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打造行业互联新生态
2018-01-28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方向。工程项目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面向建筑市场的窗口,是企业建筑活动的前沿阵地,管理更需严谨。而随着项目的复杂性和规模日益提高,富有经验的劳动力和管理人员的短缺,使传统的建造模式和管理模式面临变革。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在试点项目采用新理念,应用新技术,并逐步扩大到企业层面,从而实现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工程建设者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专业活动。按照管理主体和管理内容的不同,工程项目管理可分为建设项目管理、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等。具体而言,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现场管理、组织协调等。
长期以来,与制造业相比,建筑业的工程项目因生产现场变化、人力资源、气候条件、管理模式、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业主需求等方面的影响,使得项目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同时,我国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也存在管理方式粗放、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商务结算难度大等问题。
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普遍存在材料浪费、环境污染、管理粗放等现象,例如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管理各自为政,缺少有效地衔接、融合;大量施工管理数据依靠纸质文档传递;工程管理信息极易造成丢失、断层,分享困难;缺乏有效的信息挖掘手段支撑工程科学决策。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业务量减少、竞争更加激烈、利润率下滑等压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迫切需要利用技术创新带动管理创新,以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提升项目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基于互联网的项目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项目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具体来说,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以工程项目为核心,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多维度信息化管控。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管理为工程施工项目实现精益和集约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支撑工具。
实际上,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管理是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手段。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1世纪初开始,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引入建筑施工领域,并在国家大型重点工程中进行应用试点。例如国家体育场工程中就开发应用了基于互联网的钢构件管理系统、建筑工程多参与方协同工作网络平台系统等。第二阶段,以200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将企业信息化管理作为科技进步水平考核项为契机,建筑施工企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信息化浪潮,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应用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第三阶段,近几年来随着BIM、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项目管理的融合,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管理向集成化、精益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基于互联网的项目管理需要做好整体应用规划设计,一般需经过获取需求、编制计划、系统建设、典型项目应用、总结与推广等环节。企业首先需要结合自身现状和发展要求获取基于互联网项目管理的应用需求;其次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进行基于互联网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企业可以选取一定数量的典型工程项目进行基于互联网项目管理系统的部署和应用实践;最后,企业需要对典型项目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并在企业其他项目中进行应用推广。
伴随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质量、效率和精细化管理程度需要随之提高。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施工项目管理,不管是对施工方、监理方还是业主方都能有效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提高项目质量、降低工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