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住,生命不只是你的
2018-01-28卢尘逸,侯佳含
主持人尘衣:
生命属于谁?生命的意义何在?活着需要理由吗?
当承办单位选定这个命题时,我想起了年少时抄录的李清照诗句“生当作人杰”,“生如夏花”几个字也在脑海里一闪而过,还有黄家驹的墓志铭“生命不在乎得到什么,只在于做过什么”。而后,想起了2004年5月,我在“茉莉花论坛”上做过的一场演讲:《拯救灵魂比拯救生命更重要》,以及我所创作的《以青春的名义,我们长大》一书中的一篇文章《我们花一样的生命》。生命的构成,除了血肉之类的有机物,还应该有精神层面的灵与魂,否则,与行尸走肉何异?
我们关注生命,必然要关注我们自身蓬勃生长的精神力量,以期用我们的力量来爱自己,爱家人,爱世界。这,才是生命的终极意义。
本期青春悦读沙龙,一起来“悦读”杰克·伦敦的作品《热爱生命》。
撑起生命的帆
“活着才是痛苦啊!”这句话,与作品题目《热爱生命》看似矛盾。实际上,主人公没有等待死亡,他挺住了,战胜了害怕,护住了生命。支撑着他如此热爱生命的,是那蜷缩在生命根蒂深处的信念、他的母亲、阳光明媚的故乡以及橘子林和繁花间的家。他又何尝不是在为母亲,在为心中这一份朝着光明活下去的坚定信念好好地活下去?这最后一抹生命的希望,在荒野上空来回飘荡。在寒风凛冽的高原上,他眼中却燃烧着火光。这火光指引着他的目光,缓慢地、仔细地跟着陌生的河,望向天际线。那是闪光的、明亮的海。在那光辉的大海里,一条悬挂白帆的小船破浪前进。他的眼睛变成了血的颜色——这是生命的颜色。他渴望回到那温暖港湾,就像渴望靠近大海,渴望靠近海上的船一样,甚至愈加强烈。
在死亡的边缘,黑色的悬崖上始终有股力量激励着他——这不让生命消失的力量,或许早已与生命融为一体了。暴风雨中,只要心中有那为我们遮挡风雨的船,我们便一定能回到没有风雨的港湾。
撑起生命的帆,生命之舟便永远前行。
(1604班/闾林秀,指导老师:肖春林)
一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五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提倡个性化阅读,“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意为对同一篇文章,不有意去趋同,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读后感受。今天,我要谈的是,阅读时,是否能够有意趋异呢?我想,是能的。一个读者是可以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的。
爱精读书的人常常会体会到,同一篇文章,常读常新。一本《水浒传》,我读了不下三十遍,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体会。
我们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把自己当作不同的角色来读同一本书。拿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为例。初读时,我们作为普通的读者,很自然地受到主人公顽强生命意志的感动;再读时,不妨当自己为一位研究者,探究主人公顽强活下去的原因;进而把自己当成一位哲学教授,发现主人公已经充分认识到,活着是痛苦的,死去是容易的,但人又不甘心死去,他一路不停地舍弃金子(那曾是他来到荒原的目的),舍弃所有身外之物,来达到活下去的目的——读到这里,我们竟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活着才是高贵的;再变换一下角色,站在社会工作者的角度,看到主人公无论如何都要走出无人的荒原,他最后也是被科学研究者发现并救下的,他那些荒唐可笑的行径被友好地看待时,就会发现,一个人是离不开社会的,社会也不会随意地抛弃任何一个人,不管这个人与社会多么格格不入;而站在一个伦理学家的角度,就会想到,待人不该报复,只应报答,以德报怨又如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再转换成一个地理爱好者,发现这本书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们对北寒带的自然景观一目了然。
当然,我们还可以转换成更多种角色来读一本书。(肖春林/教师)
一首生命的赞歌
两个淘金者在几近达到人类极限的荒野艰难跋涉。一个未受伤,一个身受重伤。按理说,两人相互扶持,或许生存不会变得如此艰难,同心同德就可以战胜困难。可是那个叫比尔的淘金者,无情地抛弃了自己的同伴,又克服不了对金钱的贪婪和对死亡的恐惧,结果他因自私懦弱最终葬送了自己。反观另一个“他”,为了生存下去,凭着执著的信念和无坚不摧的勇气,抛下一切负累,和绝境进行顽强的抗争,最终脱离险境,重获新生。后者才是真正的强者。他能代表我们勇敢的人类,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在野蛮恶劣的环境中,作为人类的他几乎还原成了动物的本来模样。可又并非如此——他聪明、智慧、果决,懂取舍,有信念,有理想,对朋友始终如一,他那火一样的生命始终燃烧着人性的光辉。
纵观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不至于如此严苛,有些人却不懂得善待生命,遇到挫折就放弃。这何尝不是懦夫的表现?有些人则被贪婪的欲望葬送——他们违法犯罪,最终走向毁灭。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我们不能辜负这鲜活的生命。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回归人类的本真。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万物间这唯一无坚不摧的人!
(1706班/李子聪,指导老师:陆久望)
生如夏花
初读作品题目,便感受到了来自这四个字独一无二的力量。“生命”二字牢牢地吸引着我的视线。
与题目的正能量不同,文章开篇给我的感受略带阴沉,使我有种眼前灰蒙蒙的错觉。我有些不想看了,但还是忍着——不到最后,谁又知道结果呢?
果然,它没有辜负我的期待。与前半部分的稍显阴暗相比,后半部分明亮了许多。主人公历经千辛万苦,战胜了死亡的危难,迎来了生命的曙光,奏响了一曲对人类精神和生命的赞歌。哪怕过程是艰辛的,是痛苦的,但结局难道不是美好的吗?
