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28李世玺
李世玺
摘 要:近些年,新课标逐渐开展,已逐渐深入到教学中。所以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让生活情境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还能够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因此,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论题展开简要探析。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融入生活情境的现实意义
1.实现高效率讲学
在小学教学阶段中,數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局限于黑板与课本的填鸭式教学并不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反而越来越容易打小学生们的积极性与兴趣。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人民教师,有效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情景相融合是在探索有效教学道路上的一次伟大尝试,并且反应良好。因此,足以见得在教学中加入生活的例子对于课堂效率来讲尤为重要。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当下的大学教育中,都非常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就这个社会背景而言,我们可以说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可以称得上是大家立足于社会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然而我们都知道,实践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这就需要适当地考虑,从现在开始,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将日常生活情境有效融合到教学中,如此一来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化抽象概念为具体案例,便于理解
小学生们的思维普遍简单,这与他们的年龄阶段、阅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那么如何能够运用好学生的有限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呢,简单的传统式教学恐怕难以做到这一点。因此,教师在课堂当中适当创设一些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而转化成一道数学问题,这样引导学生把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在一起,这样便能够用具象的生活实例来代替抽象的数学概念,便于理解与学习。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
1.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当中的学习
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并不是随便运用的,在这方面教师应当在心里有一个标准,适当地应用于教学中。在日常运用中,应当注意有层次、有计划,无论讲授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小学数学都应当遵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原则。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报数”的方式,让学生去理解“最小公倍数”一课。报“2”的倍数的同学坐着,报“3”的倍数的同学站着。一轮结束后,给大家留下思考,让他们去观察,在这中间发现了什么问题。有的同学不知道应该坐着还是站着,这些数字分别是:6、12、18……借用这样一种场合,学生很快便理解了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2.在课堂当中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
为了实现学生在生活当中也能够更好地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我们于是设计了在课堂当中创设生活情境的课堂教学方案。在创设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凭空捏造,也是要实事求是、贴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课堂教学环境中,并且最大限度地理解知识。
例如:小明、小聪的父亲,带着他们逛公园。天气炎热,所以口渴,所以在父亲的带领下去超市买了水。身上有100元钱,一瓶水两元钱,如果一人一瓶的话,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是一个大众化的数学例题,但是在这中间我们也发现了,在数学教学融入生活情境,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与接纳。
3.在生活情境当中引入数学教学
我们这里所提到的在生活情景中引入数学教学并不是单纯把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教学中,完整意义上来讲,是在生活中引入一些数学教学,同时对学生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另外,通过我们实验表明,运用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会比单纯在课堂上学习学到的更加深刻。随着当下素质教育的一步步提倡与应用,人们越来越讲究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要有实际的用处,即应用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小学生知识面浅、程度不高,因此只要求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可。
例如,在春天老师可带领自己的学生体验乡村生活。在行走的过程中,碰到有一条牌子上标注着2.3米深的河流。为了能够让低年级的学生清楚地认识到“2.3米”这个概念,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什么程度是危险的。在生活情境中适当引入数学教学,故而可以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春游到一半,俨然已快到晌午,有些学生饿了,教师带领他们去吃东西,又遇到了一个问题:“一块面包2元钱,教师需要买20个面包,向商家付了100块钱,应该找多少钱呢?”在这一活动中都积极参与到这一问答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情境有效融合在一起,作为教师的我们合理运用这一方法,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这可以说是我们当下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大亮点。
这样一来,合理利用这一方法不仅可有效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田颂君.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生活情境的方法[N].发展导报,2017-12-08.
[2]王小芳.论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情境的渗透[A].2017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2017.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