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译新教师成长的核心密码

2018-01-28

江苏教育 2018年86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教师

新教师是教师团队中最需要关注的一个群体。

首先,新教师人数多。以南京为例,每年新教师的需求量约在2000人左右,2018年仅栖霞一个区就招聘新教师459人,每所学校通常每年都会有不同学科的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少则一两人,多则十几人甚至几十人。其次,新教师培训需求强烈。从学生身份到教师身份的角色转换,从书本知识到实战经验的艰难跨越,往往使新教师在入职初期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做好新教师培训,一直是各市、区、校研究的重点课题,并作为教师培养的根基工程持续开展。一名新入职教师,通常要同时接受市、区、校三级联动的入职培训。如,南京市教育局把入职5年内的教师界定为职初教师,不仅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还有业务考核,考核内容包含教育通识理论、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现场展示、教育问题答辩等。最后,新教师可塑性强。刚刚毕业的师范生,一般年龄都在20岁左右,入职后的前5年正是他们精力最旺盛、热情最高涨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职业体验会对其职业生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决定了新教师未来是否能成为成熟型乃至专家型教师。

培养新教师,需要破译其成长的核心密码,准确诊断、深入分析新教师成长过程的基本规律,从而把握其专业发展的最佳契机,提供适时而有效的帮助,方能助推新教师成长。

一、道德引领——撬动新教师成长的动力支点

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能力将你带上顶峰,而德行让你永驻那里。”道德是照亮人生之路的光源。当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迈出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时,首先应该进行师德教育。榜样力量、同行示范、伙伴互助等形式,都有助于新教师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锤炼职业道德,明确职业规范。

1.工匠精神。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一词后,“工匠精神”不仅入选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而且成为当下强调职业精神的一个热词。从本质上说,“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守正创新的职业精神,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精神,是一种“轴”的精神,是一种“钉子”精神,也是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当新教师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时,制约其成长的关键因素往往不是综合素质、教学能力的差异,而是敬业精神和钻研态度的区别,因为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很难出现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却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坚守平凡。如果没有献身教育的高尚情怀,没有立足岗位的坚定决心,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因此,新教师的成长,首先要唤醒他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为他们点亮教育旅途的灵魂航灯。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人的一生要“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用奉献教育的情怀竖起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斯霞老师一生践行“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当她八十多岁高龄时,依然坚持每天出现在校园里,听一听青年教师的课,看一眼她心里深爱的孩子们。这些著名教育家用人生书写了体现“工匠精神”的完美答卷,这些榜样的力量将引领新教师内心产生强大的动力,帮助他们克服适应期的迷茫和困惑,并成为他们坚定信念的精神源泉。

2.自我唤醒。

新教师是一个特别需要职业幸福感的群体,因为他们遭遇的专业发展问题远比想象的更多也更难:课堂纪律的涣散,与学生和家长人际交往的障碍,备课与上课的脱节,永远也批改不完的作业,低下的学科教学质量,等等,沉重的教学压力不仅毫无幸福感可言,甚至常会感受到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这种挫败感往往使人一蹶不振,丧失专业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因此,培养新教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多沟通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自我发展的愿望,唤醒自我发展的意识。

回想20多年前,刚从南通师范学校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工作。这是一所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教风严谨、学风朴实的省级实验小学,也是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所在的学校。谁知第一天到学校报到时,学校却通知我,因为缺少数学教师,让我从语文改行教数学。作为新教师的我只能无奈地接受了安排,但心情却是无比沮丧。陌生的环境,全新的学科,调皮的学生,如山的作业,每一天的日常,对我来说都是漫长的煎熬。那时的我,崩溃到开始怀疑人生,甚至萌发了不当教师的念头。就在我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斯霞老师和王先炯校长分别找我谈心。斯老师对我说:“年轻教师可塑性强,即使不教语文,你依然可以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王校长则用斯老师的事迹教育我,并赠予我一本斯老师的专著——《斯霞之路》,让我回去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记得斯霞老师和老校长的谆谆教诲。他们的教导与指引,就像是一束光,让我在迷失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也唤醒了我内心的成长自觉。

3.价值实现。

一只水桶的最大盛水量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为劣势部分往往决定着整体的最高水平。但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却能得到不同的答案,因为木桶最长的一根木板反而决定了整体的特色与优势,在某一个范围内有可能成为发展的制高点。新教师的培养也是一样的道理,不仅需要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长处与优势,也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短板与不足。对优势与特长要充分加以肯定并放大,对短板与不足要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反思,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弥补,在全面提升新教师核心素养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被肯定、被理解、被尊重,从而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也将成为新教师成长的前进动力。

二、专业助推——把握新教师成长的关键节点

为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学岗位,平稳顺利地度过适应期,各校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教师校本培训,这些活动能较好地帮助新教师完成从师范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有效缓解新教师对工作岗位不适应的心理焦虑,从而提升新教师的“专业适应力”,对其成长起到助推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对新教师的专业助推,不仅形式要灵活,还要找准时机,适时发力,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首次效应。

人的大脑,最铭记不忘的往往是第一次经历的事情留下的印象,这些经历不仅印象深刻,还可能成为一种心理定式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便是“首次效应”。入职初期,新教师会经历很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上课、第一次家访、第一次和学生谈话等,如果这些第一次的体验都是成功的,将会对新教师的成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会像催化剂一样,加速新教师成长;反之,如果新教师的首次体验都是失败的,就会造成强烈的失落感,影响其日后的专业发展。因此,校方应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切实帮助新教师备好第一篇教案,上好第一节课,开好第一次家长会,力争让新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每一个第一次都能做好全面而充分的准备,从而充满自信地面对挑战。

