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运用德育生态理论解决全媒体时代带来的德育压力

2018-01-28刘顺宜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全媒体

摘 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它给德育带来了压力与挑战,对于从事德育的教师,如何去对全媒体进行疏导?运用德育生态理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是关键。

关键词:德育生态理论;全媒体;德育生态环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电脑和手机为载体,以微博、微信、QQ群等为表现形式的全媒体已逐渐走进当今的学生世界。全媒体对于中小学生这一群体影响更为明显,因为他们是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群体,极易受外界影响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全媒体中又包含着很多对德育和智力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量庞大、信息渠道多样,学生无过滤吸收,媒介传播的暴力色情信息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些甚至为此走向犯罪道路;第二,学生沉迷虚拟世界,无法自拔,导致与他人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减弱;第三,依赖图像信息,减少阅读兴趣,遇事搜索,思维简单化、平面化,造成思维惰性,有些学生甚至利用手机作弊;第四,学生不懂得自我约束,耗费过多时间,影响学业。

因此,很多中小学的管理者特别是班主任鉴于全媒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用“限制使用”来加强管理,甚至开始制定“校规”“班规”,限制或禁止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或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学生外出,限制学生上网。但是,这种管理办法带来的管理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新聞中经常有报道学生因为课堂玩手机被班主任和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的例子,我们学校也曾发生过一个高三女生由于手机被学校没收而花50块钱在外面请了个搭客的摩托车司机假扮她父亲到学校领回手机的事情。种种事情告诉我们:不管教师持什么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应对,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全媒体是新生的事物,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学校和班主任一味地排斥它,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围追堵截,当然不可以;放任它、让它在学校和师生中泛滥,也不明智。作为德育工作者来说,一定要明白,对于全媒体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不能堵,而只能疏。

那么,作为德育工作者,如何才能对全媒体进行疏导呢?笔者认为,要缓解全媒体时代带来的德育压力,我们应该运用德育生态理论去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所谓德育生态,指的是“德育与其环境所形成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表现出来的功能关系”。德育生态将德育视作一个生态系统,主要借用生态学、教育生态学原理,运用环境的力量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的道德心理与行为,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选择能力和生态发展能力。

一、整合德育生态系统的诸因子,构建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促进德育效能的最大化

德育生态环境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网络环境。个体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与他们的家庭、学校、社区和网络的关系中发展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多个环境系统中,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发展的关键。德育工作不能靠德育生态中的某个因子,而要向德育各因子全方位拓展,由一元演进为多元,由封闭转变为开放,应当促成包括德育主体之间的平等互动,德育因子之间的协调互动,德育系统与外在系统的渗透互动等,形成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和网络的整体互动,形成德育的环境网络和整体合力。在这个整合过程中,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应该主动与家庭和社区联系,通过优化网络平台(微博、微信、QQ群),建设绿色网络,倡导文明上网,重视引导与导向,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真诚交往的气氛,创设多层次、多种类的交往机会,以及提供互动共生的成长体验,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我们学校会采取多种形式与家长和社会沟通。我们会请法治副校长回来给全校的师生进行法治讲座;我们也会请家长进入课堂,尤其是参加我们的班会,让家长跟学生面对面沟通;我们学校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义工团,经常跟区的义工团一起搞活动,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我们的班主任基本都为班级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让学生和老师在课外可以更深入地交流。事实证明,这些做法非常有效:我们学校师生的犯罪率年年为零,学生和老师家长关系融洽,也几乎没有因为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的学生。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教师与学生平等深度对话

传统的德育理念是非生态的。表现在: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给学生灌输各种道德教条,进行行为约束,丝毫不给学生自主辨认选择的权利。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学生就是受教育者,只能被动接受和盲目服从。德育生态理论认为:学生是一个有头脑会思考的生命个体和学习主体,是不能任我们当作泥巴捏来捏去的,道德的养成发展是有规律的,是不能由我们恣意妄为的。遗憾的是,我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展现自我个性的机会,导致学生道德的认知和选择能力降低。因此,作为学校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通过自己的道德意识、知识水平、精神风貌、经验情感与学生深层次地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反思,主动理解、内化道德规范,使学生产生更高、更好的道德愿望和生活向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与提升,从而获得长足的自我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和QQ等交流平台,提出一些关于道德的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平等的互动交流,热烈的讨论,最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足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去抵挡信息媒体中各种不良的诱惑。

