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主题单元教学拉动教师的课程力提升

2018-01-28陈蓉欣

江苏教育 2018年86期
关键词:整体学科课程

/陈蓉欣 奚 洁

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要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必须提高每一位教师的课程力。因此,我校(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持续推进“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以学科整合教学的方式,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系统思维,推动教师对课程主体地位的自觉审视,在学科课程建设的实践活动中逐步提升教师课程力。

一、意蕴:什么是教师的课程力

教师的课程力是指教师作为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主体,自觉地把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有效完成各项课程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相关能动力量及相互作用的总和。教师课程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集中表现,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包括课程理解力、课程实施力、课程反思力、课程创生力。

我们认为,教师的课程力不是教师个体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在教学实践、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我们学校推进的“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了原有固化的教学思维,以活动任务群的方式组织推进教学,强调从“国家颁布的正式课程”转化为“教师领悟到的课程”,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力。

二、现场: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样态呈现

按照《梁溪区中小学学科高地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被命名为区级学科高地的学科,举行了学科名片展示活动。2017年11月1日,我校以“整合,让语文学习宽厚起来”为主题进行语文学科团队现场展示活动。5位教师按照“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5个板块,对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介绍名胜古迹主题单元:《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进行了教学。

第一板块:“预习与概览”。教师先检查了预习单完成情况,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呈现课文结构。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尝试用不同图形将课文内容、结构“画”出来,呈现了思维的形象性、条理性和创造性。随后让学生自己交流预习中发现的难记、不理解的词语。一个单元生字集中学习,量比较大,但是学生学得很轻松。因为生字新词集聚在一起,可以产生相似重组,学生利用造字法、相同结构词语分类等各种办法来学习,提高了识字效率。

第二板块:“精读与迁移”。教师先带领学生深入研读本单元的3篇课文,发现3篇文章的异同,随后将课堂重难点落到学习体会课文介绍事物的语言表达上。教师先聚焦在语言表达最具典型性的《秦兵马俑》的教学上,通过以读为主、读中促悟的方式,引领学生在文字中畅游,通过重点句、关键词的深挖,与身边熟悉的事物对照等方式,体会文章语言多样化表达的特点。在习得《秦兵马俑》这一课的语文元素后,另外两课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第三板块:“整理与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回顾3篇课文的精彩片段,紧接着提出核心问题:同样是介绍事物,这3个片段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思考,就这样在“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中完成了意义的建构。

第四板块:“习作与表达”。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是前几个板块的迁移与运用。教师播放扬名中心小学新校区的视频,要求学生“围绕新学校景致说具体”。学生不仅能用上列数字、作比较等常规的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更能运用形象描述、想象联想等方式,把看到的事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文中的语用教学点得到了很好的迁移与运用。

第五板块:“阅读与拓展”。运用影视欣赏,来拓展学生的阅读和表达。教师利用大型纪录片《故宫》中的一个片段来展开教学。纪录片一播放,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在纪录片声、光、影、音的综合感受中,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对纪录片言说事物的方式有了深刻的认知,又了解了一种介绍事物的方式。

三、思考:提升教师课程力的策略

1.建立系统思维,构建课程观念,提高课程理解力。

语文教学依据的教材,虽然是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但传统的单篇教学的方式,却把每个教学素材置于零碎和无序状态。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强调:首先,明确学科教学目标,并将学科教学目标具体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其次,将学科核心素养按照年段分解成具体的知识能力目标,并依据单元教材的文本特点,确定单元教学主题;第三,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单元教学内容的重整、取舍和适当补充。由此可见,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能有效促进教师对学科课程内涵、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进行认知、判断、理解、分析,从而构建起课程观念。

2.聚焦单元目标,规划整体教学,提高课程实施力。

在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中,“主题”就是单元教学目标,是具体化、序列化的学科目标。围绕单元教学主题,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学习材料如何寻找整合的起点?内容上哪些该保留,哪些该去掉,哪些该深挖,哪些该略过?采取什么样的课堂组织方式?通过思考上述这些问题,教师关注教学内容的结构,关注知识能力的前后联系,关注课堂组织和实施,对课程实施的整体把握能力有了大步的提升。

3.关注教学过程,借助共同体,提高课程反思力。

本次展示活动有两个环节,除了以上所述“微课接龙”,还有一个“现场研讨”环节,反映了学校平时进行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的完整过程。在研讨环节,课堂观察者与执教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单元教学的主题如何聚焦更为合理?教学强调整合,课程内容是不是越多越好?如何理解“少就是多”的辩证法?执教者、观察者组成了一个教研共同体,在反思和争论中,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进一步明晰,对教学的把握更加准确,逐渐从“课程的执行者”走向“课程的研究者”。

4.整合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提高课程创生力。

单元整体教学的舞台,把教学目标定位准,把教学内容统整好,同时也留足了课堂空间,给予教师进行课程创生的平台。“阅读和拓展”板块激发起教师的创造潜能,他们各展所长,整合资源,有的引入整本书阅读,有的引入群文阅读,有的拓展阅读的形式和空间,带领学生进入生活的大课堂。课程创生力的激发和提升,提高了课程的适切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的素养发展提供多种资源和途径。

猜你喜欢

整体学科课程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