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一线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2018-01-28孙国政丹东市中心医院消化科辽宁丹东118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消融微波原发性

孙国政 丹东市中心医院消化科 (辽宁 丹东 118000)

手术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受到肝脏储备能力、患者身体状况、病灶位置和数目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患者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是肝癌治疗的重点。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消融术在原发性肝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能量源包括激光、微波、射频等,微波消融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一种治疗方案[1]。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一线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临床实践指导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28例(136个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5~75岁,平均(48.36±5.51)岁;其中无肝病病史12例,有血吸虫肝病史4例,有乙肝病史112例。120例单发,8例有2个病灶。甲胎蛋白(AFP)在正常范围内36例,甲胎蛋白(AFP)异常增高92例。病灶最大直径≤3cm的病灶112个;>3cm且<5cm的病灶24个。纳入标准:①首发原发性肝细胞癌且未经手术治疗者;②磁共振(MR)、增强CT、肿瘤标志物检查及超声造影中至少有2项判断为原发性肝癌;③早期肝癌(Milan标准):肿瘤最大直径≤3cm,多发肿瘤数目≤3个;单个肿瘤直径≤5cm;无肝外转移、无周围脏器及血管侵犯。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一线治疗,在超声下对全肝进行扫查,以明确肿瘤的形状、大小、数量、位置、与周围血管组织的关系及与肝表面的距离,对周围血管、组织有无压迫,是否发生转移等。调整患者的体位,确定最佳穿刺角度、穿刺径路和穿刺深度,穿刺时应避免对邻近脏器、胆管、肝内大血管造成损伤,并保证微波针发热点处在病灶的中央位置。手术前予以杜冷丁50mg注射,进行常规消毒、局麻后,通过超声引导,按预期路径将微波消融针刺入患者的病灶内。微波针头位置判断无误后将微波治疗仪启动,同时将输出功率设置为55W,时间持续6min。对于病灶在3cm以下的患者在原位一点进行治疗,对于病灶在3cm以上的患者,以由内至外,由深至浅原则通过热场叠加效应进行多点治疗,并确保热凝范围超出瘤体边缘5mm以上。治疗期间,应保证微波针的发热中心处于病灶的正中央,且保证其与邻近脏器至少相距10mm。若病灶与肝包膜距离较远,则拔微波针到肝包膜下2cm内时应重新开机止血,同时拔针后使用纱布覆盖包扎穿刺点。

1.3 观察指标

微波消融治疗后1个月行增强CT(CECT)、磁共振(MR)或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完全消融判断标准:增强CT无增强、磁共振T1、T2加权像呈低信号、超声造影显示微波灶中未填充造影剂。随访3个月,观察微波消融治疗后的局部复发率。局部复发判断标准:微波灶周围出现与微波灶界限不清的新病灶则判断为局部复发。

2.结果

治疗后1个月,132个病灶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为97.06%(132/136)。随访3个月,局部复发病灶20个,局部复发率为14.71%(20/136)。病灶直径>3cm且<5cm的局部复发率为33.33%(8/24);病灶直径≤3cm的局部复发率为10.71%(12/112);经χ2检验,病灶直径>3cm且<5cm的局部复发率为明显高于病灶直径≤3cm的局部复发率,P<0.05。所有局部复发患者均予以微波消融再次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

3.讨论

肝切除术仍是肝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均适用肝切除术治疗。随着介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介入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微波消融具有消融形态规则、受血流影响小、消融耗时短、凝血能力强、热效率高等优势。微波消融使用低频率天线即可将大肝癌病灶彻底消融[2]。有研究显示,对于肿瘤直径在4cm以下的患者,行消融治疗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可接近肝切除术的长期生存率,且与肝切除术相比,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微波消融术虽然无法像肝切除术一样一次性完全灭活所有病灶,但微波消融术可实时监测残余肿瘤组织,并能对其进行实时治疗。此外,微波消融术对肝脏的创伤也较小,可有效减小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且并发症更少[3]。同时,微波消融术不会受到肝脏储备功能的限制,因此可作为早期原发性肝癌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病灶直径>3cm且<5cm的局部复发率为明显高于病灶直径≤3cm的局部复发率,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病灶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微波消融能否完全灭活肿瘤组织[4]。笔者体会,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一次完全消融率对减少疾病的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微波消融治疗时应尽可能将一次完全消融率提高,从而减少肿瘤的生长及复发。完全消融的关键操作是微波的覆盖范围应超出病灶5mm;对于病灶直径在4mm以上者应采用多点灭活一次穿刺或多点穿刺法从而提高热效。②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消融书要求精而准,因此要求操作者除了要熟练掌握肝脏的解剖结构,还应具备扎实的外科经验及影像学基础[5]。③在进行微波消融治疗中,应正确评估热场,以实现对病灶的整体覆盖;同时布点进针应精准定位,防止对胆管的主要分支及肝内大血管造成损伤,避免热凝力对胃肠及膈肌的损伤。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施以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一线治疗,疗效确切,尤其对于单发、体积较小的癌肿,疗效更为显著。

[1]董宝玮,梁萍,于晓玲,等.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远期疗效[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2):797-800.

[2]张丽英,李开艳,张婷婷,等.原发性肝癌直接微波消融的疗效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6):707-711.

[3]周忠斌,李永杰.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疗效观察[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24(11):968-971.

[4]侯鹏飞,陈永忠,刘伟,等.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10):1667-1670.

[5]王肖辉,于杰,梁萍,等.超声引导下经皮水冷微波消融治疗693例原发性肝癌的严重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2,34(12):945-949.

猜你喜欢

消融微波原发性
消融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微波感应器的原理和应用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肝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