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书法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2018-01-28

江苏教育 2018年69期
关键词:练字书写汉字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一部书法史也是一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做了系统而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鉴于《纲要》的理念与目标,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传承与普及意味着对广大书法教师的要求也更加明晰。《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部分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逐步达到能兼教书法”。笔者作为中小学书法教师的一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在“练”“习”“研”三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书法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练,形成书法教师的专业技能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课堂上,教师的板书;作业批改中,教师的评语;书法课程中,教师的范写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汉字的情感,熏染着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教师的字迹就是无声的教育语言,因此,教师尤其是书法教师应该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

然而,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尤其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电脑等削弱了汉字书写的日常功能,书法也越来越成为一门高雅的艺术,“高雅”换个角度思维也意味着小众,意味着不够普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书法训练,就书写水平而言,也是参差不齐。因此,练好字是一个书法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1.练字,应得法。在书法发展的进程中,从甲骨文、金文开始,汉字已经具备了书法的基本特征,随着历史的推进,篆、隶、草、楷、行等字体在一定的时期内大放异彩,让整个书法史呈现一种蓬勃的多样的形态。但无论字体怎样变化,所体现的书体特点,所蕴含的审美文化等,都有其可循的规律。我们在初期临帖时,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笔画、结构、部件关系等的特点,并与自己的实际练习相结合,在观察总结中练习,在反复练习中提升。

2.练字,须坚持。“知识是宝库,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在书法的世界中,同样没有捷径可走。练字贵在坚持,这需要个人极强的意志力的支撑。我们所了解的众多书家,如古代“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书圣王羲之,将秃笔埋在一起成为“退笔冢”的智永和尚……他们坚持不懈学书的精神随着他们的作品一起流淌于历史的长河。书法教师不必成为书法家,但坚持临写才能把字写美观。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巧妙的方式促进自己的坚持,比如,可以参加一些练字的团体,通过“网上打卡”的方式抱团坚持,养成勤于练字的好习惯。

3.练字,造氛围。良好的氛围会有效地促进书法教师积极主动地练字。笔者所在的学校最近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教师的粉笔字练习。每天,教师都在规定时间,将自己写好字的小黑板摆放到学校规定的区域,驻足此处学习和交流的有教师有学生,不知不觉间,教师练字的积极性被激发,摆放的一块块小黑板也成为校园最有文化意蕴的风景。笔者曾经到某学校参加一个书法活动,看到每个教师办公室或前或后的角落,都有一个空着的办公桌,桌上铺着毛毡,旁边则放着笔墨纸砚。原来这是学校的一个创举,练习毛笔字需要的工具比较繁琐,拉开的架势比较大,再加上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繁杂,很难拿出较长的时间段用于毛笔字的练习,于是学校专门开辟了这样的一个书法练习桌,教师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写上几个字,让墨香始终萦绕,天长日久,效果非常明显。确实,有时教师并不是不爱练字,而是这样的一份热情需要得到激发与鼓励。

另外,重视硬笔书写而忽视毛笔书写,是书法教师临写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毛笔字书写则是不少书法教师的“短板”。而毛笔字又最能表现书法的线条、结构、章法等和谐之美,这从众多书家流传下来的碑帖可见一斑。作为一名书法教师,无论是硬笔书写,还是毛笔书写,应该齐头并进,做到端正、规范、美观。

二、习,濡染书法教师的文化涵养

“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纲要》的基本理念告知所有的书法教师:书法走进课堂,除了向学生传授书写的技能,还应该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因此,书法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对书法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如数家珍,才能在平时的教学中信手拈来。

1.了解悠久的书法史。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在不同历史时期释放着不同的艺术魅力。商朝,汉字已经具备用笔、结体、章法等基本的要素;汉朝以后,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都经历了嬗变与发展,可以说每一种字体的变化都与历史的发展、文明的推进密切相融,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回顾书法发展的历史,“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志”的这些特点都跟所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息息相关。书法教师了解书法史,并能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学生自然会在书法文化史的点点滴滴中滋长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自觉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继而丰厚他们的人文底蕴。

