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伴我行

2018-01-28黎香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团队问题意识

黎香

摘 要:在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市教研员和优秀高中老师组成优质团队历经一年时间打磨笔者的省级、国家级优质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一课。从初稿到国家级优质课录课结束,已修改二十余稿。现今,特以其中的一些教学片段为例,从课魂、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情理培养三个方面做一些浅陋的展示。

关键词:团队;课魂;问题意识;情理培养

一渠清水,即使再奔腾,也没有大海的宽广,但是水与路的合作组成的团队却演绎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惊心动魄。这便是团队的力量。

结束完一年的省级、国家级优质课备战,心里不时泛起层层涟漪。笔者自2014年毕业到如今,人生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从2015年6月底,获得自贡市“聚焦课堂”说课比赛第一名,到同年10月获得四川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并据此拿到通往全国赛课的通行证,如今已圆满结束全国赛课的工作。在这整整一年的教学和心理的打磨中,我逐渐褪去身上的青涩和稚气,一路风雨兼程、披荆斩棘、反思慎行!而更重要的是,有一个优质的团队伴我一路前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教学设计中的“神”——课魂

基于目前对历史优质课的深刻反思,一堂优质课必定有对“课魂”的提炼。通过“课魂”去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历史教学的高度、深度。那么,何谓“课魂”呢?

笔者认为“课魂”即一节课的“神”,是一节课的核心概念,它往往能统摄一个教学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因此它具有“深刻性”和“统领性”的特点。周明老师在《历史教学要成为“一盏一盏的灯”》一文中对“课魂”有独到的见解。他从课堂教学的“效度”“高度”“温度”三个方面阐释了“课魂”的重要性。那我们团队在《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是如何确立“课魂”,关注“效度”“高度”“温度”的呢?

“课魂”的提炼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历史素养、独特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而这与广泛的阅读、独特的历史思考密切相关。自笔者决定将《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一课作为赛课的课题后,便查阅相关专著及通俗读物,其表现形式有地图、图片、诗歌等,如: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荷马史诗》、希罗多德的《历史》等二十几本书籍。在深究教材和阅览名家的智慧时,笔者发现大都有“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这一观点,加之考题里时常将古希腊文明与欧洲文明纵向联系,因此,我将课魂确立为“源”。

以“源”字为课魂,即可启发学生思考源的表现在哪里,当今社会还有无痕迹诸如此类疑惑,本次的教学设计在导入时则采用了以现实民主的表现,回溯古希腊民主政治。基于这一思想,最初导入的设计以美国总统竞选、英国国会大厦、希腊公投否决债务救助方案来追溯民主政治的起源。

后经团队多次讨论,一致认为导入缺乏“引诱力”、过于冗长繁琐。最终胡蓉老师提出:以2016年6月23日英國公投脱欧这一时事为导入,优势在于:第一,契合时间安排(注:录课时间为公投同一天),以时间拉近历史与学生距离,“诱惑”学生对本课的探究欲望,而在教学实录时,学生的表现也证明了这样的导入的确具有“引诱力”。第二,配以两个问题,简单明了地将学生带入课堂:全体公民投票来决定国家大事的方式是一种什么民主形式?这种民主形式最早来源于哪里?进而引出西方人一直对古希腊怀着无法释怀的感念,奉它为西方文明之源。

围绕着“源”,笔者赋予其源头。源有两层含义,初拟定各篇章标题:第一篇:饮水思源,源何觅?第二篇:追根溯源,根何在?第三篇:异源同路,路何筑?即从觅民主之源(古希腊)—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之因—对比古希腊、古中国两种文明,让学生对文明的认识上升到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当人类在历史与现今社会交汇的时空里越来越成为命运共同体时,更应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共筑建世界文明之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团队老师发现这样的子目设计有几大弊端:第一,无法在规定的45分钟内完成教学,所涉及内容太广,但不能精确处理许多问题,如城邦、公民,无教学节奏感。第二,故作“高大上”。教学设计应是符合学情、教情的,但在最后一个设定的环节(异源同路,筑文明)中,则不失矫揉造作之感。因此,经过团队老师的深思熟虑,做出重大改革:简化教学设计,紧扣本课中心问题(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设定标题(如图1)。这三个标题分别从奇特的自然、社会环境入手,探究了古希腊公民特立独行的气质和个性,让学生有中心、有灵魂地获得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深刻认识和历史思考,这就做到了课堂教学的高度,而课堂教学的温度则被更多地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上,“问城邦为何物,教公民生死相许”,不仅反映了城邦与公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关系,也体现了公民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就是古希腊公民的“温度”,也是教学中的“温度”。

二、深思下的智慧——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自2014年执教以来,我不断思索我的教学最应注意什么。经过这一年团队伴我的成长,我得出的结论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在我的“传道授业解惑”下,学生渐渐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结论,而忽略学生独立思辨能力的培养。而我在做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同样进入了这样的误区:未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如图2)。刘灵老师指出我讲课的这一弊端,他提到:我们只是给孩子提供思考的环境,让孩子去挖掘自身的潜力,形成多元的思考。因此,我便去查阅有关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的著述。栾思源老师的《叩问深思下的多元智慧——在历史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文解决了我的疑惑。

