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兴海县温泉北山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
2018-01-28冶玉娟崔召玉马玉龙马忠明
冶玉娟,崔召玉,马玉龙,马忠明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八队,青海 西宁 810012)
1 地层特征
研究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古元古代白沙河岩组(Pt1b)、石炭—二叠纪地层(CPt、CPg)、三叠纪隆务河群地层(TL)、三叠纪古浪堤组地层(T1-2g)[1]。
1.1 古元古代白沙河岩组(Pt1b)
分布于研究区的西部,分布较少,岩性主要由片麻岩、白云至大理岩、斜长角闪石。
片麻岩:在局部地段出现了条痕状、条带状及眼球状混合岩夹少量的白色白云石大理岩。呈鳞片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石英35%~49%、长石30%~35%、云母25%~30%、其它2%~5%。受挤压后往往呈柔性挠曲,局部形成眼球状构造。近构造破碎带处岩石碎裂,并有不同程度硅化、碳酸盐化等[2]。
斜长角闪岩:柱粒状变晶结构、变余粒状变晶结构、中—细粒粒状纤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石英等组成。
白云质大理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其次石英、金云母。
1.2 石炭—二叠纪地层
1.2.1 早石炭世土尔根大坂组
分为两个岩段,分布在研究区北部。
碎屑岩夹火山岩、灰岩段(CPt1):岩性为灰一深灰色板岩、粉砂岩夹灰岩、砾屑灰岩及超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灰岩岩块,与古浪堤组(T1-2g)不整合接触。
火山岩段(CPt2):岩性为灰绿一灰紫色片理化火山岩夹板岩、砂岩及灰岩岩块。
凝灰质板岩:灰白色、灰色、浅绿色,变余凝灰结构,板状构造,岩石由凝灰质胶结物70%~80%、晶屑20%、岩屑<10%组成,晶屑由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等组成,胶结物胶结少量的晶屑、岩屑。氧化铁质微脉状沿岩石裂隙充填分布。
花岗斑岩:浅绿色、灰绿色、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的组成为基质75%和斑晶25%,基质由显微隐晶—显微粒状集合体组成主要为长英质70%和暗色矿物5%,岩石受变质作用和应力作用改造,斑晶由钾长石10%~20%、石英5%、暗色矿物5%、斜长石<5%等构成。
英安质岩屑晶屑凝灰岩:灰绿色、浅灰褐色、浅紫红色,岩屑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凝灰质胶结物35%、晶屑(火山碎屑物)35%、岩屑(火山碎屑物)30%组成,火山碎屑物岩屑为安山岩岩屑、英安岩岩屑等,以英安岩岩屑为主,安山岩岩屑少量。胶结物胶结大量的晶屑、岩屑。
1.2.2 石炭—二叠纪甘家组
为一套微变质浅海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主要岩性为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岩、板岩,出露厚度大于542.69 m,该层为区内基底构造层,与隆务河群不整合接触。
砂质板岩:灰白色、灰褐色,粉砂质结构,板状构造。主要由粉砂级的长石、石英组成,局部见有绢云母等矿物。蚀变绿泥石化、硅化。
灰岩:灰白色、灰褐色,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由方解石豆粒和粒间填隙物构成。硬度小于小刀,颗粒表面光滑,大小极不均匀,粒径3~4 mm,堆积紧密,含量约85%,填隙物颜色较浅,致密、微透明,含量约10%[3]。
1.3 三叠纪地层
三叠纪地层在研究区内分布广,是出露的主要地层,主要有隆务河群、古浪堤组地层。
1)隆务河群地层
二组(T1-2L2):位于研究区西北角,布较少,岩性为灰一深灰色砂岩、板岩夹复成分砾岩及薄层灰岩。
一组(T1-2L1):岩性为灰色砂岩、板岩夹砾屑灰岩、灰岩岩块。
砂岩:灰色含砾不等粒砂状结构,孔隙式胶结,碎屑成分80%以上,石英占碎屑总量的46%左右、长石29%、岩屑25%,由硅质岩、板岩、火山岩组成。
2)早中三叠世古浪堤组(T1-2g)
研究区内分布较广,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板岩、板岩夹砾屑灰岩。
泥质板岩:灰色、黑灰色,碎裂结构显微鳞片状变晶、隐晶状结构,板状构造,岩石成分为粘土矿物约55%、碳酸盐矿物约20%、绢云母15%、绿泥石约3%、碎屑约5%,粘土矿物呈隐晶状集合体,彼此紧密接触,镶嵌分布,部分重结晶形成显微鳞片状绢云母,断续定向排列分布,形成板理。