合上书,脑海里浮现出泰戈尔的一句话:“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真是格外应心。哪怕死神那把巨大的镰刀已经架在你的脖颈上,你也要奋力一搏。正如书上所说:“活着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
热爱生命,使之如夏花般绚烂。
(1512班/张雨凝,指导老师:黄玉泉)
生命的巨人
每一次呼吸、每一声叹息、每一只虫兽、每一条海鱼……都是大自然的馈赠。生命的美好我们每时每刻都感受着,可又有多少人能明白生命所蕴含的魅力?
生活本如一座高塔,每个人都在忘我地向上攀爬。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会因前方的困难而停滞、懈怠,甚至放弃一个真正存在的生命的象征。一个人可以平凡度过一生,这是一辈子;可以奋力拼搏,最终无悔离去,这也是一辈子。后者无疑绽放了生命最灿烂、最美好的花朵。成就一个真正的生命,更应该经历千锤百炼,坚强地走出生活所带来的任何苦难。《热爱生命》告诉我们,所谓热爱生命,便是敢为人先,勇于为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而不是苟且偷生。即使你所追求的很渺小、很微弱,但它值得你为之付出一生去追求。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命只有在磨砺中才能完善。只有那些懂得如何热爱生命并为之努力的人,才能真正被称作生命的巨人。
(1508班/谭国杞,指导老师:曾 曦)
热爱生命,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生命是不堪一击的。顷刻,它可能就会化作乌有。可它未必不能坚强起来,如磐石般不可削减。当比尔抛下同伴独自离开时,他已经仅仅是生物角度上的活着了,在他极力追求生命的同时,生命已经抛下了他。
当他遇到一只病狼时,一幕残酷的求生悲剧就此上演。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在莽莽荒原上拖着疲倦的身子,一前一后,亦步亦趋,仿佛每走一步都是对生命的一次考验。生命在此时此刻,不就坚强而又伟大起来了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并不是完全公平的。我们只能积极改变这种现状,主动把握每一个可以把握的机会,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生命的巨大潜力是无穷尽的,也不会消失殆尽。它会让你勇敢地面对,帮助你摆脱桎梏。或许我与主人公的心境是相同的。我是谁不重要,他是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我和他就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在努力寻找本真的生命。
(1608班/杨逸夫,指导老师:方实君)
佳句集粹
杰克·伦敦笔下这一让人惊心动魄的故事,不得不让我想到现实。它,触动我对生命的无限敬仰。(1712班/曹 影,指导老师:蔡樱桃)
尚在牙牙学语的孩子,还不懂“人生”二字,就被终止了人生;被疾病缠身的患者,还没有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就被剥夺了性命……从苦难中学会感恩,珍惜、热爱生命。
(1502班/朱依婷,指导老师:吴爱民)
生命是如此宝贵,所以才引得一个濒危之人去争夺。生命诚可贵,人生这条“铜矿谷”,我就是爬着也要走完。(1507班/陆成武,指导老师:黄四军)
守住生命是一种本能。活着才是生命的意义。(1609班/舒子瞻,指导老师:廖 源)
生命有时候极其脆弱,瞬间就会化为乌有;生命有时候又极其强大,强大到让人惊叹。用你的勇敢坚强地战胜它,即使处境再窘困,也能绝处逢生。(1513班/何广泠)
活着就是为了生存,生存需要用坚定的信念来支撑。在支撑信念的过程中,又必然有着许多未知的难题。坚持就是成功的基础。只有挺下去,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延续,让家人的生命延续,让生命活出精彩。记住:“生命不止是你的!”(1711班/刘紫依)
生命是脆弱的,危及它的因素有很多。生命也是强大的,比如作品主人公挑战生命极限,赢得了生存的权利——只因他无比热爱生命。(1607班/黎心雨,指导老师:余岳虎)
放弃自己的生命与剥夺他人的生命,都是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的行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向死亡屈服。(1613班/李 锦,指导老师:黎映红)
生命如此神奇,有人却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漠视生命。战胜绝望的力量在于生命本身,活着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1701班/尹 瑄,指导老师:易再春)
孟子有言,“舍生而取义。”在这一切中,活着既能战胜困难,又能够为“义”准备好先决条件。好好活着,珍惜当下,这才是真谛。
(1609班/余鸿儒,指导老师:廖 源)
上天赋予人类的不仅仅是勤劳的双手与聪明的头脑,还有永恒不变的毅力和强健的体魄。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几乎总是最后的胜利者。(1501班李昌昊,指导老师:李美霞)
生命是造物主给予人类最宝贵的奇迹,我找不到什么事物来比拟它的神奇,也找不到什么词语来匹配它的高贵。我只能用崇高的态度、珍爱的心理来待它。(1610班/陆雨璇,指导老师:赵珊媛)
生命脆弱到在广阔的大自然面前不堪一击,又顽强得能在逆境中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强烈的生存欲望能使平凡人变得坚强。(1704班/李一鸣,指导老师:郑 辉)
生命来之不易,也许会转瞬即逝,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它。不管是挫折与失败,快乐与成功,我们都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珍惜自己的生命。(1710班/柳 阳)
“人”字由一撇一捺构成,一撇代表着健康的肉体,一捺代表着生命的潜能。有了生命的潜能,才会有更多生命的美好和活下去的信念。(1716班/李瑾乐,指导老师:吴小姗)
平凡而普通的生活蕴含了生命的意义,回答了“什么是生命”这个庄严的课题。普通的我们,努力地过好每一天,善待每个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是对生命最好的礼赞与讴歌。(1614班/田 欢,指导老师:汪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