“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深入研究过程的重要能力,也是学生进行深入思辨的重要基础。通过历史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问题,也能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是学生思辨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思辨能力“是人们根据史料重建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运用历史知识的特有概念与方法思考、推论和分析历史现象的一种素养”。我的教学重在知识的讲述,不能在教学中寻找教师和学生交流的碰撞点,无法捕捉学生的漏洞,更不能层层引导,我的课堂也沉闷不少,因此改变我的教学方式刻不容缓。

为改变我的教学方式,刘灵老师特意从市里挑选出富有想法、问题意识强的青年教师进行了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交流。每个老师的教学实践都让我受益匪浅。谢佳睿老师对城邦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解读震撼了我。如:城邦通过殖民方式将城邦制度推广到整个地中海地区,体现了城邦文化特点及其折射出的古希腊精神。曾凤鸣老师则给予我的震撼之处在于对学生的引导,能通过不断地提问,让学生从问题中逐渐加深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邓永泽、邓志勇等老师,对问题意识有独到的见解——问题的作用很多:(1)做过渡语言;(2)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层层提升教学深度;(3)抓住学生知识的漏洞,查漏补缺,以起到师生交流的作用等等。而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掌握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逻辑思维方法,并使学生提出新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如时序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课我设计的问题如下:

1.古希腊在文明复兴的城邦时代有何独特的条件孕育出民主政治?

2.古希腊的自然环境“奇”在哪里?对古希腊文明有何影响?

3.思考并理解城邦的含义、特点及精神。

4.什么人才具有公民身份?公民的素养(关键词)。

5.如何理解“男人就是城邦”?

6.自然环境对古希腊、古代中国有何不同的影响?

7.用一些关键词概括你心中的古希腊。

经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课堂气氛也浓烈起来。而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中,学生也掌握到要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时空之中去诠释分析,这就是历史地评价历史事实。

三、情理上的融合——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

谈及古希腊,头脑中应浮现唯美典雅、独具风情的画面。在设计本课时也正是通过古希腊唯美的历史事物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课教学设计有多处将情理融合。现列举两处:

第一处:城邦文化的特点及折射出的古希腊精神。第一幅图:图3。古希腊各城邦都信仰和遵守阿波罗神庙的神谕,这说明古希腊各城邦有共同的文化信仰,折射出一种文化认同感。而古希腊人信仰阿波罗,是因为把它奉为太阳神,他身上没有黑暗,也从不说谎,古希腊人也将其称为真理之神,人们信仰阿波罗神庙里的神谕是因为追求和崇尚真理。第二幅图:图3。古希腊各城邦都踊跃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在战争时期也同样如此,因此奥林匹亚竞技会可以维持短暂的和平。而各城邦运动员们在竞技场上也发扬着拼搏、团结、奋斗、竞争的精神。第三幅圖:图4。埃庇道鲁斯剧场是古希腊城邦文化高度繁荣的产物。它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中心舞台上每一个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每个人都能看清楚表演者的表演。这就体现了古希腊人的科学、智慧、平等、自由的精神。

第二处:课堂结尾:漫步古希腊,品味智慧。自制数字故事(内容:讲述古希腊在璀璨的希腊古典时代创造了非凡的文化成就,如: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对人生命力赞美的雕塑瑰宝、辩论的城邦公民、冒险探索的精神家园、传奇不朽的寓言史诗,这些成就使古希腊人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是一种精神面貌)。古希腊是古老的、神秘的,先民们是智慧的,试问学生能否用一些关键词概括你心中的古希腊,并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进英国历史学家马文先生对古希腊历史的一段华美总结:

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己的学科素养,必须建立在广泛的阅读之上,向经典要温暖,也让学生意识到古希腊文明在欧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古希腊文明仅是古代世界文明中的“一朵浪花”。

通过我们团队对本课教学设计的屡次修改、完善,我认识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是老师讲得多精彩,而是要让学生学得精彩;不是教学生“是什么”,而是教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教学模式离不开“引导”“启发”的行为,在教学设计中应如何体现这样的行为呢?从这次团队共同打磨《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一课来看,广泛阅读、确立课魂是基础,“设计好符合学生思维认知水平的问题,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是关键,情理交融是升华。

我曾看到过这样的句子:“在黑暗中,你作他光明的拐杖;在风雪中,你作他温暖的炉火。寂寞时,你给他花朵一样的微笑;孤单时,你给他大海一般的襟怀。”作为一名刚入职的中学历史教师,在这备战国家级优质课比赛的过程中,感谢我的团队做我“光明的拐杖”,照亮我脚下的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克垚.世界文明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陈衡哲.西洋史[M].岳麓书社,2010.

[4]栾思源.叩问深思下的多元智慧:在历史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学历史教学,2016(362).

[5]王雯.知真求通中的情理交融:基于历史阅读的情感培养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6(362).

[6]叶朝良.课堂动态中的洞幽烛微:在历史经典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历史教学,2016(362).

[7]周明.历史教学要成为“一盏一盏的灯”:我对历史教学“课魂”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2016(360).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团队问题意识
搭建发展成长平台 打造高绩效团队
浅谈服务创新与团队建设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