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逆向思维优化教学预设*
2018-01-28艾建萍李帮魁
□ 艾建萍 李帮魁
在深入学校听课以及与教师讨论教学问题的时候,不时会有教师提出同一个问题:对于某一课堂教学,在教学预设备课过程中做了全面的思考,想尽了自认为有效的办法,也做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达不到应该有的教学效果。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教学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落差呢?这与教师课堂教学预设中的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下面就立足教学预设实践中的基本思维方式,在明晰不同思维方式所具有的特性的基础上,找寻优化课堂教学预设效度的实践策略。
一、教学预设中的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教学预设与教学实施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既是年轻教师普遍面临的课堂教学问题,也是经验丰富的成熟教师具有的教学实践困惑。带着这个教学实践问题对众多教师教学预设与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观察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教学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落差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学预设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预设中一般表现为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两种基本思维方式。
(一)教学预设中的顺向思维
顺向思维是指人们按照常规的序列方向进行思考的方法。顺向思维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预设中,其表现为在教学预设过程中,教师从教的行为出发思考与设计教学过程,更多考虑的是教师采用什么方法、手段、策略组织实施教学,采用什么教学素材及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对于学生在教师既定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作用下会有什么样的学习行为表现思考较少,甚至很多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表现,不去思考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应该具有的学习行为。这样顺向思维的教学预设对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表现之间的因果关联缺少清楚的思考和认识,而是一厢情愿地笼统认为教师这样教了就会达成教学目标。日常教学中顺向思维的教学预设重点在于预设教学的“因”,忽略或弱化教学预设的“果”,更不关注教学预设中“因”与“果”的必然关联。这种思维方式下预设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之间由于缺少必然的因果联系,教学预设所导致的教学结果势必带有很强的或然性,因而导致教学预设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在情理之中。
(二)教学预设中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它是对常见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顺向思维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预设中,其表现为从学生学的结果出发思考与设计教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预设中先将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目标相结合,分析通过某一节课教学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应该具有的行为状态与具体表现,在对照学生当下已有基础,明确目标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逆向思考缩小或消除教学目标与现实学情之间差距的教学方法、手段及策略。逆向思维方式下的教学预设至少具有两大明显优势:一是教学落脚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如前所述,逆向思维的教学预设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基于目标与现实学情之间的发展可能提出的,更符合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的规律。二是增强了教学预设达成教学目标的必然性。在逆向思维教学预设过程中,其基本出发点是依据目标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条件和路径,教师要思考所选用的学习条件与路径会不会必然引起学生相应的学习行为表现,由此减少了教学行为的随意性,增强了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必然性。
课堂教学预设实践中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分离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越是优秀的教师在教学预设中两种思维方式结合得越是紧密。对于较多的一般教师而言,教学预设实践中的顺向思维成分远大于逆向思维,甚至缺少逆向思维。根据教学预设实践中逆向思维薄弱或缺失的现实,需要提倡以逆向思维来提升教学预设实效。
二、逆向思维教学预设实践的基本路径
对众多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教学预设的实践过程深入分析,发现以逆向思维进行有效教学预设的实践过程具有一些相同或相通的基本特征,下面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预设实践阐述逆向思维教学预设的基本路径。
(一)从学生的学逆向预设教师的教
以逆向思维方式进行教学预设首先聚焦的对象是学生。在教学预设过程中,首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已有学情基础和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分析学生从现有水平达到学习目标需要经历的关键思维路径,在关键的学习思维路径上会遇到哪些学习障碍和困难,可以利用哪些已有经验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等,精准把握学生对某一节课内容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然后有的放矢地选择精准指向和有效突破学生学习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小学数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中,对于形如“400÷2、120÷6、400÷5”的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在教师不教学的情况下,学生计算这些口算时会有什么思维表现,会有什么思维困难,特别是学习后进的学生会遇到什么思维障碍?这是我们事先需要弄清楚想明白的,是教学预设时确定这一内容教学重难点的基础和前提。以前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为例,学生由于之前的学习经历积累了大量的一位数、两位数四则运算学习经验,口算的算法已不再是难点。在对形如“400÷2、400÷5”的算理理解的前测中,大部分学生对400为什么有时候要想成几个百,有时候要想成几个十不理解,这表明学生在“会”算的表象下,对该口算算理的灵活理解与思考存在困难。分析至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也就清晰了,教师的重点教学指向也就明白了。这种基于学情的逆向思维教学预设,便于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便于教师针对性地选取有效教学策略与措施,提升教学指向的精准性与时效性,从而真正体现以学定教。
(二)从教学目标逆向预设核心问题
