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作文素养:构成要素、培养问题与提升路径

2018-01-28覃月华

关键词:情意中学素养

张 旭,覃月华

作文是运用言语文字进行创造性表达,来了解自我、认识世界的重要表现形式。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是,通过多渠道多方面了解世界,增加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之后,所形成的对世界万物有独到且深刻体悟的作文素养。[1]现今,作文素养已被国内外教育界高度重视,成为许多教育部门教育改革、制定政策的重要根据和内容。那么,什么是作文素养?当前中学作文素养的问题有哪些?又应如何提升中学生的作文素养呢?我们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融合国内外作文教育的理论,来研究中学作文素养的含义要素、培养问题及提升路径,期望达到提高中学生的作文素养的目的。

一、中学作文素养的基本含义与构成要素

作文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能力素养之一。那么,什么是作文素养?作文素养又有哪些构成要素?对此,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一)基本含义

作文素养被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精辟的解读。海斯和费劳尔认为,写作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构思、表达和修改三个阶段。马笑霞教授从心理学角度论述写作是一个在思维加工后由内部语言转变为外部语言的心理过程,要能够运用语言正确、理性地表达事物、抒发情感。[2]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作文素养是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并形成正确稳定的写作知识、能力和情意。具体解释为中学生在平时作文训练时,经过生活感悟、阅读思考、语言积累后逐渐养成的正确对待写作的情意、技巧和能力。中学阶段是学生作文能力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学作文素养应在这个阶段获得较好的发展。

(二)中学作文素养构成三要素

“课标”对中学作文提出了这样的整体目标:“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3]通过国外比较权威的测评体系,如TIMSS测评体系、美国NAEP测验、英国Kassel测验、日本学力测验和法国诊断性测验等区域性的重要测评体系[4],并依据“课标”对中学作文的要求,我们归纳出中学作文素养三类要素,即知识、能力和情意。

从心理过程看,作文是内化生活感悟、阅读思考、语言积累后,外化自身思想观点的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作文知识、写作能力和情意因素这三个要素。其中,作文知识与写作能力是显性要素,起着发展的作用;情意因素是隐形要素,是其他要素发展的基础。作文知识分为内容、结构、语言和思维。具体而言,内容指表达作文主旨的题材,结构指作文的形式、条理,语言指在词句、修辞格、句段等方面及其运用的技巧,思维指文章的主旨内核。“课标”中与其相对应的表述为:“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3]写作能力也是将作文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一种心智力量,包括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一般能力,以及素材积累、审题立意、材料取舍、语言组织运用等特殊能力。“课标”对此提出的要求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3]情意,表现为对写作的兴趣动机、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行为意志。兴趣、态度是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因此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其建立写作自信,以养成正确的写作态度;其次要加强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此外能力与习惯的养成需要意志来支撑。这个要素的具体内容在“课标”中体现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3]

二、中学作文素养培养中的问题

作文素养体现了学生在语文学科“写”的方面的素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综合努力下的结果。在当前培养作文素养的过程中,中学生作文素养普遍存在关于作文知识、作文能力和作文情意三大方面的问题。

(一)作文知识欠缺

作文知识主要包括谋篇布局、叙说论辩、选材立意等内容。作文知识是作文的基础,如果缺少就难以把握作文的结构、表达和选材,其中的选材如果存在问题,就常常让学生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辽宁省康平县高级中学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作文取材源于社会生活的仅占11.1%,进行课外阅读的不足70%,为了考试而作文的学生占76%。[5]作文缺乏素材,只得依靠编造、抄袭、拼凑等。那么,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学生的话语权被教师剥夺,学生迫于师道尊严,为迎合教师的评判标准而唯师是从;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学习以外的事情,致使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对阅读素材的自主思考,也缺乏写作语言的持续性积累,因此,作文缺乏深度和广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作文能力薄弱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构成了作文能力。表达、观察、思维、想象等是一般能力,审题立意、素材积累、材料取舍、语言组织运用等属于特殊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成为了现今中学作文的又一问题。延吉市第六中学有一项作文调查表明,仅有6.8%的学生写作语言生动、优美,25.2%的学生语言简明、朴实,54.2%语言平淡、陈旧,而13.8%的则为繁复、空洞,学生总体遣词造句的能力较差。[6]学生的作文语言大多苍白无力,表现在平淡繁复不流畅、语病泛滥、字词使用不当等方面。其中的原因颇多。其一是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没有创新的思维,就没有形象的语言。其二是学生被动接受一大堆枯燥繁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难以获得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其三是学生缺乏语言表达和技巧的训练,加上缺少阅读积累,导致词汇量匮乏,下笔时难免会有“欲说还休”之无奈。

(三)作文情意缺失

情意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写作的动力因素,对学生的写作行为具有驱动作用。情意因素主要表现在对写作的兴趣、态度和习惯等方面。学生写作情意因素缺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作文指导的重点失当,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填鸭式作文教学,只传授繁冗的作文知识与技巧,情感教育缺失,忽视了人文性和审美情趣。这样枯燥单一的教学使学生容易对作文失去兴趣,更无法激起学生的体验欲望、写作热情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缺乏,态度不端正,在认知(价值观)、情感(爱恨)、意向(行为倾向)方面,都表现出对写作意义认知不足、情感厌恶以及态度排斥等倾向,具体体现为随意应付作文、抄袭作文、不主动与人交流写作心得等。在写作习惯方面,更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表现为写作不列提纲、写作后缺乏检查是否有错别字和病句、没有自主修改作文等习惯。不难看出,中学生在写作兴趣、态度和习惯等方面都有不容乐观的表现,但是这些要素却是构成学生写作的动机和情意倾向,对写作的质量和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三、中学作文素养的提升路径

