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子战争的背后

2018-01-28马志国

青春期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名次母子情结

■ 文 马志国

心理困扰:母子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

通常,家教心理咨询案例,在亲子双方中,积极主动的来访者往往是家长,咨询师最先接触的也是家长。但是,这个家教咨询案例中,我首先接待的却是孩子的来访。在我几十年的心理咨询实践中,这真的是史无前例了。

这是一个高中男孩,是姑姑陪同来访的。初来乍到,男孩脸上带着微笑,帮我搬椅子,帮我端水,给我的印象很不错,礼貌、懂事。

姑姑回避之后,男孩急不可耐的开始了他的诉说:“我和妈妈之间的矛盾太大了,我们天天吵架,有时甚至是连打带骂。当然主要是我妈打我骂我,打得非常狠,骂得也非常狠。我妈打我,不是比划比划,是发狠地打,有时候把棍子都打折了,甚至有时候还会动菜刀。起初,她打我,我就忍着。后来,她越打越狠,我就开始还手了。这样,我们两个人就经常打在一起。还有,我妈骂我的话非常难听,专说那种非常刺激人的狠话,笨蛋,懒蛋,混蛋,这还是好的,更让我反感的是,‘你没出息,你不争气,你不要脸,你丢人现眼’。反正就是整天看我没好气,整天看我不顺眼。后来,我也反击了,也找难听的话气她,也整天看她没好气,看她不顺眼。谁让她那样对我?我究竟怎么啦?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不就是因为学习吗?”

我问:“因为学习?”

男孩有些激动了:“对呀,我们的矛盾就因为两个字——学习。从上学开始,我妈就整天看着我学习,管着我学习,逼着我学习。我妈脾气特别不好,特别暴躁,对我一说话就着急,一说话就来气。但是,过去我还小,从小学到初中,我全都听她的,她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但是,到高中后她还那样管我的学习,还那样逼着我学习,一看我名次下滑,就对我连打带骂。我就开始烦了,就开始受不了了,也就开始反抗了。于是,我们母子之间的战争就开始接连不断了。特别是有一件事,跟您说实话,至今我还耿耿于怀……”

“那是怎样一件事呢?”

“那是高二的第一学期吧。那天,刚刚考完试不久,我妈听说我名次下滑了,就很不高兴,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还把我的手机没收了。那个周末,我在家里学习一阵之后,忽然想起来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同学,就找出了手机。刚刚拿在手中,偏巧我妈从外面进来了。一看我拿着手机,她就发疯似地大骂,简直是破口大骂:‘你又玩手机,你还有脸玩手机,你这不要脸的东西,你这丢人现眼的东西……’一场暴风骤雨突然而降,我让她骂懵了,看着手上的手机,好像自己真的犯了什么天大的罪过。愣过之后,我才想起,我不是玩手机,我这次名次下滑也不是因为玩手机。可是,她根本不听我的解释,照样发疯似地大骂。说实话,虽然过后她知道她冤枉我了,可是我至今都在耿耿于怀……”

心理探究:自己混成这个样子

这时候,我理解了男孩主动来访的动机,母子战争让他身受伤害,他要诉苦,他要鸣冤,他要求助。为了给男孩更好的帮助,首先需要弄清楚,他们母子战争的背后,有怎样的心理根源。所谓弄清病因,才好对症下药。

于是我问:“究竟你的学习成绩是怎样的呢?”

“初中的时候,我们年级有400多名学生,我排在100多名。到高中后,人数变多了,有1000多人,我在全年级的排名一般是在200名左右。”

“那你说名次下滑,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有时候到300多名,有时候到400多名。”

“那就是说,即便是名次下滑了,你的学习成绩也算是在上游,是这样吗?”

“是的,可是我妈不这样看,她总是对我的学习成绩不满意,总希望我的学习成绩提高提高再提高。”男孩又有些激动了,“在家里,不提学习什么都好说,只要一提‘学习’这两个字,我妈准会不满意,准会找难听的话打击我,我们准会打起来。”

“你现在的学习情况呢?”

