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家校沟通中的慢艺术
2018-01-28
一、书信交流的意义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与人进行面对面的语言沟通时,听者有55%的注意力放在说者的身体语言上,其中关注“你是怎么说的”占38%,仅有7%的注意力放在“你在说什么”上,而书信这一沟通形式可以有效降低说者身体语言及表达方式对听者的影响,使其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说了什么”之上,后者更有利于提升家校沟通的效果。
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师如果不尽心研究学生的个别特点,如果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因而也不能有所进步、完善自己。”书信内容是教师认真研究师生、研究班级后内心沉淀后的表达,内容针对性强,语言也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在处理班级中一些比较棘手的事情的时候,能够使激动的情绪“软着地”,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家校书信交流的重要价值
1.书信的表达更准确。因为书信的写作是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写信者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可以平心静气、思路清晰、条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书信不像谈话、打电话、视频语音聊天那样有即时性,容易出现表述不准确、分寸不好把握等问题,可以说,书信是一种缓慢的沟通艺术。如新学期伊始,学校和班级出台了一些新举措,但部分家长由于思维定式,对此略有微词,笔者在了解到这样的舆情后,便采用了书信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将“何事”“何故”“利弊”详细地写下来,通过白纸黑字的表达,让家长在阅读时也有所思考,不少家长在阅读后表示能理解并支持学校的新举措。
2.书信更有说服力。与电话、微信、面谈等交流方式相比,书面的交流方式更正式、更有说服力。在书信交流中,教师可以举例子、讲道理,运用较长的篇幅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或是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或是以家长和朋友的身份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表达更易为家长接受。笔者曾经接到过一位家长的求助,家长告诉我,孩子升入高年级后,学习状态不太理想,于是向笔者询问教育的办法。因为学生已经不在笔者的班级里了,笔者便选择了以书信的方式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在书信中,笔者讲述自我成长的经历,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启发学生在学习时多一份静心。据孩子母亲说,没想到老师会以这样的方式给予鼓励,孩子收到信后非常激动,很快重启学习的动力。
3.书信更有感染力。由班主任亲笔书写的书信在增加亲切感的同时,传递的更是教师对学生深沉的爱。由于笔者任教学校地理位置特殊,班级中有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在外地工作,家中只留祖辈照料孩子。假期短暂的团聚,让很多孩子难以接受假期后父母的再次远离,笔者班上的安琪就是其中之一。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笔者坚持与安琪通信,不断地鼓励和安慰她,一学期过去了,安琪变得阳光起来,安琪的母亲也尽量安排休假,经常性地参与班级亲子活动。
此外,师生间的书信交流还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收信者可以反复阅读,细细体味。书信是最能表达内心较为深厚、较为复杂情感的一种沟通方式,且作为实物的书信更便于收藏,可以起到长久的教育效果,这是一种无形的长久的教育力量,意蕴隽永。
可以说,在这个喧闹的、迅捷的网络时代,书信这样一种沟通方式,可以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停下来,回归缓慢而又美好的沟通,保留安静的美好。家长有困惑了,一封书信,家长能茅塞顿开;孩子彷徨了,一封书信,孩子的目标明确了……一封书信,以心换心,偶尔我们还能收到家长们诚意十足的回信,家校间的情谊,便在这白纸黑字间缓缓流淌。
三、家校书信交流的原则
班主任选择书信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求面面俱到,但要有针对性。班主任在与家长书信交流时,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选择合适的角度切入,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多呈现学生的闪光点,表扬要大胆,批评要委婉。
2.不求深刻隽永,但要有真情。教师在书信中不要理论说教,要多关注家长和孩子的需要,在肯定的基础上多多给予专业的建议。书信中尽量用口语,做到既简洁明了,又亲切可感。
3.不求长篇大论,但要有主题。教师与家长的书信交流篇幅不宜过长,但一定要重点突出,避免东拉西扯。在书写上要注意字迹清楚工整、干净整洁,切忌遗字掉句,或出现错别字。
4.不求临信涕零,但要有诚意。教师要尊重家长,进行平等交流。态度真诚,不厚此薄彼。关注称呼、开头、结尾等细节。
5.不求辞藻华丽,但要有内涵。就书信内容而言,如果是谈论孩子的问题,应婉转明了;如果是教育方法的指导,应切实有效,将注意事项一一罗列,让家长一目了然;如果是规劝教育,要以心换心,喻之以理。
6.不求标新立异,但要有价值。书信内容一定要有时效性,与家长就孩子的某个问题进行交流沟通要及时,表扬鼓励要及时,问题的沟通更要及时。
7.不求立竿见影,贵在长期坚持。改变一个孩子或是一个家长仅仅靠一封信是万万不够的,书信交流必须长期坚持。对这样的家校交流方式,教师要有信心,每次交流可以针对一两件事情进行,谈真谈深,谈出实效,打动人心。
在现代通信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缺乏的不正是在愈加浮躁的“快”生活中保持“好好说话”的能力吗?教育,说到底是一种情怀的传播,一线班主任们不妨试着变电话或微信交流为一页信纸,变零散的交流为一篇长文的交流,书信交流的信息量更多,传递的情感更真。让我们静下心来,品读文字,享受书信交流的那份宁静与温馨,感悟家校沟通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