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创新
——以“苍耳的启示”教学为例

2018-01-28贾丹

教育家 2018年15期
关键词:苍耳学生会证据

文 | 贾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探究兴趣方面提出3~4年级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追求创新方面3~4年级学生可以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设计思路

学生在三年级开始接触科学课程的学习,非常喜爱科学课,乐于参加动手探究活动,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合理利用一些方法进行观察、探究活动。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我校学生特点,我对首都师范大学版《科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植物怎样传播种子》设计出“苍耳的启示”一课。

本节课是《植物怎样传播种子》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植物传播种子的主要方式有靠风传播、靠动物传播、靠水传播以及靠自身弹射传播。认识到种子的传播方式与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和所处环境有关。本节课学生通过学习巩固第一课时的知识,能够利用对苍耳结构特点的认识,初步尝试设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并简单模拟仿生学的研究过程。

案例描述

(一)教学目标 掌握苍耳结构特点,能够利用对苍耳结构特点的认识,尝试设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知行合一的科学态度。重点与难点,能够利用对苍耳结构特点的认识,尝试设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 课件、苍耳、放大镜、尺子、纱布块、橡胶块、皮毛、塑料、鞋带、记录单等材料

(三)、教学过程

抛出话题,明确研究对象并提出问题(预计3分钟)

1.课件展示苍耳植株,师导入:“这是田野里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苍耳,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都看到了它的哪些部分?”(设计意图:利用所学明确苍耳是植物的果实)

关于种子,教师可以出示提前纵切好的苍耳果实,展示里面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你找到苍耳的种子了吗?种子有什么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苍耳的种子藏在果实里,并联系已有经验明确种子的繁殖作用)

2.提出问题:“你认为苍耳是怎样把种子传播到远方去的?”预测学生能够利用《植物怎样传播种子》一课的学习,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推测出“苍耳能够借助动物帮忙传播种子”的结论。

引导学生借助感官和工具观察苍耳,寻找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18分钟)

1.师谈话:“你们怎么就能肯定你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不太相信,请你拿出证据来说服我。”预测学生会联系生活经验,说苍耳的身上有刺。

2.“真的有刺吗?这个证据你是怎么获得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信息、证据的获取方式、方法)预测有的学生会说曾经在生活中或书上看过苍耳。“你获取证据的方法是‘看’。”(板书:观察方法“用眼睛看”)

4.教师要紧接着追问:“当用眼睛看苍耳时,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测学生会提到苍耳有刺。“苍耳的哪有刺?什么样的刺?你还需要再仔细看看嘛。”

5.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苍耳。此时,教师发给学生苍耳,并明确要求就用眼睛仔细看10秒钟。然后问“谁给大家说说,通过用眼睛仔细观察,苍耳真的有刺吗?哪有刺?有什么样的刺?”预测学生会肯定看到苍耳的表面布满带倒钩的小刺。如果有的学生没有看到刺上的小倒钩,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会有部分同学像我一样视力不太好,你们有没有办法让我们看到那些带倒钩的小刺?”预测学生会想到使用放大镜。(板书:借助工具)

6.引导学生借助更多的感官观察苍耳,获得信息。“除了看,你还有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吗?”(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想到借助更多感官观察物体)预测学生会想到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等方法。学生用手摸,会感到它扎手,苍耳很轻;学生看到苍耳的表面布满有倒钩的刺,推测可以借助动物帮忙传播种子;通过比较让学生意识到小、轻也是苍耳能够借助动物帮忙传播种子的特点。

7.小结,“借助感官和工具观察苍耳,你获取到了哪些能够说服我支持你观点的证据?”预测学生会想到因为苍耳的体积小、重量轻、全身布满带倒钩的小刺,所以说苍耳是借助动物帮忙传播种子的。(在观察信息上面板书“证据”两个字)

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观点(预计9分钟)

1.“动物是怎样帮助苍耳传播种子的?你能再现动物帮助苍耳传播种子的过程吗?你需要什么?”

2.明确模拟实验方法。教师播放演示实验的视频,实验要求:请像我一样运用不同的物品轻轻地碰触尺子一端的苍耳,把苍耳携带到尺子的另一端后取下,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再用其他物品重复刚才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

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预测学生会想到动物的皮毛和人的某些衣物能够帮助苍耳传播种子,但并不是所有物品都能帮助苍耳传播种子。

4.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模拟自然界的动物和人接触苍耳的过程,就是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寻找证据,请大家想一想,通过刚才的观察、实验,你获得了哪些能够支持你观点的证据?学生尝试陈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苍耳能够借助动物传播种子的特点)

利用所学解决问题(预计10分钟)

1.教师:“通过今天对苍耳的研究,大家能够受到一些启发来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吗?我发现值周生和队干部的袖章特别容易丢,你能通过今天的学习,模仿苍耳的特点设计一种新袖章,让它能牢牢地粘在衣服上吗?请各组先讨论一下这种新袖章得设计成什么样子?”学生以组为单位研讨解决方案,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新袖章的设计方案。教师:“你们是怎样设计的?为什么这么设计?你受到了苍耳的哪些启发?”学生代表汇报,其他人补充。教师:“其他小组对他们的设计有哪些疑惑吗?还有更好的建议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相互质疑、补充、完善解决方案)

3.根据他人意见,再次修改完善方案。教师:“请各组根据大家的建议,回去修改完善自己的解决方案。”

布置作业(1分钟)

请各组根据自己的设计,利用课余时间尝试制作新袖章,下节课我们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两大环节,在执教本课前我对本课的第二环节的完成程度没有自信,担心学生在自主设计方案环节不能提出合理性的设计方案。在本课的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第一环节的学习,可以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苍耳的结构特点,可以提出合理的方案。

瑞士工程师乔治·德·梅斯特拉尔根据苍耳、牛蒡等刺果的特点,发明了既容易系上又容易解开的尼龙搭扣,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给出尼龙搭扣的实物,同时也没有介绍乔治发明尼龙搭扣的过程。但有些学生想到了可以利用尼龙搭扣来解决问题,而很多学生却提出了更多的其他设计,虽然这些设计有很多不尽人意的方面,但是我认为更好地调动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亲身经历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体验仿生学的研究过程,这些更为重要而有意义。

猜你喜欢

苍耳学生会证据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会“说话”的苍耳
苍耳娃娃
苍耳先生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试议高校学生会宗旨的意义及确立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