣.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1(6):158-159.
[3]孟祥婷,赵娜.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5):177.
[4]吴海霞.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74-75.
[5]王静文,易连云.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4-7.
[6]王伟波.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下旬,2016(27).
[7]王家源.“六大实施途径”细化德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17-09-06(001).
作者简介:
姚伟,彭龙生,米合热居沙·肉扎洪,刘彦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