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由于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学科本质,其学习探究的空间大,有利于落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先学后教等课改教学理念。核心问题导学因为具有诸多的优点而被广大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纳,这也是当下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实现能动学习、深度学习的必然选择之一。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怎么设计?这是不少教师在教学预设过程中感觉难以把握的一大困惑。成功的课堂教学预设表明,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从课堂教学的目标出发逆向设计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一条简便可行的路径。更为简单地说,就是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转化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学的核心问题。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预设中,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在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中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依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将其转化为两个问题: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吗?转化后的图形和平行四边形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由于这两个问题是由教学目标直接转化而来,这两个问题一旦解决,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就会随之得以有效突破。这样从教学目标预设的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目标指向具体明确,所提出的问题不会游离于教学重、难点之外,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应有的思维及探究难度,引领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这种逆向思维设计核心问题的方式还可以消除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对核心问题设计的神秘感、模糊感,让教师快速掌握课堂教学核心问题设计的具体而简单的路径与方法。
(三)从核心问题逆向预设学习方式
深化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必然离不开学习方式的优化与转型,广大教师为了改变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探索与努力。但不少课堂中学习方式的转变事与愿违,学习方式的运用总是不那么适切,不那么高效。在课堂教学预设中依据核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选择与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方式运用的适切度与有效性。一方面根据核心问题的难度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学核心问题简单,凭借学生个体的力量就能解决,就选择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如果是不需要探究其来龙去脉的、容易理解的规定性知识,可以选择独立阅读的学习方式;如果全班学生在解决核心问题过程中会出现能与不能的差异学情,可以在独立自学的前提下考虑选择互助性学习方式实施教学;等等。另一方面根据核心问题的宽度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即依据学习问题的开放程度,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解决方法多样、结果不唯一的问题适合于在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方法与结果单一且班上绝大多数学生解决没有困难,就适合个体独立学习;等等。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预设中,对于核心问题“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吗?转化后的图形和平行四边形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转化方法,对平行四边形转化前后关系的理解,特别是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完整推导过程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两个核心问题的处理方式会因为班级学情不同而有差异,在学习基础薄弱的班级可以将两个问题分为两个学习活动依次进行,在学习基础好的班级可以将两个问题一起呈现,整合成一个学习活动。无论是分为两个学习活动还是整合成一个学习活动来解决这两个核心问题,都可以采取先独立操作、观察、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在个体学习中有了一定的个体经验和发现后,再以小组交流和全班导学的方式,逐步完善学生的个体认识,最终达成完整理解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目标。这样从核心问题出发逆向预设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方式与学习问题的匹配程度,充分发挥不同学习方式的独特作用,真正实现把教师的教让位于学生的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四)从学习方式逆向预设学习支持
教学预设的目的是要为学生创设有效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条件支持下,在经历相应的学习探究过程后,达成某一学习活动的学习目标。为提升预设学习活动环境支持条件的有效性,同样需要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预设。即根据课堂学习问题的解决、学习目标的有效实现,来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的学习支持。在具体教学预设实践中主要以逆向思维作出三方面的预设:一是预设利于学生自主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习动机的学习情境;二是预设解决学习问题、实现某一学习方式所需要的学习材料;三是预设引导学生顺利学习的学习方法。从情感动力和认知支持等方面预设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条件。
例如,在小学数学“年、月、日”的教学中,在教学预设中,如果确定了以个体独立观察年历表、小组合作交流为课堂主要学习方式,解决“年与月、月与日之间关系”的核心问题,接下来就应该考虑创设什么样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究“年与月、月与日之间关系”的动机;为学生提供哪些年份的年历和什么统计工具,既有利于学生发现月与日的关系,又方便实施小组交流的学习活动,让个体独立观察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都有效度;在学生学习前应该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路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共性、个性问题,针对课堂可能出现的共性、个性问题采取什么导学策略,等等。这样的逆向思维预设,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学习指导、创设的学习情境等支持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有着必然的因果关联,从而提升学习材料、学习指导、学习情境预设的有效性。
教学预设与教学实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是必然的。有效的教学预设是尽最大可能地缩小教学预设与教学实施之间的这种差距。以逆向思维方式进行的教学预设,是从学生学习目标结果应该具有的行为表现倒推,寻找和预设必然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教学目标行为表现的教学核心问题、学习方式、学习支持等。这样逆向的教学预设在顺向实施时,各种教学条件、教学策略与措施均与具体的目标行为表现高度关联,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指向性,从而消除教学预设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提倡以逆向思维进行教学预设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顺向思维的优势,两种思维方式相结合才是有效提升教学预设效度的应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