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香安徽”全民阅读视阈下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服务研究

2018-01-28艾家凤

铜陵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面向社会书香安徽

艾家凤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一、“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

李克强总理曾强调指出:“一个国家养成全民阅读习惯非常重要。”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会增强国家创新发展的力量,而且会增强人们生活的道德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竞争力不单单取决于它的硬实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软实力。阅读,对于增强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提升国家和民族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全民阅读”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国家文化战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经连续5年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2月,《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列入国务院2017年立法计划。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一个书香充盈的社会,已成为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全民阅读工作已经取得了诸多明显的成效,全民阅读长效机制建设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不可否认的是,距离“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的书香社会还任重道远,仍需要继续努力。

(二)“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紧跟中央号召,安徽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2014年4月,安徽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发起了“书香安徽阅读季”活动;2015年12月,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体会议强调“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安徽”;2016年2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2017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化书香安徽阅读活动”。2017年,为加强对全民阅读工作的指导协调,我省将原先的“书香安徽阅读季”活动组委会调整组建为“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已在安徽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已逐步成为全国知名的阅读品牌。

(三)安徽省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出台

2014年8月,安徽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要求全省各高校应高度重视,转变观念,破除自我封闭思维,明确要求我省高校图书馆有序向社会开放,让人民群众共享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同时规定各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向社会有序开放的情况,将被列入检查内容,并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考核的内容指标之一。该意见对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和推进作用,充分体现了安徽省教育厅对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高度重视。

2017年5月,安徽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安徽省首个全民阅读规划——《安徽省全民阅读“十三五”发展规划》。该规划的制定,进一步推动了全民阅读常态化,促进了安徽全民阅读活动持续健康有效地发展,全面推动“书香安徽”建设,促进安徽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

(四)高校图书馆新规程的颁布

为适应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2015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明确规定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上的优势,面向社会用户开展服务。

因此,在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推进“书香安徽”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在安徽省教育厅对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大力推进下,拥有着丰富文献信息资源的高校图书馆应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顺势而为,敞开大门面向社会开放,充分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职能,让社会成员共享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发展成果。

二、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服务现状

(一)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

1.国内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情况

2012年,首都图书馆联盟、武汉地区图书馆联盟相继成立,联合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服务,引起了业内外的强烈关注。

2012年3月,北京地区110余家图书馆自愿联合,成立了首都图书馆联盟,其中有32所高校图书馆参加了联盟。联盟图书馆承诺向广大市民开放,首都市民可以仅凭一张读者卡能浏览百余家联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可以在北京市60家图书馆通借通还,方便市民借阅图书,共享图书资源。联盟成员馆开展文化惠民服务合作,如讲座、展览等,可以实时收看其他图书馆举办的讲座转播,促进市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

2012年4月,武汉地区图书馆联盟成立,首批成员馆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五所高校图书馆及武汉图书馆。他们同时发出倡议,要以此为契机,共同努力推动各级各类图书馆采取多种方式面向社会开放,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阅读服务。同年12月,武汉地区50余家图书馆成立了范围更大的图书馆联盟,共同推出惠民文化服务,打造武汉地区图书馆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然而,就全国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程度还很低,开放率只有16.74%。对社会开放程度最高的北京地区,开放率也只是达到50%,开放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2.国外高校图书馆开放概况

国外高校图书馆,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服务是它们的一个突出特色,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竭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而便捷的信息资源服务。它们对社会开放服务意识强,都较早实现对社会开放,并且服务面广,服务类型多样。

美国。美国高校图书馆基本都面向社会读者开放,几乎所有的读者,不论地区、种族和年龄,都可以进入高校图书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畅享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同时,美国大学图书馆借助公共机构或私人基金的赞助和支持,可以通过网络将服务对象延伸至国际社会的信息需求者,低价或无偿地对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及非营利性机构提供知识和资源服务。

日本。日本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服务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到90年代,对社会开放已经趋于普及。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05年的一份关于学术情报基础实态调查结果的报告显示:日本共有高校图书馆701家,其中的685家对社会开放,开放率达到97.7%。在被调查的701家高校图书馆中,日本的国立和公立高校图书馆分别是87家和71家,二者的开放率均为100%;其余543家高校图书馆是私立,他们的开放率也高达97.1%。

德国。自20世纪70年代,德国高校图书馆逐步面向杜会开放服务,他们一方面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另一方面都对其所在地区的公众开放服务,承担着市或州公共图书馆的任务。如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它就打破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藩篱,担负着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双重身份,其校内服务量占其服务总量的60%,而同时其社会服务量占到了40%。

另外,诸如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芬兰、瑞典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它们也都是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对外开放,让校外读者享受大学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在促进全民学习、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与问题

1.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

2014年8月,安徽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制定“开放方案”,并规定对高校开放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向社会公布。安徽省首批包括合肥学院、皖西学院等十多所高校图书馆宣布了在工作日或周末向社会开放。但在实施过程中都还有各种不同的限制,提供的服务也非常有限。

2016年4月,安徽省面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增至49个。服务方式上,基本都是通过收取押金、为社会读者办证提供服务。开放的形式也是很简单,有的为社会读者提供进馆参观服务,或提供到馆使用电子资源服务,但馆藏图书一般都概不外借。而社区民众到高校图书馆办证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意识也不强,办证人数少,到馆率低。

在安徽省教育厅政策要求下,安徽很多高校图书馆已不同程度地面向社会读者开放,但对社会开放的进程却极其缓慢,调查中很多高校图书馆目前还根本就没有向社会开放的动向,真正对外开放的并不多。政府鼓励和推进,但具体落实还很不够。