“整天连打带骂,整天吵架,我还学习什么?不是说我没出息吗?不是说我不争气吗?我还努力什么?结果名次直线下滑,差不多到了最后。我不明白,我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是啊,父母总难免为孩子的学习着急上火。然而,这位母亲为学习对孩子连打带骂,到了超乎寻常、不可思议的地步,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了进一步探究,男孩的母亲第二天如约来访了。

男孩的母亲说明了昨天没能来访的原因,谈吐得体,态度平和,远没有想象中凶神恶煞般的模样,给我的印象不错,和一般职场女性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一谈起孩子的学习,男孩母亲立刻激动起来,愁苦的脸上都有些扭曲了,说孩子从小就不爱学习,说从小就为学习打孩子,说自己打孩子下手太狠了,说自己专找难听的话说孩子,说自己现在打不过孩子了,说孩子拿自己当仇人了,说自己知道错了。男孩母亲检讨了自己打骂孩子的事实,与男孩诉说的情况完全吻合。

既然男孩母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接下来就要探讨心理根源了。于是我问:“实话实说,孩子给我的印象不错,可当妈妈的为什么这样对待孩子?”

“是,除了学习,孩子什么都好。我们娘俩吵架,全是因为学习。”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一直在上游吗?”

“是,一般都是上游,可是也有下滑的时候……”

“即便下滑了,也还是在中游啊?”

男孩母亲沉静了:“是我太重视孩子的学习了。”

“为什么这样太重视孩子的学习呢?”我把这个“太”字说的很重。

男孩母亲陷入痛苦的回忆:“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自己当年考个好大学,何至于混成现在这个样子。您说,我怎能不重视孩子的学习?”

我表示理解:“好多父母都难免有这样的想法,都难免因此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并不是大家都这样对孩子。你对孩子学习的态度超乎寻常,这又是为什么呢?”

男孩母亲不说话了,陷入了自己的沉思中。

我把话题引深一步:“可以说说婚姻的情况吗?对孩子父亲的状况满意吗?”

“不满意。”这三个字男孩母亲脱口而出,“自己没考上大学混成这样子,还能有多好的婚姻?孩子爸爸是个好人,当初有个不错的工作,但是后来下岗了。下岗了可以学点技术啊。他爸爸就是不好学习,不好读书,不求进取。现在,只好给人打工,虽然挣得也不少,但是非常辛苦。他不愿意学习,愿意挣辛苦钱,也就算了,我也不跟他着急了。孩子可不能再像他那样啊!”

“所以,您就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就不择手段逼孩子学习,甚至动用暴力对孩子连打带骂,导致家庭战争频发,母子视若仇敌,是这样吗?”我问。

愁苦来到男孩母亲脸上:“唉,为了孩子的学习,我从来就没有快乐过,我们家也从来没有欢乐过。可我越管,孩子的学习反倒越不行了,到现在连中游都保不住了。当初如果我不那样管他,孩子的学习兴许比这还好。唉!”

心理诊断:过度心理补偿情结惹的祸

至此不难看出,男孩母亲如此超乎寻常地重视孩子的学习,导致家庭母子战争频发,都是过度心理补偿情结惹的祸。

所谓心理补偿情结就是,如果生活的欠缺给人留下某种心理上的不满足感,人就总要试图寻求心理补偿,获得心理上替代性的满足。

男孩母亲的心理补偿情结,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源于对自身经历的不满足感,希望通过孩子来获得心理补偿;一是源于对丈夫状况的不满足感,更希望通过孩子获得心理补偿。

心理补偿情结的深层心理根源是什么呢?

