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人类学视角中乐亭大鼓的传承与发展

2018-01-28李志明

读天下 2018年17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

摘 要:乐亭大鼓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文化,又被人们称之为“乐亨调”,是河北省唐山地区一种趣味十足、历史久远的民间传统鼓艺。近年来,由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乐亭大鼓这一传统曲艺的传承面临着困境。笔者将从音乐人类学视角出发,研究现阶段乐亭大鼓存在的危机和传承创新的途径,以此呼吁群众对乐亭大鼓的保护。

关键词:音乐人类视角;乐亭大鼓;传承与发展

一、 引言

在历史上,不同阶层的人类创造了属于自己阶层的文化,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艺术被称为民间文化。乐亭大鼓是北方民间艺术明星中璀璨的一颗,其旋律韵味不输现代器乐,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

二、 音乐人类学与乐亭大鼓传承发展的意义

美国的梅里亚姆在《音乐人类学》一书中介绍了文化人类学同民族音乐学之间相互联结、影响的关系及细小的差异。从书中目录可看出,音乐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了音乐的起源、体系及在社会上的功能三方面的内容,对于民间音乐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音乐人类学的观念传入中国后,颠覆了国人的认知,打破了国人对传统音乐影响因素的固有印象,开阔了中国对音乐学的视界,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乐亭大鼓作为传统曲艺中独特的一员,对于展现民族音乐的魅力,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综合上述,研究乐亭大鼓,必然要以音乐人类学为立足点,结合河北唐山的地方特色、社会基础、传承与发展的意义进行多层面的调查分析。

(一) 河北唐山的历史及地理

河北省唐山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临近渤海,傍依燕山,因为唐太宗东征得名,又名凤凰城。在历史的进程中,唐山前期长期受北方少数民族统治,地方习俗融合了少数民族的特色,又因为周边省人民的移居,社会风俗更加丰富多彩。

(二) 乐亭大鼓传承的意义

乐亭大鼓身为中国民间艺术不可替代的一员,对于发展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大贡献。对于乐亭大鼓的独特性进行保护、不断丰富发展它的个性,融合现代艺术,推陈出新,有利于中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

三、 音乐人类学是发展乐亭大鼓的重要理论前提

音乐人类学是关于民族音乐发展的重要研究理论,是中国发展民族音乐的理论基础。乐亭大鼓需要得到传承与发展,必须用音乐人类学的观念去研究其途径。首先,音乐人类学不同于其他的理论,它主张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不可分离研究。同时,音乐人类学体现的是一种新潮、科学的世界观。此学说认为尽管由于地理环境影响的地域风情不同,使得各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各有千秋,但是各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价值是相同的,不分高低贵贱。对民族音乐文化先进的认知观念有利于奠定不同文化背景间的传统曲艺形成相互尊重、理解、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乐亭大鼓所具有的独特却丰富的人文内容,与河北唐山的地域风情紧密相关,要感受乐亭大鼓其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和文化独特性,就需要通过多种手段了解与其相关的多方面知识。例如乐亭大鼓的形成、著名作品与表演名家、乐器的制作工艺、表演的技巧与方式。通过与其他传统曲艺作品风格、演唱基本技能的不同的比较区分,求同存异,进而分析出乐亭大鼓所特有的属性,开阔群众的音乐视野,构建文化多样性概念。在深入了解乐亭大鼓的渊源及其特点时,培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人文意识,在音乐的传承中兼收并蓄,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四、 乐亭大鼓在现阶段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传承发展

近年来,乐亭县政府对乐亭大鼓持高度重视态度,在推动乐亭大鼓发展上付出精力良多。依靠便利的交通、发达的互联网络、旅游文化的带动,乐亭大鼓成为河北旅游业中重要的一环。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乐亭大鼓的传承,乐亭大鼓为河北省的旅游业贡献重要力量,以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气节吸引游客,二者相辅相成。在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中,此现象可解释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社会习俗产生不同的民族氣节,民族间的差异性会使各民族间相互吸引。据研究表明,民族音乐在民族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最容易进行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同时,它的影响可能范围更广,时间更长。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人类通过音乐能更好地理解彼此,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乐亭大鼓而言,它的发源地河北省位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较多,民族风情繁盛,民间的艺术也因此丰富多彩。例如,皮影戏、评剧、京剧、笙管乐都起源于北方,同乐亭大鼓一起产生形成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因此,乐亭大鼓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音乐人类学理论的支撑。

五、 结束语

民间的传统艺术均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的重要一员,缺一不可。乐亭大鼓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员,表达出民族音乐所特有的人文意识和地方特色,吸引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同时,乐亭县的人民群众肩负起传承发展乐亭大鼓的历史重任,在现阶段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利用可行的条件带动它的发展,向人们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因此,对于民间音乐的传承,需要我们借助音乐人类学,将民族音乐放在民族文化中进行研究分析,需要我们将不同的民族音乐进行比较得出各自特性,在多元化的背景中相互理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风情。

参考文献:

[1]方欣.乐亭大鼓发展及传承保护工作的田野调查[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017(01).

[2]裴海青.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音乐教育研究[J].黄河之声,2017(16).

[3]孟凡玉.音乐人类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J].民族艺术,2007(03).

作者简介:

李志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文体中心。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
试论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浅淡德宏瑞丽傣族传统舞蹈迦楼罗舞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
河南大调曲子传承与发展新途径研究
现代计算机技术对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