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结尾的作用及方式
2018-01-28胡登燕
胡登燕
说到课堂结尾,有人认为,课都结束了,结尾有必要搞得那么“花哨”吗?笔者却不以为然。一篇好文章,不仅有引人入胜、情趣盎然的开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发展,其结尾也总是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读者如饮醇酒,余香满口,久久弥漫,也犹如以石撞钟,清音有余。一堂好的数学课也应该同写作一样,既要有精彩亮丽的导语、丰富充实的环节,又要有回味无穷的结尾。笔者现就数学课堂结尾的作用及方式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与同仁们共赏。
一、课堂结尾的主要作用
1.沙里淘金,获得真知
通过课堂小结,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系统的掌握,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一节课所学知识点很多,犹如一盘散沙,恰当的小结犹如清水,将犹如沙粒的知识点中的金子淘洗出来,使学生获得最主要的知识。
2.催化兴趣,助推高潮
好的结尾既是对知识的再加固、再系统,也是对一节课学生学习情况的再总结,可以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并延伸至课后。
3.环环相扣,形成整体
小结和其他环节的有机结合,使整堂课有种整体美、和谐美,犹如听一支优美的曲子,让人回味无穷。
4.潜移默化,培养习惯
教师重视小结,还能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养成有始有终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数学课堂常用結尾方式
课堂小结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以便收拢学生纷繁的思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到课虽终而意无穷,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现将比较常用的方式简介如下:
1.提纲挈领法
在每节课内容讲授完后,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对该节课知识内容作一简单总结,使学生从总体上对所学知识获得一个明确的认识,系统地把握各知识点及其之间的联系,明确重点,有一种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感觉。如,学习“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时,由于涉及条件结论较多,学生很难准确记忆,我们可小结为“五=二+三”“作垂线,构三角”,即:过圆心、垂直弦、平分弦、平分优弧、平分劣弧,这五个元素中,由二推三;和弦有关的计算通常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
2.首尾呼应法
在一堂课将结束时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达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之效。如,在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节时,我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提出了一个有趣问题:某学生计划4月1日存钱1分,2日存2分,以后每天存款数是前一天的2倍,要连续存一个月。该同学能实现他的计划吗?多数学生认为他能实现这个计划,我说,他若实现这个计划将成为百万富翁!学生不信,带着争议师生共同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得出公式,在学生明确各个量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后,初步应用。课堂结尾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得结论,感受数学的奇妙,提高学数学学习的热情。
3.突出重点法
一堂课必定有其知识重点所在,突出重点是很重要的,所以设计一个巧妙灵活的收尾以强调重点也很有必要、很有新意。如:“菱形的性质”我是这样结课的:今天我们这节课认识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家伙,它不仅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而且还有其独特的性质,即,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由此也推出它独特的面积计算方法,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它就是菱形。
4.留有余地法
陈景润的中学老师在课堂上留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个“尾巴”,从而激励着他的学生为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而不断探索。所以,在一节课结束时,教师也应巧设悬念,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把学生的兴趣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其自主获取更多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如,学习了“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一课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个问题:体育课上投掷铅球时,铅球的路线实际就是一条抛物线,利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去研究一下,怎样抛,掷出的距离最远?
5.自由畅谈法
一堂课结束之前,留几分钟让学生畅言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加以梳理,说说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可加深理解,还有益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知识重点,不同的教学风格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重视数学课堂的结尾,既不能把结尾看作无关紧要的环节,草率了事,也不能进行不必要的堆砌,随意发挥。“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作文方法如此,课堂教学亦如此。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教学过程加上一个“魅力四射”的尾巴,你的学生怎么会不喜欢你?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藏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2018]GHB1510)研究成果。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