2.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社会开放顾虑多

一是顾虑向社会开放会挤占资源,影响高校师生的阅读;二是顾虑开放在经费、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维护成本会增长;三是顾虑数字资源的版权问题;四是顾虑开放会不会带来安全问题,等等。

(2)对社会开放门槛高

安徽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政策要求下已初步实现对社会开放,但却都有着一定的门槛,有的高校图书馆的门槛还不低,进馆条件严苛,包括交纳押金、办理相关证件、学历及工作经历等等方面的要求,有些高校馆还需要有单位介绍信才能入馆。如安徽某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方案中,免费开放的对象规定为:年满十八周岁,本市市民需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外来人员需在本市务工满三年以上并且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的;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有特殊需求的。诸如此类的开放条件无形中就打消了校外读者进馆阅读的积极性,阻拦住了很大一部分市民进馆的脚步。

(3)对社会开放遇冷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高校开放图书馆的呼声越来越高,热切盼望能如愿早日走进身边的高校图书馆,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也适应民众的愿望陆续开展了对外服务。但通过调查得知,实际每年前来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读者人数并不多,对外开放的高校图书馆,有65%每年接待的校外读者数量少于50人次,很多高校图书馆接待零人次。如2014年安徽省首批开放的皖西学院图书馆,当年500个免费指标最终也只有38人报名。办理的一批借书证,这两年大多处在“休眠”状态。类似的情况目前在我省开放资源的高校中普遍存在。

三、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服务的路径

(一)树立主动服务社会公众的意识

世界已经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资源共享已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呼声和最鲜明的特征。在国外,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惠及公众早已先行一步。如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的剑桥大学等,他们的图书馆并没有因为对社会公众开放而变得无序混乱。在国内,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已全部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更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开放的过程井然有序,人们也并没有蜂拥而至,混乱不堪。

所以,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也并不那么可怕,也没有太多的困难,顾虑大可不必。

因此,在“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首先要从思想上意识到社会服务也是其责无旁贷的职责,要树立起主动服务社会、资源共享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自身专业和信息资源优势,在保障校内教学、科研和师生阅读需求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可行的对外开放方案,降低门槛,为社会读者提供教学、科研、学习和工作中急需而通过其他途径无法获取的专业文献和专业信息服务,促进信息公平,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

(二)协调处理好校内和校外读者的关系

1.错峰服务。对校外读者实行逢周末双休、节假日开放;或避开学生期末考试、考研复习等时间段,错峰借阅。

2.“走出去”战略。高校图书馆可以采用灵活服务原则,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实现“走出去”战略,开展科技图书赶集、送书下乡等活动,创新服务形式,积极主动地服务于社会读者。

3.远程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越来越丰富,包括图书馆自建、共建、采购、试用及其它来源的等各类数字资源,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协议的前提下,都可以将这些数字资源为社会读者提供远程服务。

(三)多渠道拓展高校图书馆的阅读吸引力

在如今高度发达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技术新时代,以往传统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已被彻底打破。人们的阅读已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而是延伸到工作生活所触及到的方方面面的数字化阅读,如电脑、手机、各种场馆、智能家电、交通工具等等,都充满着数字化阅读场景,进攻性的数字化阅读体验占据上风,整合了丰富的图片、视频、音乐等各种多媒体元素。阅读资源不仅在数量上猛增,内容格调上也越来越“流行”,如利用在VR(虚拟现实)环境中使用包括“阅读”在内的各种互联网服务,人们的阅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可视化和娱乐化。

因此,在推进建设“书香安徽”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对于高校图书馆开放遇冷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该首先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展示图书馆的服务项目,介绍图书馆的服务流程,让社会读者知道和了解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情况。另一方面,要充分跟上新时代发展步伐,注意线上线下相结合服务,多渠道丰富拓展高校图书馆魅力。

线上方面,面对现代社会呈现的多媒体阅读、交互式阅读及个性化阅读等各种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和模式,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己的网页、微博和微信等多种媒体渠道,向社会公众推介阅读资源;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引导读者向深度阅读转化。线下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广泛地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举办各类专家讲坛、读书沙龙以及新兴的真人图书馆等活动,引导人们阅读、交流、学习,激发社会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关注度;还可以让素质较高的社会读者参与到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访、荐购的团队中,以及开展“你阅读,我买单”等活动,鼓励人们进行阅读,提升人们阅读兴趣,促进全社会大兴阅读学习之风,建设书香社会。

(四)政府应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政府代表着社会公共权力,有着调节社会分配及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对社会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在美国,政府为了让大学图书馆能够对公众开放,政府每年都会向大学图书馆提供资金支持。因而,美国大学图书馆有了美国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对社会公众进行开放服务也就成了应尽职责。政府资金的支持为先要条件,免费向公民开放则是其必然结果,两者具有协同性。正如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如果高校图书馆工作量增加而没有收益,对外开放的状态肯定不能长久。

公共图书馆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是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所规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然而,由于我国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总体上还比较滞后,还难以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与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因此,为了促进“书香安徽”全民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高校图书馆理应审时度势地向社会公众进行开放服务,分担起部分公共图书馆职责。而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势必会增加人、财、物的投入,如果政府没有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必然会导致相当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开放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做法,为高校图书馆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调动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积极性,从而更加有力地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猜你喜欢

面向社会书香安徽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陕西省档案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档案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调查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