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光明
2018-01-28Devir
Devir
工作站人员外出定期巡线、特殊巡线、检修时,在巡视小道周围的树上、塔上、土中,都隐藏着各种威胁,稍有不慎就有被攻击的可能。
寻电之旅
早在2011年,为迎接在深圳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由《南方都市报》组织策划了“深圳大运会寻电之旅”活动。“一度电是如何从水能变成电能,跨越云贵高原、桂粤大地送达南海之滨,点亮深圳大运会的?”带着这个问题,由奥运冠军、大学生代表、深圳市民代表等30余人,用9天的时间横跨云、黔、桂、粤4省区,跋涉逾4000公里“追逐光明”。
“寻电之旅”的第二站进入云南,在这里队员们了解到云南电网的巡线员是如何穿越原始森林、翻过碧罗雪山,巡线、抢险保障电力供应的。“寻电之旅”队员来到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勐养镇,这里的500千伏景洪-墨江Ⅰ、Ⅱ回线是景洪水电站对粤送电的唯一通道,起于景洪止于墨江,线路全长约181.8公里,属云南电网普洱工作站管辖。
队员们跟随巡线员钻进原始森林,在6位荷枪实弹的森林公安的护送下重走6公里的巡线电网工人之路,但是在途中意外遭遇两群野象,公安鸣8枪示警驱赶意欲攻击人类的象群,队员们只能狼狈逃命,整个过程险象环生。在慌乱的逃命过程中,更是不少队员摔倒,头上、脸上、身上全是泥土。
据介绍,普洱工作站所辖线路经过普洱与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温暖适宜,动植物种类繁多,野象、毒蛇、毒虫、毒蜂、蚂蝗等易对人身造成伤害。工作站人员外出定期巡线、特殊巡线、检修时,在巡视小道周围的树上、塔上、土中,都隐藏着各种威肋、,稍有不慎就有被攻击的可能。曾经有一名电网工人在验收新线路时,不慎被马蜂攻击,被迫在鸡蛋粗的电索上狂跑,像表演高空走钢丝一样的惊险,最后还是不幸被马蜂蜇到脸,肿成了“大头”。
山高谷深的怒江大峡谷,聚居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普米族、彝族、纳西族、藏族、傣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当年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怒江工作站的12名来自不同民族的小伙子,维护着我国海拔高差最大的220千伏输电线路——云南电网220千伏兰福线,这条线路横跨滇西海拔达4000米的碧罗雪山,全长111.237千米,是当时怒江大峡谷与大电网相联接的唯一通道。
为了保护电网与怒江连接的唯一送电通道安稳运行,巡线工们常年穿行于海拔4000米的雪域山间,每次巡线,巡线员们要用20多天的时间,走过350多公里长的巡线路。在这条路上,有50多公里是无人区、原始森林,狗熊、野猪和毒蛇等动物不时出没。更严重的是暴雪形成的迷雾,有时能见度不足20米。
開远火电
2018年是南方五省区有电130周年,为纪念这个日子,一群南方电网人历时三年零四个月,编纂出版了一本200余万字、包含141幅珍贵图片,将南方五省区百年电力发展“一网打尽”的大部头图书——《中国南方电力工业志(1888-2002)》。
1888年7月18日,时任大清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从国外购入一台柴油发电机和100盏电灯抵运广州,机组安装在衙门旁,当月23日开始发电,供衙门照明。这一缕灯光意味着,电灯的时代,开始了。
这部“百年志”翔实地记录了从1888年有电以来,到2002年南方电网成立,共115年的电力发展史。有心人将这段“光明史”汇总成了一篇文章——《南方百年电力的20个瞬间,你见证了几个?》
在这20个历史瞬间中,云南开远火电厂的名字赫然在目,1955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云南省第一座半自动化中型燃煤凝气式火力发电的开远发电厂,在者坡寨开工兴建。苏联先后派出23名专家驻厂援助。全部工程分五期建设,1966年12月,全部工程建设,占地面积450多亩,装机总容量7万千瓦,投资7390万元,发电设备有8机8炉,发电占当时滇南电网发电量的81%,是滇南电网的主力电厂。
