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区—高职—中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1-28张亚萍陈红秋徐坤山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泰州园区办学

张亚萍,陈红秋,徐坤山,王 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225300)

2002年8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首次提及。2014 年6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16 年)》中明确指出“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中高职衔接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得到了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重点关注,在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使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中高职协同创新发展,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然而,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中高职衔接办学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中高职衔接办学缺乏顶层设计和战略眼光,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缺乏活力、产教融合缺乏深度和广度、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缺乏依存性、课程体系缺乏逻辑性、技能训练体系缺乏递进性、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缺乏过渡性等一系列问题。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人才战略背景下,职业院校如何适应市场人才结构需求,实现中高职衔接教育从“各自为战”走向“一体化办学”,从“传统”走向“现代”,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

1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是园区、高职、中职三方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1.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倒逼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层次高移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公办职业院校,坐落于泰州中国医药城,学院以立足园区、融入园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为目标,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势,为园区及周边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泰州中国医药城是首家国家级医药园区,由科研开发区、生产制造区、会展交易区、康健医疗区、教育教学区、综合配套区等六大功能组成,致力于打造中国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医药产业基地。学院与中国医药城融为一体,丰富的教学资源、产业资源、科研资源、就业资源,为学院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医药产业链内部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技术交叉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医药制造产业链不断地向上游设计链和下游服务链拓展延伸,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大量重复性、标准型、流程性的工作被机器取代,高性能医疗设备设计、医疗设备装配调试、制药生产线维修维护、医疗设备销售、用药指导等岗位人才需求不断加大,技术技能人才层次高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1.2 人才结构转型升级倒逼中高职院校调整原有专业定位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互协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结构受产业结构的制约,人才结构的调整要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而定;二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需要相适应的人才结构[2]。面对人才层次结构高移,中高职院校与时俱进,通过调整原有专业定位满足产业和社会需求。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需要相应缩小,专业定位向多元化转变:中职院校从只关注学生的就业需求,转变为关注学生就业、升学、留学、创业等多方面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3];另一方面,由于产业升级对于人才各方面要求的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从“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转向“服务产业链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3 中高职院校自我发展需求倒逼中高职衔接教育走协同创新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大力推进特色现代职教体系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迎来了重大发展的机遇,一方面中职学生的升学愿望强烈,探索以学生系统化成才和多样化成长为核心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了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进而,中高职衔接开设专业数量以及招生人数也逐渐成为衡量中职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在普通高中生源逐年下降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面临招生难的困境,中职生必将成为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型之一,以提升中职生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界的重点研究课题。由此可见,中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在利益共赢点方面双方又存在着一致性,既高职的部分“入口”来源于中职的“出口”,而高职的“出口”又影响着中职的“入口”。因而中高职衔接教育只有走协同创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园区—高职—中职”一体化办学是学院开放办学的必由之路

职业教育不仅要体现其“职业性”更要突出其“开放性”,无论是从办学主体上,还是从办学方针上,现代职业教育都应该彰显开放性,只有坚持开放性,才能确保学校、企业、政府、行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实现多元合作,才能彰显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一体化、多元化、开放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4]。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理念,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与医药园区紧密合作,围绕医药产业链、构建专业链,围绕专业链、构建岗位链,围绕岗位链、构建实训链,有效解决了学院发展过程中的四个“做不到”:一是医药设备和制药生产线价格昂贵,全靠学校投入做不到;二是医药企业生产环境标准高,专业教学全部实现情景化基本做不到;三是医药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更新速度快,课程内容更新及时跟上产业技术变化做不到;四是没有医药产业领域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参与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学生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做不到。

3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园区—高职—中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3.1 依托泰州市职教联合会实施多方联合办学

2014年4月,泰州市职业教育联合会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联合会由合法注册登记的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自愿组成,联合会坚持“政府引导、资源共享、连锁办学、优势互补、校企合作、共谋发展”的原则,遵循“以联合会为平台,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加快人才培养,服务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政、行、企、校”各自的优势,优化教育培训资源配置,形成了“技能人才共育、校企人才共享、设施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用、招生就业联动、专业特色共建、社会服务共推、科技项目共创、国际交流成果共享”多方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医药高新区、泰州市职业教育联合会,以培养园区所需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发挥学院在泰州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面向园区企业,与泰州机电高等职业学校、高港中专等6 所中专校合作,开展药物生产技术、市场营销、机电一体化技术等9 个“3+3”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专业,创新“园区—高职—中职”一体化办学模式。