长石石英砂岩:浅灰褐色,含砾砂状一细粒砂状结构,中层状构造。岩石由碎屑物和胶结物组成。
变质石英砂岩:浅灰色,浅灰白色、浅红褐色,变余细粒砂状结构,石英和各种硅质岩屑的含量占砂级碎屑总量的95%以上,以单晶石英为主,仅含少量的长石、岩屑和重矿物,磨圆度和分选性都比较好,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最好。
泥质灰岩:深灰色、青灰色,具微粒状、泥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硬度较低,主要由方解石(65%~70%)等碳酸盐岩和少量的粘土矿物组成,伴有白云岩化和绿泥石化等蚀变现象。
砾屑灰岩:灰白色、灰褐色,砾屑结构,块状构造,由砾屑和泥晶基质构成,砾屑暗灰绿色,无定向排列。
灰岩:灰白色、灰褐色,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由方解石豆粒和粒间填隙物构成。
2 构造
研究区内断裂构造特别发育,主要有四组断裂带:北西向断裂带、近东西向断裂带、近南北向断裂带、北东向断裂带。
2.1 北西向断裂带
2.1.1 玛日塘断裂(F29)
玛日塘断裂位于预查北西部,北西走向,北端延伸进入邻幅,南端断续延伸至温泉以西哈布扎哈一带,被近东西向穷果拉龙藏断裂所截,区域内长达44 km左右,断面倾向东,倾角50(°)~70(°)之间,发育断层破碎带,带内岩石破碎,发育构造角砾岩,可见断层三角面,水系具同步拐弯,形成积水洼地,沼泽呈串珠状分布。该断裂具右行走滑性质,为喜山期高原隆升陆内汇聚时期,形成脆性走滑断层。
2.1.2 穷果拉龙藏右行横推走滑断裂带
F1、F4-F5、F11-F17、F23为区域穷果拉龙藏右行横推走滑断裂带的次级构造,昆中断裂的延伸,断裂带总体走向300(°)~120(°),倾向南,倾角50(°)~60(°)之间。其中F4分布于HS17SbAu(As)异常的南端,贯穿整个异常区;F17分布于HS24SbAu(Bi)研究区的北部,长约250 m,断裂总体走向125(°),倾向北,由一系列平行延展的韧脆性走滑断层构成,断裂带两侧构造混杂带被截切,并发生较为显著的位移,沿断裂带内发育有断层破碎带及强劈理化带断层破碎带,破碎带内常见构造角砾岩、构造透镜体等,岩石挤压破碎强烈,破碎带内的构造岩局部呈褐黄色、银灰色,这是随不同岩石而产生的构造蚀变特征,该断裂带为研究区的主断裂带,与异常的关系密切[4]。
2.1.3 韧性剪切带
F3韧性剪切带为区域穷果拉龙藏右行横推走滑断裂带的次级构造,F3横穿HS17研究区并分布于该研究区的北部,走向115(°)~125(°),围岩为泥质灰岩,带内岩石弯曲变形较为强烈,并发育有鞘褶皱等特殊构造,岩石连而未断,塑形流变特征明显。
2.2 近东西向断裂带
F2、F6-F10、F18为区域穷果拉龙藏右行横推走滑断裂带,其中F18分布于HS24研究区的西南部,断裂带总体走向280(°)~100(°),倾向南,倾角50(°)~55(°)之间。带内岩石较为破碎,板理化明显,局部构造角砾岩发育。
2.3 北东向断裂带
F19-F22、F24-F28位于研究区东南部,长2~5 km,断裂带总体走向20(°)~25(°),由一系列平行延展的逆断层构成,基本控制了甘家组灰岩、砂岩产出分布空间,其构造性质为逆断层,多平行产出,规模较小,带中由构造碎裂岩、角砾岩、石英脉及硅质透镜体组成。
3 岩浆岩
研究区内岩浆岩发育较少,主要为基性火山岩脉(β),位于研究区西南部,分布于土尔根大坂组碎屑岩夹火山岩、灰岩中,呈透镜状、条状、脉状近南北向展布,与围岩呈韧性剪切带接触。
4 构造蚀变带特征
通过2016-2017年异常查证工作,在温泉北山地区圈出6条构造蚀变带(Pf1、Pf2、Pf3、Pf4、Pf5、Pf6),2条矿体(M1、M2),其中Pf1、Pf2、Pf3、Pf4、M1、M2位于HS8异常内,Pf5、Pf6位于HS24异常东北侧[5]。
4.1 构造蚀变破碎带Pf1
分布于1∶1万土壤异常带H1(AgZn)内,赋存于石炭—二叠纪土尔根大坂组的凝灰质板岩中,近东西展布,为穷果拉龙藏断裂F2旁侧的次级构造,追索长约1.4 km,宽15~30 m,浅黄色、黄褐色、灰黑色,带内岩石破碎,由断层角砾、断层泥、石英碎块等构成,角砾磨圆分选较差,主要蚀变有碳酸盐化、硅化、高岭土化,矿化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局部铅锌矿化、孔雀石化,黄铁颜色暗黄、主要以星点状、细脉状分布于其中,粒径小于0.5 mm,晶形半自形—他形,铅锌呈星点状、浸染状分布于裂隙中,粒径大于0.5 mm,晶形半自形—自形,Pf1内东侧通过捡块分析,Ag品位32.6~58.4 g/t,Pb品位0.20%~0.35%,Zn品位0.21%~0.98%,深部实施浅钻ZK04,孔内构造蚀变带(Pf1)宽约30 m,Pf1带内圈出一条铅锌矿体M1,宽7.3 m,Pb平均品位0.5%,最高1.14%,Zn平均品位0.72%,最高1.89%,Pf1内西侧通过刻槽圈出一条银矿体M2,宽4.5 m,Ag平均品位105.5 g/t,最高品位216 g/t。
4.2 含矿构造蚀变带Pf2