这得从“未完成事件”这个概念说起。在心理学上,有个“未完成事件”的概念。这个概念,来源于完形心理学。所谓完形心理学,大概意思是,我们内心对许多事情,都倾向于追求获得一个完整的心理图形。如果哪件事情在心理上没有完成,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就是没有获得完整的心理图形,那么,这件事情就成了“未完成事件”:它可能是一种未完成的任务,可能是一种未满足的需要,可能是一种未实现的愿望,可能是一种未完整经历过的生活体验。诸如此类的“未完成事件”,就会促使人试图去完成它,去体验它,心理上来获得那种愿望的满足,也就是获得一个完整的心理图形。可见,“未完成事件”是促使心理补偿的心理驱动力。

男孩母亲的心路历程就是这样:在现实的生活经历中,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谈个好对象,有个好婚姻,成了自己没有体验到的一种情感,成了自己没有满足的一种需要,成了自己没有实现的一种愿望,成了自己生命经历中的一个“未完成事件”。

因此,潜意识里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总要试图在心理上获得补偿,来获得一个完整的心理图形。怎样获得补偿,怎样获得完整的心理图形?只有在孩子身上来实现自己生命历程中的“未完成事件”了。

人难免会有心理补偿情结,“未完成事件”的心理驱动力也未必就是坏事。但是,男孩母亲太要强了,让心理补偿情结太重了,让“未完成事件”的内驱力太大了。因而导致对孩子学习的过分重视,导致母子关系的过度紧张,导致家庭的母子战争频发。

沟通了上面的意思,男孩母亲深有感触:“是啊,不是孩子不好,是我太要强了,是我想得太多了,总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糊涂啊……”

心理对策:家长化解心理情结“不作为”

男孩母亲要走出心理误区,最重要的是进行认知调节。

一是明确认识自己的心理情结。人们对“未完成事件”,往往会采取压抑和遗忘的策略,会对此视而不见,于是就会迁移到并纠结于现实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上。于是让问题变得更麻烦。所以,当事人要重新认识自己的问题,看清自己心理上的“未完成事件”的实质。一般说来,看清“未完成事件”的实质,就会从潜意识层面上升到意识层面,也就能够比较恰当而理性地,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了。

心理咨询的探究过程,就是为了引导当事人看清自己的“未完成事件”,实现认知方面的心理调节。经过前面的心理咨询,男孩母亲逐步看清了自己,对孩子学习的过分重视,是因为自己的“未完成事件”导致的过度心理补偿心结,看清了自己想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梦想的实质,因而才能从内心深处开始接纳孩子了。

二是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现状。男孩母亲两三次提到“混成这个样子”,说明对自己的生活现状,她内心有明显消极的认知评价倾向。因此,需要帮助男孩母亲,用积极的认知评价,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现状。就此,我们做了较多的交流,男孩母亲领悟到,有些现实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现实的看法。于是,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也从内心开始有了接纳,并一再表示,以后不会那样好强了,不会和孩子因为学习吵架了。

就是这样,只有从根本上调整对生活的认识,才能改变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才能恢复正常化的亲子关系,才能避免母子战争重新爆发,孩子的学习才可能好转。

最后我们商定,涉及具体的学习心理辅导,以后孩子直接找我,妈妈则重在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再干预孩子的学习。后来的反馈信息表明,如此调整的结果是,男孩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被慢慢激发出来了,成绩正在回升。

事情就是这样,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源往往在父母身上。所以,看起来是孩子出了问题,有时心理咨询首要帮助的对象却是家长。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对孩子学业的发展,乃至对孩子整个心灵的成长,家长在心理情结左右下的管教,害莫大焉。所以,有时候心理咨询的目标,就是帮助家长化解心理情结,从糟糕的“作为”,进步到“不作为”。许多时候,家教中家长的“不作为”,恰恰是最理想的家教。

猜你喜欢

名次母子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母子相依
遭遇如此母子,我的婚姻好尴尬
告别“GDP情结”
难舍难分的情结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遭遇如此母子,我的婚姻好尴尬
划船比赛
解读母子健康营养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