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展
2018-01-28郑灿香王绍锋芦关山刘菊崔金香
郑灿香 王绍锋 芦关山 刘菊 崔金香
摘 要:随着我国机器人工程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高等院校围绕机器人工程进行的教学改革的深化落实,我国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也取得了较好的进步。对于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而言,人才培养目标的开展将保障我国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文章就围绕着我国目前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目标开展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器人工程 專业人才培养 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a)-0189-02
1 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背景及现状
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对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这两部分,主要工作包括:专业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复杂设计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都纷纷的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开展实训计划、落实校企合作等方式,来对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然而相比较国外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而言,我国的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缺乏有效的标准建设,且开展过程中学科专业比较单一、缺乏多学科较差融合的教学体系建设。就目前的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而言,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分注重理论讲解,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训练,这就导致目前我国的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在走向社会之后,空有理论却得不到较好的应用,阻碍了我国机器人研究的发展,同时也使得社会对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的信任度和关注度降低,不利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化合作开展。
2 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架构建设情况
针对目前我国工程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结合上述目前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机器人工程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十分注重对人才培养框架的建设和调整。基于院校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水平和结构,以及我国目前的课程体系建设水平来进行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和培养模式的创造。在如今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当重视分层培养模式的构建,根据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法,围绕着基础、专业、提升、创新等阶段进行教学开展。在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领域中,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要确保学生在进行实践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针对性的进行理论知识的配套练习和巩固,并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们能够基于现有知识和理论来进行创新发展。目前,我国机器人工程专业常见的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就是机器人建模、制造、比拼大赛。
⑴实践、课程结合体系。
传统教育教学中,课程与实践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融合,但基于机器人工程专业对实践和理论交互的要求比较强。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的时候十分注重对实践、课程的结合建设。在近年来所开设的机器 人理论、机器人模型、机器人编程等课程中都将实践内容进行强化,并通过分层递进的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开展,来实现学生能力逐步的培养。另外,目前高校对课程、实践之间的协调和统一的重视度也比较高,在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中强调了课程内容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并提出了围绕着课内理论教学为基础进行课外启发式创新思维建设的教学模式。
⑵创新竞赛教育体系。
在实践、课程结合体系取得一定成效后,我国机器人专业教学培养就开始围绕着学生们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的问题进行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以机器人为对象的学科竞赛活动,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创新竞赛,来兼顾多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并形成了更加深度的教学实践体系与课程教学体系的结合。在竞赛教育的基础上,实现递进式和多层次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养成和习得较为优秀的综合性和专业性机器人工程素养和能力。
3 对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和落实的建议
3.1 构建深层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教学领域中已经应用了不少年头,但是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尚处在比较浅显的阶段,从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上来看,相对一般。而基于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就需要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深层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要将校企合作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实践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进行更深入的发掘。让学生能够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和生产内容,来进行个人理论知识的夯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让学生们能够与一线的机器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习得书本上没有的经验,进而推动我国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和落实。同时,也带动我国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设及定位的调整。在进行合作的时候,校企要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任务,要注重对学生在不同环境内的学习内容的同步建设和协调开展,确保学生们所学习的知识和理论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运用,保障学生们在入企工作的时候能够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避免发生操作安全等事故问题。此外,在深层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过程中,企业和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设备技术和环境文化进行双方的优势互补,以此来实现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养的人才具备高素质、高水平、高思想,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3.2 构建职业化课程体系,引入职业化标准
学校要注重对机器人工程专业职业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联结点,通过着手培养“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方法进行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确保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紧密围绕着岗位职业教学的特点,实现学生职业行动力的培养和提升。
单纯靠职业化课程体系建设还很难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发展,我国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时还需要引入机器人工程职业标准,来进行学生们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构建。通过围绕着行业企业对在职员工们的资格规范和技术要求,结合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来进行行业与企业的职业标准和工艺规范的有机融入。在进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基于职业化的课程体系构建,运用职业化标准建设来实现,教学性、生产性、标准化的构建和发展,让学生们的技术规范和职业意识能够在入职前就得到较好的构建,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更好的投入生产和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评价机制建设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评价机制的建设过程中,要围绕着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实践参与状态、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来进行评价。评价可以基于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及活动比赛项目来进行开展。 在开展的过程中,要突出全过程的评价机制建设原则,重点考核和评价学生能力构建情况。
4 结语
在文章的研究和论述中,笔者对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背景及现状进行研究,并围绕着目前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构建情况,和目前的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社会人才要求标准来进行培养活动的开展,以期为我国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丰富和落实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文强,朱大昌,江帆,等.机器人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高教学刊,2017(15):43-45.
[2] 张彦斌,宋磊,邱明,等.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器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 备,2017(9):32-35.
[3] 陈皓,桂伟.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探索与思考——以武汉商学院为例[J].电子世界,2016(20):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