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培养初探
2018-01-28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小学王志顺
■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小学 王志顺
当今社会,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覆盖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尤其是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使我们的社会存在方式大大地扩展与延伸。上网,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也成为遨游于数字化、信息化世界的一员,他们在上网数量、规模和“触网”频率方面,都以加速度在增长。小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处于发展阶段,对各种复杂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够,在使用媒介的时候面临注意力缺失、信息焦虑、数字压力、网络成瘾、隐私安全、网络暴力等诸多风险。《2017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平均得分为3.55分(满分5分),总体得分不高,网络素养水平总体上处于及格线以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严峻挑战又是巨大的机遇。
一、网络文化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产生了双重影响
第一,网络文化蕴涵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素材,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拓宽求知途径,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第二,网络的表达形式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会,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可以使严肃的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思想共鸣,使他们在生动、直观的教育中升华思想道德意识。第三,网络文化具有交流的平等性和虚拟性,可以营造一种活跃、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对于平时比较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的学生,在这里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满足了他们对外交流和缓解压力的需要,对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益处。第四,网络文化使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意识、探索意识等时代精神得到了发展。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学习的榜样。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小学生的心中,上网使他们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虚拟性,为他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网络文化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品德形成的消极影响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小学生的知识和阅历还不足以明辨是非,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还没有成熟,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会影响他们的道德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网络成瘾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如果小学生经常沉迷于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势必会对他们社会适应能力造成消极影响。同时,由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以及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而且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蔽性,极易造成网上受骗,使其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二、网络道德教育忌“堵”宜“疏”,趋利避害,开展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络道德教育活动
网络本身是没有道德界线的,使用网络的人必须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在网络时代,如何提升小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程,近两年,学校在网络道德素养培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构建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开展了一系列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络道德教育活动。
1.创设良好的硬件环境,构建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教学网络支持平台。
我校按照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安装了先进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达到校园网络全覆盖。核心交换机和楼层交换机之间全部采用传输性能最好的单模光纤,楼层交换机采用可网络规划管理的百兆交换机。各班配备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各班教室电脑和教师办公电脑均为千兆网卡,满足全校师生同时上网需求。
2.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网络素养水平。
相关数据显示,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学校注重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定期组织相关培训,让教师掌握更多的信息化应用技能,从而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倡导教师信息化教学模式,鼓励在课堂上有效运用电脑、投影、幻灯、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探索信息化教学方式;建立学校办公网络平台,实现教师网上备课、教研,从各方面提升教师网络素养水平。
3.提高认识,在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上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注重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他们拥有精神家园,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我校为学生推荐经典图书,学生自主在网络中进行阅读。学校“骏马广播”每日早上还利用晨读时间进行全校的“经典诵读”,采用广播员导读、全体学生齐读的方式,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引导学生诵读经典,陶冶情操。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加强日常生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公德意识的培养。
4.关心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运用科学的、人性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
在网络时代,要改变过去灌输式、权威式、教育式的方法和手段,巧用现代媒体和工具,变单纯灌输为平等对话式的教育方式。我们召开“做网络的主人”网络道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班会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准备和展示,认清无节制上网的危害,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的态度,懂得有计划、有节制上网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并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有效抵制网络沉迷的手段,逐步养成科学上网的良好习惯。
同时,我校大力发展学校教育网站,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各班在此基础上建立班级网页和个人网页设计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还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长,锻炼了自己运用电脑的能力。
5.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主阵地,加强网络道德素养提升。
品德课是提升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主阵地。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小心网络陷阱》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痴迷网络对自己的危害;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抵御网络陷阱,避免受到伤害。在课前,让学生制作调查表,调查自己喜欢的网站,以及日常的网络活动。在课堂上,学生们讲述交流了自己的上网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剖析网络陷阱,了解其危害性;最后,再现生活情景,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寻求预防和摆脱网络陷阱的方法。充分利用品德课堂教育的优势,增强对网络陷阱的抵御力。同时,在学校各学科课程中,也都注重加强对学生上网注意力的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培养。
6.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培训,引导改善家庭教育。
相关数据显示,在家庭属性中,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等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学校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聘请专家为家长进行培训讲座,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家访,平时通过微信、电话、QQ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成长观,对子女长远的发展要有充分的认识,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青少年网站,如“雏鹰网”“知乐网”“中国儿童文学网”等,鼓励家长和孩子一同上网,引导孩子了解如何分辨信息的好坏、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鼓励家长有时间适当与孩子一起玩游戏,严格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每天不宜超过2小时,这样,家长与子女沟通时共同的语言就更多一些,对孩子网络素养的提升也会产生很大帮助。
总之,网络道德教育忌“堵”宜“疏”,正确引导和规范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使他们提高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学习、遵守和宣传网络公约,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提高自身素质,遵守道德规范,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拒绝网络侵害、拒绝网上不良行为。营造文明网络,抵制互联网低俗之风,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做到文明健康上网,做网络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