2.一年分水岭。

新教师入职后的第一年,通常是其专业发展的分水岭。很多资质相同的新教师,因为成长环境不同,学校培养力度不同,一年之后,就可能处于两个不同的层次上了。多数学校都会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促进新教师成长。一般会指定两位师傅,一位是与新教师同学科,甚至同年级且业务能力较强的成熟型教师;一位通常是平行班级的班主任,在德育和学生工作方面有充足的经验。而在教师人际关系相对和谐的学校,同一个教研组的其他教师也可能为新教师“非官方指定”的师傅。这种校方契约师徒关系一般时限为1至2年,有些甚至能维持一生。良好的师徒关系不仅能帮助新教师顺利度过第一年的关键发展期,还能获得来源于同行互助的情感文化支持。当然,学校应尽可能地选择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且精力相对集中的教师做师傅,并为新教师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和指导,不仅成为他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师傅,也可能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

我的师傅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沈永华主任。因为我是临时改行教数学,当时已临近退休的沈主任主动请缨收我为徒。开学第一学期,我本应是承担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但是沈主任主动将我的一个班级教学工作全盘接下来,变成了她教两个班,我教一个班。同事们都开玩笑说沈主任太偏心,沈主任却轻描淡写地说,年轻老师突然改行教数学,已经不容易了,再教两个班肯定忙不过来,第一学期就让她每天先来听我上一节课,然后再上一节课给我听,这样会提升得更快。师傅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每天督促我备课、上课、说课、反思,还特别嘱咐我除了听数学课,其他学科的课也都要听,听过后也都要反思。于是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我像海绵吸水那样,拼命地学习,短短的一个学期下来,我听课近200节,通过大量听课和课后用心揣摩,结合师傅的点拨,我受益匪浅。一年后,我作为最年轻的教师参加南京市玄武区青年教师“青春杯”数学赛课,一举夺得初赛和复赛一等奖的第一名,从而成为当时南京市玄武区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

3.五年现象。

入职后的第一个5年是新教师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南京市教育局对职初教师入职五年的跟踪调查显示,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在入职后的第二年起出现差异,在第5年时差异更加明显。可见,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最需要花力气、下功夫的是第一个5年。市、区、校提供的成长平台非常重要,新教师不仅需要从大量的公开课、展示课中获得经验和历练,也需要在教育科研的实践研究中获得理论的提升和成长,从中积累大量的教育教学成果,为顺利跨上骨干教师发展的五级平台(区优秀青年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做好充分准备。

三、“高位建构”——催化新教师成长的内在燃点

清朝名将左宗棠先生曾为江苏无锡梅园题过一副对联,其中下联是:“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意指一个人需要立足高地,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望得远才能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教师的发展也需“择高处立”,有大的视野才能超越自我,有大的胸襟才能海纳百川,有大的格局才能虚怀若谷。新教师培训,不能因为“新”而降低要求,相反,更需要顶层设计、高位建构,树立高位发展的培养意识,不断触碰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催化新教师成长的内在燃点。

1.头脑风暴。

新教师的成长,需要脚踏实地,也需要仰望星空。与专家对话、走近名师大师的学习方式是提升教育理念的过程,更是思想碰撞、开阔视野的宝贵契机。以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为例,学校经常邀请学术大咖走进校园,其中不仅有教育界的学术专家,也有科学、艺术界等不同领域的知名人士,学术交流、沙龙研讨、高峰论坛、百家讲坛……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不仅夯实了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更拓宽了他们的学科视野甚至跨越了学科边界。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很多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同龄教师中的佼佼者。如工作仅一年时间的数学吴晶晶老师,在南京市小学数学优秀青年教师培训班执教展示课《确定位置》,其新颖的教学设计、前瞻的教学理念、从容大气的教学风格,让工作多年的熟手教师都赞叹不已。

2.文化润泽。

优秀的教师往往是文理兼通,不仅拥有高超的教学技艺,更有过人的艺术才情。如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张兴华,曾经分享过他评特级教师的故事。据说,当时海门教育局领导把两张证书放在张兴华校长的面前,一张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证书,一张是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证书,让他随意挑选一张,并说无论挑哪一张,张校长都当之无愧。可见,张校长除了数学学科的深厚功底,还具有语文学科的丰厚素养。更令人敬佩的是张校长的艺术才情,吹拉弹唱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一个同时拥有深厚专业知识、文化底蕴和艺术才情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有趣的、不会让人厌倦的人,而这样的教师也最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爱戴。因此,新教师的成长不仅要苦练基本功,不断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沉浸到书本中,与书作伴,与阅读为伍,向书本汲取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艺术修养,在不断学习积淀中丰厚自己,寻求厚积而薄发的专业发展途径。

3.团队发展。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奥秘在于彼此之间的唤醒与激励,对学生是如此,对教师也是如此。教师团队不仅是学校发展共同体,也是学习共同体,在教研组的团队中,新教师能获得更多指导与帮助,积累更多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对于师傅的言传身教,团队教师之间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让新教师能更轻松、更深入地讨论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从中获得不同的见解。“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却可以走得更远。”团队发展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营造互相欣赏、互相支持、同伴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是支持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努力让教师团队形成和谐共促的学习氛围,互相切磋,相互交流,才能形成新教师你追我赶、争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