分布于1∶1万土壤异常带H2(AgZn)内,赋存于石炭—二叠纪土尔根大坂组的凝灰质板岩中,近东西展布,与Pf1近平行产出,追索长约900 m,宽20~70 m,浅黄色、黄褐色、带内岩石破碎,由断层角砾、断层泥、石英碎块等构成,角砾磨圆分选较差,主要蚀变有碳酸盐化、硅化、高岭土化,矿化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局部铅锌矿化,铅锌呈星点状分布于裂隙中,通过分析,Pb品位0.27%,Zn品位0.88%。
4.3 构造蚀变带Pf3
位于HS8异常内,赋存于石炭—二叠纪土尔根大坂组的片岩中,近东西展布,与穷果拉龙藏断裂F2近平行产出长约200 m,宽1~3 m,颜色黄褐色、紫红色,碎裂结构,主要由石英碎块、片岩碎块、断层泥及角砾等组成,蚀变硅化、褐铁矿化,分选性、磨圆度较差,带内由裂隙发育,宽5~20 cm,其中充填石英碎块、断层泥,且褐铁矿化较强。
4.4 构造蚀变带Pf4
位于HS8异常内,赋存于石炭—二叠纪土尔根大坂组的片岩中,近东西展布,与F2穷果拉断裂近平行产出长约100 m,宽1~2 m,颜色黄褐色、紫红色,碎裂结构,主要由石英碎块、片岩碎块、断层泥及角砾等组成,蚀变硅化、褐铁矿化,分选性、磨圆度较差。
4.5 构造蚀变带Pf5
位于HS24异常东北侧,赋存于三叠世古浪堤组泥质板岩中,为穷果拉龙藏断裂F13的次级构造,追索长约50 m,宽8~15.1 m,颜色黄褐色、土黄色、砖红色,主要由泥质板岩碎块、断层泥、断层角砾组成,破碎带中压扭作用明显,岩石较破碎,碎块多为棱角状、次棱角状,磨圆度,分选性较差,碎块中偶见石英晶簇,白色、灰褐色,晶簇中充填有泥质,晶莹剔透,晶簇多为针状,多被充填于长石石英砂岩与泥质板岩碎块的缝隙中,蚀变高岭土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该蚀变带由探槽BS16TC01控制,未见矿。
4.6 构造蚀变带Pf6
位于HS24异常东北侧,赋存于三叠世古浪堤组泥质板岩中,为穷果拉龙藏断裂F13的次级构造,与Pf5蚀变带近平行产出,追索长约35 m,宽4~6.4 m,颜色黄褐色、土黄色、红褐色、深灰褐色,碎裂结构,主要由泥质板岩碎块、断层泥、断层角砾组成,蚀变高岭土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角砾磨圆度,分选性较差,局部见裂隙发育,宽5~10 cm,其中充填碳酸盐岩,呈灰白色、泥状、粉末状,该蚀变带由探槽BS16TC02控制,未见矿。矿石的物质成分简单,矿石矿物主要为:褐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方解石、绿泥石、碳酸盐矿物、黑云母等。矿石结构构造:金属矿物呈星点状、细脉状、团块状,非金属矿物呈细脉状构造、块状构造。矿(化)点的围岩为石炭—二叠纪土尔根大坂组的流纹岩、长石石英砂岩,围岩蚀变具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等。与成矿有密切关系的蚀变主要是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碳酸盐化。
5 控矿因素
北西向穷果拉龙藏断裂带从研究区内穿过,该断裂及其次级构造直接控制着该区成矿作用的发生,银铅锌矿床产于北西向构造蚀变带中,矿床的产出严格受北西向断裂带控制;矿体产于断裂带旁侧的次级构造内,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分布均受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从该区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环境、矿体特征分析,矿床成因类型应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
研究区内所圈定的矿产于构造蚀变带中,构造蚀变带不但是矿液运移的通道,而且也是矿质沉淀的场所,研究区内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构造的控制。因此构造是本区银多金属矿成矿的主导因素,直接影响矿体定位,显现了温泉北山地区较好的找矿前景。
6 结 论
区域断裂构造、构造蚀变带较发育,其中北西向构造蚀变带与矿化体关系比较密切,该组构造蚀变带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区内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比较普遍,且银铅锌矿化与强硅化关系比较密切,铅锌矿化与银矿化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铅锌含量高则银含量相对高的趋势。
铅锌矿体露头附近常有铅锌矿体转石存在,矿体露头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矿体转石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