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2018-01-28王永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手足微创外科河南开封475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四肢经皮钢板

王永彬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手足微创外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研究显示,近年来四肢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未及时对患者实施治疗,易导致患者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对于该类患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而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不同的效果,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效果[2]。因此,本院将四肢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的手术治疗,见本院各项研究内容中的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日~2016年2月10日本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10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50例,女25例,男25例;年龄30~70岁,平均(50.25±1.02)岁。对照组50例,女24例,男26例;年龄31~70岁,平均(50.55±1.21)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以及性别均无差异,能对比(P>0.05)。纳入标准:①四肢骨折患者10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②其他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均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麻醉后,在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入路,逐层切开患者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切口长度约为13cm,剥离患者骨膜,采用钢板以及螺钉将患者断骨部位进行固定,缝合患者手术切口后,对患者进行包扎。

观察组50例均给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手术前,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石膏外固定或者牵引,对每位患者自身肿胀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若患者肿胀较为明显,首先对患者进行消肿治疗,若患者肿胀程度较轻,待患者消肿后方可进行手术;所有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切开患者骨折部位皮肤,切口长度约为2cm,待患者骨折部位闭合之后,使用骨膜剥离器将患者深筋膜下软组织分离,建立软组织隧道,在患者骨骼表面放置钢板后,将位置进行调整,将两枚螺钉分别放置在患者骨折部位两端,对钢板进行加压固定,待患者骨折复合良好后,在患者骨折部位两端置入两枚螺钉,在X射线下实施观察,确认复位满意后,对患者切口进行逐层缝合,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抗骨折疏松、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患者实施肢体功能锻炼[3,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以及分析观察组、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将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两组患者指标对比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中,伤口延迟愈合患者有1例、骨不连患者有2例、切口感染患者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中,伤口延迟愈合患者有2例、骨不连患者有3例、切口感染患者有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各项指标

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中,骨折愈合时间(6.75±2.01)个月、术中出血量(126.48±10.95)mL、住院时间(8.47±2.25)d、手术时间(89.51±10.35)min。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中,骨折愈合时间(8.48±2.36)月、术中出血量(175.59±10.51)mL、住院时间(15.52±2.42)d、手术时间(117.45±10.28)min。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四肢骨折为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于暴力损伤而造成的,骨折后易损伤患者骨质,导致患者骨质周围软组织血供不充分,加重患者软组织创伤,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皮肤坏死或感染,引起患者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该类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十分重要[5,6]。

切开复位加压钢板手术为常见方式,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周围软组织实施剥离,使用钢板固定,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但由于剥离范围较为广阔,易导致患者骨折端暴露,对患者骨折端血供和周围软组织造成损害,再加上该项手术创伤大,在手术后易造成骨折愈合延迟、骨不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运动功能易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手术后康复[7]。而多数患者实施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能有效保护患者软组织和骨膜,为患者血供提供十分良好的条件,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0%,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6.75±2.01)月、术中出血量(126.48±10.95)mL、住院时间(8.47±2.25)d、手术时间(89.51±10.35)min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四肢骨折患者较快康复。

[1]童伟林,唐芙蓉,项舟,等.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62-64,67.

[2]乔金环,董巍,吴建伟,等.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治疗四肢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3):218-220.

[3]王晓红.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护理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82-84.

[4]黄成校,李汉湘,高超,等.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5,27(8):1166-1168.

[5]李凯,叶招明,张中伟,等.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失败因素分析[J].中国骨伤,2013,26(4):272-276.

[6]卢志文.1250例四肢骨折患者行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6):229-231,238.

[7]徐炳才.探讨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3):5-6.

猜你喜欢

四肢经皮钢板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跟踪导练(四)
钢板组装式屏蔽体的关键技术浅析
基于B7A接口的钢板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