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与现代:青铜编钟的铜文化传播价值研究

2018-01-28

铜陵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铜陵市编钟铜陵

宋 青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青铜编钟,也称之为“歌钟”,由很多大小不一的钟按音阶的形式排列悬挂在木架上构成的一种打击乐器。我国的青铜编钟历史悠久,是反映中国地域文明在演进过程中的青铜器物代表之一。青铜编钟的铸制与应用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乃众乐之首。编钟是一种重要的青铜乐器,并且编钟流行的时间较长,编钟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广为流行。编钟在古代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尊位的象征,权力与制度的象征。在古代,它主要是被古代帝王用来宴请宾客的乐器。青铜编钟,是古代青铜器的重要代表,也是铜文化的物质载体,它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当今社会对铜文化的关注,这无疑带动了铜文化的发展。

一、铜文化传播的载体:青铜编钟

铜文化,指的是围绕铜这一物质所展开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具体来说,就是由铜器引发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自产生铜器,它就与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信仰、宗教等等联系在了一起,与这些社会因素的变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铜器在其中含有很大部分的文化内涵,由此也就产生了铜文化。而青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狭义的铜文化,它是指青铜器在铸造、使用和流传中的不同文化因素结合起来的文化内涵统称。有的学者将青铜文化等同于铜文化,认为青铜文化就是铜文化一部分,本文将青铜文化亦等同于铜文化。青铜编钟是当代铜文化重要物质载体,通过对青铜编钟价值的研究,能更好地挖掘铜文化的传播价值。

青铜编钟制造具有较高难度,需要大量青铜及精湛的手工技术,使得编钟称为上层社会中的帝王和贵族的专用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多在重大的宗庙祭祀、征战、超会和宴请宾客时使用。以青铜编钟为特色的铜文化传播首先以青铜编钟这一青铜乐器为传播主题,民众为传播对象,通过宣传、讲座等形式使得观众加深对青铜编钟的了解,加深其传播效应,让青铜编钟这一乐器得到传承与发展。例如,铜陵的天井小镇文化旅游区中有一座铜官府,搜集各朝代的铜制器皿、工艺品等进行集中展示,建设青铜器具展览长廊。以铜制乐器为核心,以古代宴席制度为基础,重现以编钟为特色的汉唐时期经典铜器歌舞宴会,打造铜陵特色、中国风范的青铜宴舞园。其中,铜陵市的铜官府编钟艺术团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编钟演奏、铜文化宣传等一系列以青铜乐器为依托的文化传播形式,成立之初便受到观众们的喜爱。此外,还以“曾侯乙编钟”国家级文物为代表的编钟乐器体现了我国古代高潮的铸造技术以及音乐水平,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以及我国古代音乐律制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作为以青铜铸造而成的乐器,它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伟大结晶,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

二、青铜编钟的传承与发展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说,中国人对乐器在音乐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比世界上任何国家历史都悠久,造诣更高。2400多年前的中国编钟“交响乐”,比欧洲钢琴诞生还早了1000多年。[1]编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音乐发展史最具参考价值的考古发现。编钟上的音域、铭文等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研究。编钟的音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编钟的铸制集中反映了我国先秦时期范铸技术的水平,运用多种铸法铸成;编钟的铭文对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给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参考价值。

(一)古代礼乐制度的体现

中国古代青铜器在音乐方面的作用主要是以礼器和乐器为主,而礼乐文明是我国古代文明标志性特点之一。其中“礼”是主要是用来祭祀神灵的一种艺术;“乐”代表的是一种乐器。古代祭祀神灵是一种重大的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祭祀神灵时,往往会伴随着歌舞活动,青铜器是一种重要的工具。

钟属于古代音乐中的金类,它不仅仅能起到音乐的作用,由于其特有的材质,能被击出节奏。因此,它可以与鼓一起作为指挥其他乐器的作用。编钟是古代礼乐的重要标志,因为它不仅仅具有音律特色,而且围绕编钟创造出了更多的礼乐的种类,在古代礼乐中有多种多样的作用。早至夏禹时期,便出现青铜制的钟。周代开始出现编钟,它们成为宗庙或宫廷举行典礼、宴会的代表乐器。战国时期,编钟不断发展,成为宫廷礼乐的代表。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等人认为音乐有社会道德力量价值,通过音乐可以传达社会成员间的感情。[2]

(二)古代音律技术的体现

陶铃是目前在考古学中发现最早的钟类器。铜钟的产生时期较早,大约是在商代时期就发现了有铜钟。根据己出土的殷墟乐器中发现,那个时期钟的造型较为古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古代礼乐制度发展越来越成熟,钟的造型也不断的从古朴朝着美观、壮观的方向发展。由于钟鼓不仅仅可以作为独立的乐器,它也可以用来指挥其他乐器,所以钟鼓被称为众乐之首。考察音乐文化的发展时,通过编钟的演奏以及钟铭上的音名发现,我国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七声音阶,并且在那个时期我国就有了相对音高和绝对音高。由于编钟的特性,它在音乐中包含的内容丰富,领域较广,在先秦的音乐中甚至呈现垄断地位。

