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8-01-28丁敏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初中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对相关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缺乏清晰的学习思路和高效的学习技巧,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扰。基于此,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寻找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探究引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引桥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物理是初中的重要课程,属于自然科学学科,其相关理论、概念抽象性和逻辑性强,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初中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对物理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还需要经过应用实践和实验探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应该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
1.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缺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不成熟,对抽象化、逻辑性强的物理概念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在学习过程中造成干扰和妨碍。物理学知识往往是透过物理现象来探究其规律和本质,其中一些物理现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进行感受与体会,例如声、光和运动等。还有一些物理现象则无法直观地感受与体会,而是需要依靠逻辑思维进行理解,如分子和原子、电磁现象、能的转化等。思维逻辑能力的形成与提升,需要持续进行学习和积累,并在实践应用中进行总结,同时还要具备较为成熟的心理。但是初中生的思想、思维尚不成熟,更多的是以直觉和经验进行判断和分析,缺乏完整、系统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
2.相关知识点缺乏良好的串联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声、光、电、磁、力等多个方面,相关知识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学习电磁学知识时,需要与电学、磁学以及力学知识串联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在复杂的应用情境中,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对物理问题的分析不够客观、全面,增加了学习和理解的难度。为了有效解决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问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引桥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二、引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构建直观、生动的物理模型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许多概念、定理均是从自然现象和科学实验中总结而来。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学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引桥教学法,围绕某一方面的知识点,构建直观、生动的物理模型,将其作为“引桥”,降低相关物理知识的难度。该过程中,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例如“热胀冷缩”“光速比声速快”“光的折射”等问题。或者通过实验研究,对一些物理概念、定义进行验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应用实践中进行总结和归纳。该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直观的观察和体会。引桥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具有清晰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更加简便,既能够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同时还能够提高解题的效率。
对于自然现象和物理实验无法呈现的物理问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在视频动画中,形象地展现相关物理知识。例如“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组成”“核能的裂变和聚变”。在视频动画中,能够展现出原子的结构特征,也可以模拟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进而构建出直观、生动的物理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初中生思想较为活跃,为其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借助直观、生动的物理模型进行引导,能够增加其感性认识,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物理学习能力。
2.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
加强不同物理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将声、光、电、磁、力各部分的知识点紧密串联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新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对其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对既往学习的物理知识进行回顾。以旧知识导出新知识,并加强两者之间的衔接。在“电功”“电功率”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对之前学习的“电流”“电压”以及“电阻”等知识进行回顾,将其作为“引桥”,然后与电流做功联系起来,学生能够对“电功”“电功率”理解得更加容易。将“欧姆定律”公式I=U/R与电功公式W=UIt联系起来,进行推导和变换,得出W=I2R·t,学生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实际进行运用,能够降低解题的难度。该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2]。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其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在教学中,由于相关知识点缺乏良好的串联,同样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引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通过构建直观、生动的物理模型,加强新旧知識点之间的衔接,有效克服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其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耿大伟.用多元化策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J].学周刊,2018(26):101-102.
[2]齐冬建.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112.
作者简介:丁敏(1967.06—),男,福建平潭人,本科,中学物理一级,物理教学研究。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