1998年6月15日,根据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开远发电厂全部机组停产,结束了42年的发电历史,电厂遗址成为红河州文物保护单位。电厂虽然已经关停,但是旧厂房仍然矗立,开远发电厂永不消失。
无人机与慧飞
开远火电厂经历了改造成游乐园、游泳池和卡丁车场的变迁后,如今这座充满时代印记的厂房园区,迎来了新的历史使命——成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培训基地,每年全省电网巡线系统的无人机培训和UTC考核,都在这里进行。
隶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开远小城,小城不大,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离城区20公里的小龙潭,褐煤储量达12亿吨,是云南最大的露天煤矿。开远火电厂在当地算是家喻户晓,任何一位出租车都能不依靠导航准确行驶到火电厂的不同大门。
最近一期的慧飞UTC培训考核,云南全省电网系统一共来了40位学员,15天时间,从理论到实操,再到最后的考核结业,全都在这里进行。基地兴建了多座110~500千伏的输电教学杆塔,学员可以模拟真实作业环境,来训练无人机巡检的熟练度,在这里,学员们互相试探对方无人机飞行的经验值,不是问能飞多远或者飞多高,而是问一块电池能巡几个塔,这里的电池指的是大疆精灵4 Pro的通用电池,一块电池能巡越多的基塔越是熟练的高手。来自大疆慧飞总部的UTC教员王胤卓,在现场演练了一块电池巡视8个基塔的极限操作,飞行快速稳定,拍摄的画面也清晰明确,引起学员们的疯狂膜拜。
无人机的出现,虽不能说完全改变了电力巡检的工作性质,但它确实从很大程度上,改善着电力巡检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式。
電力巡检本就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种,在云南尤其如此。据当年怒江站的站长马成斌介绍,2008年初,南方地区遭遇严重冰灾的时候,碧罗雪山冰雪程度尤其严重,220千伏兰福线也跳闸停运。当时,山顶两侧数十公里的积雪,最深处达到10多米,巡线员5次登顶方才成功。由于马匹无法在积雪里行走,到达海拔3700米时,大伙儿只好背着各种抢修材料和生活用具上山,每个人负重都在40公斤以上。每走四五十米,他们就要停下来休息,吸吸氧气。
“在这里,马都会累到自杀。”马成斌告诉大家,曾经有一次连续多日雪天运送物资,有一匹马走到悬崖边,纵身一跃结束了生命。
无人机的出现,虽不能说完全改变了电力巡检的工作性质,但它确实从很大程度上改善着电力巡检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式。这次UTC培训,来自怒江供电局的兰虎勋和吴程峰,都是一线电力巡检员,在无人机出现之前,他们的前辈甚至需要像杂技演员一样在高空横跨怒江江面。这种心理上的畏惧正逐渐被无人机所代表的新型生产工具所解脱,1994年出生的兰虎勋目前已经当上了贡山供电局普拉底供电所配电班班长,不过对于他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考下无人机巡检的UTC证书。
高建德与赵任仁都来自德宏供电局,也是这次UTC培训年龄相差最大的两位学员。高建德1969年出生,现任副班长兼安全员,赵任仁是95后,目前是线路运行工。赵任仁认为无人机巡线比拼眼力、精力和飞行技巧,是年轻人的工作;高建德觉得巡线的标准一直存在,无人机只是代替人工,工作年限更长,更了解电塔的老一辈电网人更容易上手。经历了15天的刻苦训练,年龄如此悬殊的两位双双通过了UTC证书考核。
“自然环境越艰苦的地方,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无人机对他们而言不只是生产工具,更像助手与伙伴,帮学员找到自己的助手,我觉得很有意义”90后的无人机教员王胤卓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
由于地形地貌等原因,云南电网公司很早就开始使用大疆无人机参与到巡线工作中,在整个南方电网系统,云南省无人机的使用率都排名靠前,但在基础电力单位,无人机的普及还需要过程,这也是慧飞UTC肩负的责任,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