3.2 深化“园区—高职—中职”一体化办学体制机制

“园区—高职—中职”一体化办学采用三级组织架构:中高职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中高职分段培养转段升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中高职合作办学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

中高职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由合作院校的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合作企业负责人等组成,是我院与相关中职校合作办学的最高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合作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下设办公室,由合作院校的教务处、学工处等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合作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中高职分段培养转段升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我院分管教学院长任组长,各合作中职校分管教学校长任副组长,负责转段升学考核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由专业所在分院及系负责人、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及企业专家等组成,具体负责该专业的建设、管理及人才培养等工作。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下设若干专项工作组,主要由双方有关人员担任,负责相关具体工作。如,教学管理工作组、学生管理工作组、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组、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组、实习实训工作组、校企合作工作组等。

各组织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依托组织机构,合作各方共同制定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议事规则等,构建共同设计、共同建设、共同实施、共同培养、共同管理的工作机制,保障各方合作有章可循、关系协调、交流顺畅、协同配合。

3.3 推进“医药园区—高职—中职”一体化专业建设与改革

(1)教学文件制定与执行。以“培养目标衔接是前提、专业建设衔接是基础、课程体系衔接是核心”的理念为指导,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准确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确定职业面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与分阶段目标,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在目标规格、资格证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考核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一体化设计,由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负责组织制(修)订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主干课程标准等重要教学文件。

(2)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整合教师资源,加强教师资源的共建共享,组建由双方专业教师及园区兼职教师等组成的专业混编教学团队,为合作办学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有效整合双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资源,统筹制定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为对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合作开发实习实训项目,对跨学校实施的实习实训项目,共同做好进度计划的统筹安排和协调管理工作,并为对方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帮助和支持。搭建网络共享平台,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共同立项的方式,合作开发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各种优质教学资源集成共享;合作开发中高职衔接课程校本特色教材、校本实训教材,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主干课程教材体系。

(3)教研科研交流与合作。围绕中高职衔接办学难点和热点,三方共同遴选、立项一批教改教研课题,组建混编教改教研团队,共同开展教改教研,共育、共享优秀教学成果,联合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联合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共同举办创新创业创意大赛、技能竞赛。联合组建指导教师团队,联合组队参赛。双方共同开发科研机构,实现科研资源共建共享;组建混编科研团队、技术服务团队,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联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攻关,联合开展科技服务;共享合作成果,联合申报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不断提高双方教师的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利用我院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

(4)教学实施与质量管理。实施“双专业负责人制”,“双课程负责人制”,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每学期末,由专业负责人牵头,对本学期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实施、教学质量、双方合作等情况,进行自查、总结,研究制定、部署下学期工作计划、合作计划和教学安排等。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备课或其他教研活动,学期结束时,对课程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自查、总结。在双方内部教学质量管理基础上,依托中高职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等合作机构,围绕专业负责人及课程负责人履职、教学计划执行等方面,每学期联合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并就存在问题与不足,充分交流意见,制定、落实整改方案;联合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比赛等,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教改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5)学生教育管理。实施“双班主任制”,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中职阶段,我院选派的班主任积极主动配合中职校班主任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学生进入我院学习,中职校班主任继续帮助支持我院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学生“青春足迹”成长记录卡,记录学生在中职、高职阶段的学习成绩、各种表现、参加活动情况、取得的荣誉等,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升入我院学习的学生中,开展“中职优秀毕业生”、“中职优秀学生干部”、“单科成绩优秀奖”等评比,给予表彰奖励;对在中职阶段取得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

(6)学分管理。在中职阶段,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训、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获得高级技能证书、自主创业、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及技能比赛等取得的成绩,参加我院组织的专业教育、专业实践、技能培训、课程学习等取得的成绩,参加人才培养方案以外的选修课学习等取得的成绩,获得的各级各类表彰奖励等,经我院认定,都可以折算成相应的学分,存入学分银行,进入我院学习后,可以申请使用这些学分,免修部分学分。

4 结语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园区—高职—中职”一体化办学模式实施三年以来,三方在资源配置利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教改科研、社会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经验。“园区—高职—中职”一体化办学的良好局面已总体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正向特色化、现代化和市场化方向迈进,改革成果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正在逐步彰显。

猜你喜欢

泰州园区办学
Taizhou Stinky Tofu泰州臭干
泰州行吟
幸福水天堂——泰州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