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过程的一些心得
2018-01-28蒙文海
摘 要:中职学校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中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技能,侧重点在于“就业”,其中德育教育备受中职学校关注,而《职业道德与法律》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通过笔者在中职学校中《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就现阶段而言,大多数中职学校尚未达到国家教委对该课程要求的指标。此外,不少教师在教学该课程时固守传统,无法深入推进教学进度。笔者认为中职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而学生也必须转变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加深印象。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改善方法
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依法治国做出的重要部署。作为党和祖国未来建设接班人,中职学生必须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做一个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而法律是以道德为支撑点。因此,道德教育也必须贯彻落实。中职学生应努力学好《职业道德与法律》,而中职学校的教师也应认真教学,转变教学方式实行有效教学。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提出的一些有助于改变当前局势的建议。
一、 赋予教材知识画面感,吸引学生参与学习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中考时普遍失利,他们中大多数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相对于学习,玩乐更受他们欢迎。中职学校的教师可以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堂教学中加入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将课堂生动化、教材形象化,以此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课堂当中。
比如,在教学“增强规则意识”时,笔者会设置一个相关的场景,如等红绿灯、排队等,再制成动画用PPT进行展示。现在笔者以“排队”为动画背景:一群人排队买面包,突然一位老人请求插队,如果正好你在队伍里而且老人希望能排在你前面,你会怎么做……接着将动画停留在“老人请求插队”这里,让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进行限时讨论,一般给出的时间为5~10分钟左右。这时学生一般会给出两种回答,一是让老人插队,理由是老人是弱势群体,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二是拒绝老人插队,理由是让老人插队是对后面排队的人的不尊重,老人也应该排队。这两种答案虽有可取之处,但各有不足。通常来说,笔者会将事先做好的有关两种回答的动画一一进行展示并进行解说。对于第一种回答,笔者的解释如下:诚然,关爱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但并不是说老人就可以破坏秩序,如果老人倚老卖老,甚至为老不尊,任何人都可不必尊敬他们。而且,让老人插队对于后面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而第二种答案笔者则是将较为完善的做法给学生举例:拒绝插队从秩序上来说是正确的,但如果我是被请求插队的那位顾客,我会主动将位置让给老人再重新排队,这样既帮助了老人,又不会破坏秩序。通过解答,笔者将“规则”的重要展示给了学生,并且给学生示范了更为合适的做法,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受益。
这种教学方式利用画面和让学生深入角色进行探究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效果,让学生积极讨论,以增加学生的规则意识,从而推动该课程的教学进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活跃而且,对于规则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对推动中职学生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 利用案例,激活学生情感
职业教育需要教师建立一定的威信,而这份威信建立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间产生情感互动,凭此才能加强教师的号召力。而通过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的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对于与社会生产联系密切的知识有更为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可根据这个特征进行教学。在众多方式中,巧妙运用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觉醒,使学生在学习中激活情感,提升学习水平。笔者从多年的经验中得出,利用案例对于学生加深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理解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比如,在学习“预防一般违法犯罪”时,笔者会采用相关案例配合授课,如:小明是一名14歲的中学生,因为父母离婚,性格逐渐暴躁。一天,小明的好友邀请小明去网吧,小明因为身上没有钱便去偷拿父亲的钱。久而久之,小明除了偷父亲的钱外,还去勒索小学生,甚至是持刀抢劫。通过这个案例,我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讨论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小明为什么会走向这样的一条道路、案例中哪些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更为清楚地理解一般违法犯罪行为的含义和预防措施。
三、 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注重“自主”与“合作”
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属性之一是“就业”,而这一属性决定了学生必须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分工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朝“自主”与“合作”两个大方向发展。在课堂中,教师要将这两个元素融入教学之中,从课内到课外,从知识到实践,逐渐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调整学习结构。
比如,在教学“善用合同办事”的知识点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步骤:首先让学生理解合同的含义及重要性,再让学生自主学习一定时间,然后进行合作探讨,最后再进行一定讲解。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除合同的定义和重要性外可不必过多进行讲解,相反地,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思考时间和问答自由。笔者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将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到最大,从而使学生在职业学习中焕发活力。
总而言之,面对教育部对中职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考验,教师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方式必须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要善于利用情境式教学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为形象生动的认识。此外,教师要活用案例体现教材,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质量,培养中职学生的道德与法律修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2008.
[2]段宝彬.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3]李茹.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J].教育与职业,2010(10).
作者简介:
蒙文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机电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