三、重视熏染与陶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生态环境以熏染、陶冶的方式对个体的思想道德发展加以影响,其影响具有渐变性。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墨子·所染》)意思是缟素浸润于染料之中,其颜色必将与所染之色趋同,这是一个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德育生态环境自然地“散发”自身的教育信息,通过逐渐的渗入而促使个体的思想和心灵发展变化。如管子所言:“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管子·七法》)这是一个缓慢渐进的影响、渗透,持续不断的琢磨、陶冶,逐渐适应、习而不觉的“化”的过程。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生态型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德育生态理论中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不仅要建设高品位的校园物质环境,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精神环境,更要创建完善的校园内部环境,规范各种规章制度。(2)校园环境建设还要注意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大众传媒环境接轨,构建整体优化的教育大环境。(3)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环境建设应体现出不同的特色,具有个性化特点。(4)文化校园的创建“不是一朝一夕的具体工程,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大变革,它需要系统的、持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如何根据这四个原则去建设我们的校园文化?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可以建议学校在教学区显眼的位置张贴“禁用手机”的标志,在电脑室发出文明上网公告,在图书馆悬挂关于读书有益的横幅,在校道上建设文化长廊,在班级里搞个性化班级建设……这样,学生的道德水平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被潜移默化,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提高德育实践活动的品质,优化学校德育生态化实践的基本载体

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的基本载体,个体的道德成长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的。对此,我们应当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成长状态和成长需要策划德育实践活动,根据不同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形式,形成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学生与社会互动的实践活动新样态,推动学生积极融入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与人合作,发挥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和道德水平的自我成长。因此,提高德育实践活动的品质尤为重要。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尤其班主任应该主动建立持续连贯、内在统一、科学有效的学校—家庭、学校—社区、学校—社会、学校—企业等合作关系,主动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服务,形成有利于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开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合力,提高德育实践活动的品质。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师生和家长参加区的“慈善健康行”;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认领土地种菜;我们可以开展阅读比赛活动;可以建立包括航模、机器人等多个学校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这些实践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中的种种艰辛或者美好,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参加课余活动多了,学生沉迷网络的时间自然就会少,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五、上好主题班会课,充分运用好学校德育的主阵地

主题班会课是学校实行德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德育提升最直接、最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所以班主任在设计主题班会时,应基于对本班级学生成长需要的系统认识,根据具体的情境形成活动主题,再根据不同的主题作出相应的策划,开发基础性资源。在实施过程中,不同于传统的表演性、走过场的活动形态,德育生态理论要求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中必须推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活动新形态。班主任要让基于不同主题、不同成长状态的学生设计解决类、汇报类等不同的主题班会形态丰富起来。例如,我们学校的老师为了提高班上学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而设计了一节名为《人性之美VS道德绑架》的主题班会课,让学生以“世界咖啡”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道德绑架”,明白慈善不只是富人的事情,提倡学生用心发现身边的天使,从而让学生区分人性之美与道德绑架。这样的主题班会,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促使学生生成更高水平的道德观去抵制网络中诸多不良信息的冲击。

当然,以上所提到的几点不能涵盖利用德育生态理论解决全媒体时代带来的德育压力问题的所有方法,在这里,笔者只是提出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苏晓红.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生态化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4).

[2]冯秀军.现代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J].教育研究,2013(5).

[3]李伟胜.班级德育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6(1).

注:本文系广州市南沙区十三五课题《德育生态理论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NSKY2016020,本文是课题成果之一。本文也是首批广州市教育科研协作基地“基于‘五环学习法的特色发展研究基地”成果(批准号:14ZX16)。

作者简介:刘顺宜,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大岗中学,高中物理高级教师,广州市第三批名班主任,广州市第三批骨干教师,广州市南沙区名班主任刘顺宜工作室主持人,主持广州市南沙区十三五课题《德育生态理论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全媒体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全媒体传播生态下台网联动形式及价值浅析
广播二次传播和可视化路径探析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全媒体时代微电影商业元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