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区三维互动彰显教育合力
2018-01-28侯永春杨丽
侯永春 杨丽
学校是未成年人受教育的基地,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但未成年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据粗略统计,我国未成年学生一年约有170多天的节假日和双休日,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社区度过的。若父母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孩子就会处于“散养”状态,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便显得更为重要。如果能把学校、家庭与社区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成三维互动教育机制,那么,我们教育工作的成效一定会事半功倍。笔者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谈谈如何发挥社区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青少年社区教育是指把青少年教育放到社会发展与社会教育大背景中去进行,运用青少年学生放学后、双休日及寒暑假等非教学时间,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智育培养、德育培养、心理辅导、综合活动等一系列方式,为青少年创造温馨的课后生活与社区环境。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区教育长于境教,各有不同功效,若三者协调一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就会减少教育的空白地带,避免青少年在时空上的失管,那么就能大大增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实效。但目前社区教育对青少年的服务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专业的社区青少年服务队伍薄弱。目前社区教育工作队伍缺乏稳定性,社区教育工作者“教龄”不长却年龄偏大,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素质,很少有能根据青少年特点应用专业知识和理论提供专业服务的,而且大都是兼职人员及志愿者。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社区教育的载体特别是青少年活动场所远远不足,满足不了青少年的需求,不少社区现有场地也大多属于兼职型,一场多用,制约了青少年自主、自由地使用和活动长期性、经常性地开展,许多活动和计划无法付诸实践。虽然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社区教育工作,投入也较大,但在开展过程中因地方政府财力的限制,特别是在为未成年人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并不是所有费用政府都有能力承担,而许多工作又必须依靠政府实行,这也限制了社会的参与度。三是社会对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呈现出“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把青少年社会化的责任完全归于家庭和学校,似乎没有社区什么事,忽略了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四是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创新。青少年社区教育是青少年工作中一个新的着力点,要求我们在已有的工作方法、方式上不断创新,但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街道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在形式上仍比较单调,缺乏创新,以原有的集中性、突击性活动居多,力度不足,总体上滞后于社区青少年的需求。在最初提出社区服务时就带有很大的经验性色彩,一般都安排“闲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不同行业的人大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进行解释。没有理论指导的社区工作也失去了活力,与专业化道路有很大的偏离。五是我国的青少年社区工作实践还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青少年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滞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办好社区教育,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
部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由于学校、家庭、社区各方面对各自教育职责的理解不同,青少年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正规教育常常受到社区流传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的冲击,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功效,甚至出现5+2=0的现象。社区应积极配合学校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通过社区内宣传、社区志愿者上门服务、新闻媒体宣传等途径,让公众了解到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支持,努力做到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协调统一,逐步构建起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三者互相衔接、渗透、促进,有机整合、高效运转的整体大教育体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增强教育工作的实效,促进青少年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优化,健康成长。
二、积极开办各种特色活动,为青少年“配好餐”
青少年社区教育必须吻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主题鲜明,要强调活动的多元综合性以及青少年的主体参与性,尊重青少年的尊严、情感与个人价值,充分站在青少年的立场上考虑他们遇到的问题与需求,充分依托社区优势,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载体,积极引导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实践活动。同时,活动开展要突出作业与兴趣并行、习惯养成与团队活动并举。在这样的理念下青少年更易接受社区教育的服务,在活动中成长、发展,达到“四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学会共同生活。
三、構建青少年发展的立体空间,强化载体功能
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要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所辖青少年为主体对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域优势和社会环境,建立各种类型的实践、教育基地,如在街道、社区、中心小区建立青少年教育活动室、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法制学校、青少年帮教联盟等多项社区教育服务设施,丰富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内容,拓宽青少年社区教育领域。辖区内的学校、少年宫、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向青少年免费开放,形成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局面。结合青少年和社区的实际制订教学计划,做好课程安排。在原有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基础之上,引入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充实青少年社区教育的人才队伍,如社区社工、司法领域社工、教育系统社工等,他们不仅专业知识过硬、工作理念专业、实践经验丰富,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社区教育项目,而且,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组织介入社区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社会化,同时也有利于增强社区青少年教育者人才队伍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优良的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专业化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还需要继续探索,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做法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加以本土化,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前进,以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