(三)古代铸造技术的代表

古代青铜器尊位的象征,权力与制度的象征,因为它需要高超的技术,其铸造成本较大,也主要是在贵族中使用。青铜器所体现出的技术性,也代表了古代礼乐制度的特点,古代的礼乐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青铜器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其铸造成本较高,其技术传播较慢,青铜器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使用。青铜发展的最初阶段,人们并没有重视青铜器本身的艺术性,而是通过加工雕琢等来提高其工艺性,使其起到了很大的装饰作用。在那个时期,由于装饰工艺的喜爱,进一步推动了对青铜器的精巧的加工铸造的发展,而青铜器的加工铸造的技术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铸造技术的提升。

(四)古代文字发展的体现

铸造技术中文字的铸造是一项重要内容,文字也是编钟所具有的重要特征。编钟铭刻文字与楚国的文字字体相似,所以将其列为楚系文字。可以将编钟铭刻文字分为三种,其中钟体铭文则是铸铭,这种文字会铸刻在钟体的各个部位,不同的部位铸刻形式有细微的差别。例如,正鼓部的文字是由右向左横向铸刻的,钟体其他部位的铸铭是自上而下直书的。从文字的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曾侯乙编钟铭文的铸刻主要是在六国时期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逐渐发生了隶变。我们知道,铭文一般具有文字多,内容复杂的特点,其铸刻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所以,钟铭文在原有文字的特点上,迎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当地地域特色。因此,钟铭文对文字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楚系文字以及文字隶变的研究提供了珍贵了参考。钟铭文内容复杂,但是却又有条理,其铭文内容富含地域特色,以及自己独有的特点,为了使铭文能增加审美价值,铭文的文字也不断演进的更加秀丽、美观,整个铭文的布局更加的规整。另外,由于钟铭文属于楚系文字,钟铭文中的文字发展也吸取了楚字文字的特点。所以说,曾侯乙编钟铭文既推广了楚文字,也推动了铸造技术的发展。

三、青铜编钟的铜文化传播价值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青铜编钟——这种古代乐器具备的特有的文化特征,在铜文化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多方面价值。

(一)青铜编钟的历史价值

据《铜陵县志》记载,在先秦时期,铜陵处于吴国与楚国的交汇处,与淮夷文化的距离只有一江之隔,所以它的地理位置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为现在繁荣的铜陵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古至今铜陵一直是我国主要的产铜地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创造出璀璨夺目的铜文化。铜陵地区迄今已出土上百件先秦青铜器,不仅铸造精美,且品种繁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3]青铜编钟由青铜制作而成,在铜陵出土文物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近些年的考古发掘中,铜陵地区已陆续发现10多件铜铙和甬钟,分别出土于春秋时期的墓葬和窖藏,钟体大都较小,并且不成组。1993年2月在铜陵县董店镇双龙村西冲又发现了五件形体较大的编钟,其中一件编钟的钟体两侧饰有对称的T形扉棱,造型更为精致,饰有清晰生动的夔龙纹,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件。几件编钟钟体都是合范铸造,制作精细,纹饰工整,富有很强的立体感。说明当时的铸造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编钟使用时,依大小次序成组地悬挂在钟架上,根据乐谱用木槌敲击演奏。[4]

(二)青铜编钟的文化价值

青铜编钟是古人留下的一笔珍贵财富,不仅艺术地再现了古代铜陵地区民俗民风特征,还表现古铜都的特色文化特征,是古铜都历史环境、自然社会的集中艺术反映,包含了音乐、历史、文学等多学科内容,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铜陵市的文化资源被进一步的发现和采用。其中包括青铜器的铸造、采掘,青铜器文化博物馆,青铜器展览馆等,使青铜文化散发着生机活力,为铜陵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了重大的力量。经过考古学研究发现,铜陵境内目前发掘的古铜矿遗址高达30多处,这些遗址的年代久远,包括从先秦时期到唐宋时期的,其年代的跨度较大,具有很大的考古价值。在这些遗址中有数百件珍贵的商周青铜器和铜矿采冶工具,这些青铜器给现代的人们展示出我国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其标志着铜陵市历史悠久的铜文化,给今天铜陵市文化产业产生了重大作用。青铜编钟在铜陵出土文物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对研究铜陵青铜历史、殷周时期的政治、礼乐制度及青铜铸造技术等均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5]