2.感受书家的人文情。古代书家静心修为,书法作品折射出他们高洁的品格,深蕴着他们深厚的人文情怀。“心正则笔正”,书法大家柳公权道出了书法与品性之间的关系。如,唐朝的颜真卿为唐代三朝旧臣,他疾恶如仇,刚正不阿,廉洁自持,绝不贪枉苟取,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一直为后代尊崇,也因为他令人敬仰的人格之美。居宋四家之首的苏轼,堪称诗、书、画三绝,黄庭坚曾这样评价他的书法:“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无一点俗气”反映了苏轼书法所表现出的率性与洒脱的风格,意蕴与雅趣的不俗;苏东坡的一生历尽坎坷,但他总能于千磨万击中把生活过成诗与远方。其实“无一点俗气”,也是对他豁达人生态度的至高评价。古人云: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课堂上穿插这些书家的故事,既能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更能让书家的书法技艺与高尚的情怀浸润学生的性情于无声无痕。

3.欣赏传世的名家碑。《纲要》在“附录”部分,既有楷书、行书、隶书三种字体的“临摹范本推荐”,更有古代和近现代书家的“欣赏作品推荐”“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自行推荐其他优秀作品。”不同时期的书法也是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它与同时代的绘画、雕塑、文学、诗歌、音乐等相互影响。书法教师要尽可能地多看各时代的碑帖,观摩其中的特点,这样才会有能力、有心境引领学生去发现并欣赏传世的翰墨之美。

三、研,提升书法教师的授课能力

要让教师的技能转化为学生的书写,要让教师的书法文化悄然地润泽学生的生命,需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效度的教学研究。

1.书法课型,应避免单一。笔者听过不少书法比赛课或示范课,回顾听过的若干节书法课,发现无一例外不是书法技能的课型,通俗点说就是写字课。完整的书法课,应该包括书法技能教学,还应该包括书法文化、书法欣赏教学,这样学生接触到的才是全面的书法文化。

2.书法课型,应探索模式。不同类型的书法课,都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平时的教学,书法教师要加强研究,灵活运用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教学。故宫博物院的程同根教授,在“2018年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教材培训会”上把“技能型的写字教学”课型简单地归纳为三步骤:一看,二练,三评;把临摹作品这样的“学习与运用”的教学总结为五个模块: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示,书写要点,课外拓展;把书法欣赏这样的“文化与审美”的教学归纳为几个授课要点:教师讲解与学生介绍相结合,采用知识问答或抢答的形式。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起点,教学模式都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作为书法教师应加强研究,才能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轻松愉悦地引领学生徜徉于博大精深的书法瀚海。

3.聚焦细节,应教之有法。书法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细细品味,用心溯源,很多的笔画线条、结体规律,都与生活或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记得在一节二年级《认识和学写“横折”》的教学中,教者带来一根铜丝,用“折一折”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横折”的形态;又用“走一走”的方法,即让学生走横折的形态,观察发现“走到折处时速度稍微慢了一点点”,教师相机点拨“顿一顿是为了调整方向,写横折这个笔画也是如此”。教者在教学中巧妙地将写字与生活链接,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并自然悟得书写笔画的方法。但是,现实的书法教育往往缺失常态的教学研究,学生通常是自己练自己悟,教师讲得粗略是普遍存在的现状。好的书法教师就应该像上例中的那位教者,把蕴藏在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偏旁部首、每一种结构法则的细微之处,都能讲得明白,讲得通透。

书法教师,只有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游刃于书法课堂,才能牵着学生轻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厚重的大门,给他们的“生命容器”染上书法艺术的味,烙上中华文化的印,实现传统艺术薪火相传的担当。

猜你喜欢

练字书写汉字
该练字了
Unwritten 尚未书写
芭蕉上练字
用什么书写呢?
王献之练字
豆豆练字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