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方式探寻
2018-01-28郭元宏
郭元宏
摘 要:高中化学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因此其教学任务具有更大的难度,要求化学教师能够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加工、处理和内化的能力,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型。主要以人教版高中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为例,探讨其有效的教学方式,迎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改;元素化合物;教学方式
当前人教版高中化学的教材与以往相比,在知识呈现方式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教材中的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其更凸显了知识的综合性与相互间的联系性。因此,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能够更加注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展开课堂教学。
一、注重教学方式的激趣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在人教版教材中高中化学更加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性,因此必须对以往单一枯燥的化学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才能保障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尤其是在新课改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受到更多的重视,要求化学教师能够注重教学方式的激趣性,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化学学习中。比如,在氯元素化学性质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通过多种渠道来了解与氯气有关的消毒剂,自主探索其成分和实际用途,并且学会将氯气与其他化合物进行对比。在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展示自身的探索成果。教师可组织Cl2和SO2两种元素的成分及用途对比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相声的趣味化形式,采用诙谐的语言来对相关化学知识点进行介绍,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的技术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消毒剂的制造过程,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化合物的重要特征,激发学生对消毒剂的元素化合物产生兴趣,并学会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化学物品。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进一步增强其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探究动力。
二、注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应该充分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始终将学生的自主性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在此基础上,对化学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尤其是高中化学教材中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点比较多,要求学生具备对这些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处理的能力,寻找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共性及个性,从而掌握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联系,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起相应的知识网络。比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这方面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其知识点,包括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特性、金属与氧气的化学反应、金属与水之间的化学反应、金属与酸之间的化学反应、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等等。学生可在归纳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寻找其共性及个性,从而将这些知识点有效连结起来,利于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三、以疑问探究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疑问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在循序渐进和层层递进的原则基础上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疑问,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及技能。这一教学方式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也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坚强意识。比如,在金属钠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疑问探究的教学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与金属钠相关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切入点,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可以针对其中蕴含的化学问题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探究。比如,教师可将水雷产生的原因作为切入点,然后提出疑问:“钠元素和水是否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在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探索其中蕴含的化学本质,然后引出更深层次的化学问题:“把金属钠放进煤油中,为什么钠元素会出现四处游动的情况?又为什么会引起爆炸?”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的活动,对化学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用科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化学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提高其对化学知识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对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首先,通过知识迁移来展开化学学习。比如在卤素的知识点学习中,以氯作为迁移知识的典型元素,在正迁移的作用下学习氟、碘以及溴等方面的知识点。在学习时,我们尤需注重其与氯这一典型元素之间的相似性、递变性。其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良好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SO2这一气体中混合着CO2,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其高效的化学学习提供条件。
綜上所述,新课程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能够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尤其是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繁多,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对教师而言也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因此,化学教师应该注重采取可以激趣、凸显学生自主性以及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有效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其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琴.新课程高中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7(16):135.
[2]董桂花.浅谈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5):155-156.
[3]陆佩玲.关于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对策分析[J].高中数理化,2017(8):55-5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