(三)青铜编钟的经济社会价值

铜陵是铜文化的重要传承和发展地区,历代文人墨客踏访游览,李白、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都曾来此游历寻访,李白在铜陵留下“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等诗篇。现代铜陵市的人们也十分重视自己当地的铜文化遗产,也不断的宣扬铜文化,在宣扬同文化的同时发展着铜经济。这座“中国古铜都”通过其历史悠久的铜文化在今天的文化产业时代有了立足之地。在铜陵地区出土的编钟给铜文化带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乐器的出土,对于我们研究古皖地区的礼乐风俗和历史有着重要研究意义以安徽出土的编钟为依托,不断进行铜陵地区文化创新,将历史悠久的铜文化与现代化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促进地区音乐文化产业的有效传播,推动音乐产业发展。[6]铜陵市以铜为名,不断挖掘其中的铜文化发展内涵,努力发展以铜文化为色的文化产业发展。其中包括了铜雕塑产业发展;以铜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发展;以铜文化为元素构建的多种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国际铜雕艺术展、青铜文化博览会、青铜文化论坛、铜官府编钟艺术团等,形成了具有铜陵地区特色的铜文化产业发展良好形态。

四、青铜编钟文化传播的路径

每件文物都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印记。我们可以通过它们去触摸历史的厚度、温度。乐有八音,金石丝竹袍土革木,人有八德,孝悌忠义礼义廉耻,我们增加对编钟这门乐器的了解,除了增强民族自信,主要是加深德育的培养,通过编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增强民族自信。此外,作为铜文化的重要载体,青铜编钟能够有效的推动铜文化不断在传承中发展。

(一)青铜编钟文化传播与城市宣传相融合

铜陵市作为中国铜文明发祥地、桐城派文化发源地,因铜而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魅力独特,古朴厚重、熔旧铸新的“青铜文化”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桐城派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青铜编钟是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编钟与铜陵发展互为表里,需要彼此推动发展。铜陵市将其具有地域特色的铜文化发挥到了极致,铜陵市已经连续开展了20多年的铜文化系列活动,并产生了很大的文化效应。同时,作为中国铜文化产地的代表,铜陵市连续的举办青铜文化博览会、国际铜雕艺术展、青铜文化论坛等等,这些所有的活动都在向全国、向世界展示着铜文化,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铜文化。在使人们不断了解青铜编钟这一古代乐器的同时,应增加青铜编钟所蕴含的地方特色的宣传,让更多人们熟悉编钟,进而了解铜陵、认识铜陵、喜爱铜陵的文化载体。青铜编钟要成为介绍铜陵形象的主要 “名片”,要利用其对铜陵实行内“包装”和外“包装”,推动青铜编钟文化和城市宣传和谐发展。

(二)青铜编钟文化传播与新媒体传媒相依托

青铜编钟的文化传播,需要利用当前新媒体传媒,创新媒体传播渠道,广大媒体受众范围,从而增加青铜编钟文化的影响力。在以往的青铜编钟宣传中,传播的方式往往比较单一,主要是靠各种新闻报道的方式进行传播,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的效果受限于一定的客观条件。因此,青铜编钟文化传播要创新新媒体的形式,当前新媒体包括微博、微信等各种自媒体的形式,这些自媒体传播范围广、受众群体大、传播方式便利等多种优势,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与传统的青铜编钟文化相结合,使青铜编钟能够在新媒体传播方式下重新焕发活力。青铜编钟所背后蕴藏的铜文化传播,应是结合传播前沿科技,打造铜文化传播的立体传播渠道,将城市的大街小巷的宣传栏、公交车的宣传幕、城市宣传片、城市微电影等各种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传播渠道,让青铜编钟和铜文化能够在城市居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其他城市的人们通过新媒体了解和认识青铜编钟和铜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三)青铜编钟文化传播与文化旅游业相结合

青铜编钟的文化传播,不仅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编钟,更多的是与地方文化旅游业相结合,使青铜编钟的文化传播有持续推动的动力。以往的推动编钟传播中,政府往往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诚然,政府对编钟传播的推动力促使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从长期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结合文化旅游业,以经济的方式推动青铜编钟始终保持传播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文化产业的重视,铜陵市的青铜文化资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铜陵文化资源共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其中包括具有物质特征的、具有人文特征的和具有民族特征的,每种资源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掘利用。符合物质特征的文化资源以青铜采掘、冶炼、精深加系列为代表;符合人文特征的文化资源以历史名人李白、王安石等旅居铜陵为代表;符合民俗特征的文化资源以顺安“三月三”庙会文化、和近年发掘出的“老洲牛歌”文化等为代表;这些文化资源,是当地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柱,推动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铜编钟是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与文化旅游业相结合,走旅游推动传承与发展之路,使青铜编钟的文化传播具有持续的经济发展动力。

猜你喜欢

铜陵市编钟铜陵
金石齐鸣话编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曾侯乙编钟
亲亲的鸟
曾公编钟铭文补说
其实冬天不可怕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状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