结合本文所引用的相关写作理论和笔者的多年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作文素养提升三条途径。

(一)教学生活化,建构平台,积累写作知识

实施生活化教学,实现“教育即生活”。生活是写作素材和思想情感的源泉。实施生活化教学,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和灵感。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常规的作文教学之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书写生活。给学生创设多样开放的写作氛围,例如开展多种模拟比赛、教学活动、情境游戏、社会实践等,目的是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真实的情感体验。

建立“三大库”作文知识平台,促进写作素材积累。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实施下,可以建立起“语言库”、“材料库”、“情感库”的作文知识平台。建立“语言库”,善于捕捉并记录他人说话中鲜活美妙的语言,摘抄并内化各类书籍报刊及广播电视中的优美字词句段、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组建“材料库”,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积极体验,思索评论时事热点,坚持记录每天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而阅读方面积累名人故事、成语寓言、历史典故、百科知识,撰写读后感或书评等。至于“情感库”,要求能够坚持在平时生活中多一份深入本质的思考,就会多一份思维的闪现、情感的涌现;在阅读、观影时,则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收获和疑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引导学生由此建立起“语言库”、“材料库”、“情感库”,就会让写作不再是无米之炊,无稽之谈。

(二)建立四大促进机制,锻炼写作能力

建立“所、说、读、写”四大促进机制,锻炼写作的一般能力。现今许多学生语不合体、词不达意、遣词造句能力较差,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作文素养的提升。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建立“听、说、读、写”四大作文能力促进机制,来提升写作能力。其一,在“听”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在与人交流时要积极学习他人好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学习新闻联播等电视节目中对时事的概括总结性、分析论证性的语言。其二,在“说”的方面,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口头表达方面的比赛或活动,比如演讲、辩论、朗诵、话剧、小品、相声表演、口语交际练习、课前三分钟说话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还能引起他们对语言表达的兴趣,为写作积累素材,实现以说促写。其三,在“读”的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各类报刊书籍,为写作提供素材、语言表达技巧和写作技巧,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读促写。最后,在“写”的方面,教师要善于组织并鼓励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比如写日记,在阅读、观影、实践活动、模拟比赛后写书评、新闻评论、影评、游后感,或者充分运用教材,并定期进行整理和回顾,也可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续写、扩写、仿写等创作。注意要把所积累到的作文素材运用到平时的练笔和写作中,养成学以致用、检查修改、卷面整洁的好习惯,形成写作能力。

实施任务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首先,教师给学生讲解写作的总体环节——信息获取、审题立意、列纲起草、语言组织、材料取舍、手法运用、修改评改;其次,学生通过民主投票最终选出一个大家感兴趣的写作话题;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尽量能在真实生活中完成此次写作各个环节的任务。在这里,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仅仅满足于教师分享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切合自己需要的材料,以支撑个性化写作。写作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拖拖拉拉,更不能闭门造车,它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以及多元思想的交流碰撞。

(三)课堂愉快化,建设评改体系,培养写作情意

完善愉快教学课堂的建设,推进写作情意的培养。要积极转变课堂的主体与教学重点,教师由课堂的垄断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体验者;教学重点由知识的盲目灌输转变为活动的灵活体验。教师要创新作文教学方式,写作前采用外部因素引发情感涌现,比如运用多媒体课件或视频、音频、讲故事及表演的形式,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情感涌现。如写童年趣事时,教师可先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并引导学生讲述各自的童年故事来激活学生的情感,引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建设合作小组评改体系,激活写作情意。学生写作情意不仅能够在教师主导的兴趣引领活动中获得,还可以从教师赋予学生评改的权利中获取。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合作小组内进行交流评分并按照小组建议进行修改,再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修改后的文章,组织全班进行讨论,教师进行评讲及奖励,最后教师给学生再次修改后的作文进行第二次评分,并给予启迪性、实在性、幽默性的评语。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评改作文的重要性及方法,学习别人作文的闪光之处并发挥集体的智慧来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就可激发学生的“好强”心理,形成赶超的积极情意。

总之,中学作文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状况却颇不乐观。因此,语文教育者要勇担责任,积极解决,能够切实围绕中学作文素养的基本含义、构成要素和提升路径进行精准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更加注重视中学作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7]

[1]黄碧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写作素养的培养[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7).

[2]杨玉春.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作文素养培养[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岳辉,和学新.学科素养研究的进展、问题及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16(1).

[5]高月轩.高中作文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6]王迪.YJ市第六中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实施建议[D].延吉:延边大学,2017.

[7]刘璐.基于生活叙事的初中口头作文教学设计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情意中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文字让情意轻舞飞扬
在多解中学创新
李忠宪:“绿叶”对“根”的情意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心愿之选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