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I诊断研究

2018-01-28林立波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放射科辽宁朝阳12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积气征象变性

林立波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放射科 (辽宁 朝阳 122000)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其主要是由腰部反复扭伤、椎间盘承受力过大,导致腰椎纤维环破裂,腰间盘内侧纤维环损坏而引发。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成熟发展,大量新型的诊断设备被广泛应用到了临床中,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1]。MRI和CT是目前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两种常用方法,为进一步分析其诊断价值,本文以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本院接收的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了两个组别进行对比,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接收的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龄36~70岁,平均(55.7±2.6)岁,病程时间2个月~6年,平均(3.1±0.8)年。其中21例为椎间盘突出,17例为椎间盘影出,10例为椎间盘脱出,7例为椎间盘游离,4例为椎间盘真空象,2例为椎间盘Schmor结节。

1.2 方法

首先,对61例患者采用CT检查,选用GE64层螺旋CT,具体方法:患者保持仰卧位,摄取定位图像,层厚3mm,层距1mm,长宽为256×512,球管电压为电压120kV,电流250mA,层厚1mm;于定位图像上设定扫描线,对腰部1/2、2/3、3/4、4/5进行扫描[2],机架倾斜±30˚,每个椎间盘扫描4~5层,注意保持扫描层面与椎间隙中心线平行[2];观察腰椎间盘形态、位置、密度等,观察侧隐窝、椎管径线,评价椎体、椎小关节及椎弓病变。其次,对61例患者进行MRI检查,选用荷兰PHILIPS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具体方法:患者保持仰卧位,实施常规横断面T2WI成像、矢状面SE序列T1WI成像、快速SE序列T2WI成像扫描;矢状位观察椎间盘信号及椎体信号、形态,横断位及矢状位联合观察椎间盘膨出、突出、脊髓受压、硬膜囊受压及椎管径线狭窄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统一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s表示,P<0.05时,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

MRI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9例,诊断符合率为96.72%,其中21例(100%)为椎间盘突出,16例(94.12%)为椎间盘影出,10例(100%)为椎间盘脱出,7例(100%)为椎间盘游离,4例(100%)为椎间盘真空象,1例(50%)为椎间盘Schmor结节,MRI漏诊1例,误诊为腰椎间盘膨出1例;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5例,诊断符合率为90.16%,其中20例(95.24%)为椎间盘突出,15例(88.24%)为椎间盘影出,9例(90%)为椎间盘脱出,6例(85.71%)为椎间盘游离,4例(100%)为椎间盘真空象,1例(50%)为椎间盘Schmor结节,MRI漏诊3例,误诊为腰椎间盘膨出3例。结果显示,MRI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诊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征象诊断比较

CT诊断结果显示存在钙化、积气、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变性、神经根受压、脊髓变性征象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7例、40例、25例、0例、18例、0例;MRI诊断结果显示存在钙化、积气、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变性、神经根受压、脊髓变性征象的患者人数分别为0例、0例、38例、55例、25例、9例。结果显示,在钙化、积气方面,CT诊断结果明显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变性、神经根受压、脊髓变性征象方面,MRI诊断结果明显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分为中央型、旁侧型、旁中央型和极外侧型4中类型,腰椎间盘退变的表现在于椎间盘变性,此时虽然为出现椎间盘形态异常,但其中的水分含量有明显下降。通过MRI检查可以发现,T2WI序列中T2高信号消失,旁侧椎体边缘有终板变性情况,且随着退行程度的发展,椎间盘弹性会越来越低,最终髓核脱水、纤维环松弛,髓核穿过纤维环突出,形成椎间盘脱出[3]。该病的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脊柱侧弯、放射性疼痛等,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CT扫描的优势在于速度快、范围广,分辨率较高,可清晰地显现出腰椎间盘位置、密度、形态、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在钙化、积气等征象中,CT扫描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CT诊断会出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重叠现象,其原因与扫描的角度、层面、容积效应等因素有关[4]。在椎管内结构的检查中,CT诊断的效果较差,但在小关节、椎弓等结构中,CT有着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MRI也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式,其在软组织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分辨率,可实现多个方位和参数的成像,尤其在椎管内结构检查中,效果要明显优于CT。MRI中的T1WI可显示出椎体及其附件的解剖结构,T2WI可显示出病灶部位的形态、位置、临近组织关系等,区分髓核与椎管内固有结构之间的异常之处。另外,在征象诊断中,其在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变性、神经根受压、脊髓变性征象方面,有着较高的诊断优越性,因此整体的诊断价值要高于CT。但是,为了保证诊断准确率,临床一般将两种方式联合使用,这样既可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同时也能够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起到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MRI诊断符合率为96.72%,CT诊断符合率为90.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钙化、积气方面,CT诊断结果明显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变性、神经根受压、脊髓变性征象方面,MRI诊断结果明显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中应用MRI诊断,符合率较高,但为降低漏诊和误诊率,还应当结合CT检查进行综合考虑。

[1]程春,陈蕾,梁晓航,等.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7):91-92.

[2]温栋梁.比较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效果[J].中外医疗,2014,33(27):189-190.

[3]陈帅明,楼益义.CT及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8):1338-1340.

[4]徐永美.腰椎间盘突出的CT与MRI诊断价值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0):179.

猜你喜欢

积气征象变性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征兵“惊艳”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当变性女遇见变性男 一种奇妙的感觉产生了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