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018-01-28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四小学张丽荣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四小学 张丽荣
语文课程的教学本就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加上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使语文课程呈现出较强的人文关怀及对人性剖析的内容,可以说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有较强的相似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大的便利性与可操作性,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具体优势分析
就从语文这门课程的特征来看,所具有的人文内涵较为丰富,可以说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较深,同时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学习所表现出来的反应也较丰富,所以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能给予学生积极的熏陶与感染,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的具体价值观,能实现语文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再从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特点来说,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是母语教学课程,无论是学习资源还是日常实践机会都较为丰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主体的有效参与,并不是仅靠老师的不断讲解来完成的,需要老师给学生设置丰富的实践活动,以此来增加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因此,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直接去接触语文教学材料,给予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认识自我,更好地把握与发展自身的情感意志。
最后从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角度来说,语文课程中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很多学生不可能离开心理体验环节。对于一篇优秀的语文课文,不仅能有效陶冶学生的心灵,还能净化学生的情感,逐渐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文价值,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
二、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1.教学目标制定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一线教育者常习惯性的去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品质教育,却没有意识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想要促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有效的发展,就需要有意识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去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语文教材中较多的课文中隐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它并不是呈现于课文表面中,需要教育者深入进行挖掘,并将之设定为课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比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经典课文时,可以用巧设疑:“大榕树是否是鸟类的天堂呢?”当学生回答过后,便可以将之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来进行设疑:“世界上的人是否分为受欢迎的人与不受欢迎的人呢?”以此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反思中,反思自己将来需要做怎样的人。
2.教学策略设计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无论任何课程的教学,都需要老师针对学生及教材的实情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更是如此,更需要在教学策略设计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资料进行文字想象,自己将文字信息中蕴含的情景展示出来,并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比如,在学习《峨眉道上》相关课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大屏幕给学生展示石道的陡峭画面,然后结合铺路工人的工作环境,以此来引导学生自己去想象铺路工人的辛苦与无私奉献精神,从而给予学生积极的启示,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鉴于此,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3.课后作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前、课中两个环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重视课后作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课后作业环节的训练不能再以语言能力训练为核心,此种枯燥性较强的作业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形成应付心理。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课后作业环节中,需要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完《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时,可以先给学生提供多幅地震相关的图片,之后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构思,这样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能促使学生获得更为健康的发展,从小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再如课下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养老院中,让学生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给他们编排节目等等,这样的实践性活动之后,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价值观、心理观等等,最关键的一点是能拉近师生、生生间的距离,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结 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坚持以生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各个环节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从小接受较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为将来的顺利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更能为学生将来顺利立足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万里. 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2011(03)
【2】王彩琴.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3)
【3】陈春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