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文古籍修复探析
——以纳格拉山洞藏经修复为例

2018-01-28计思诚云南省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11期
关键词:狼毒藏文纸浆

计思诚(云南省图书馆)

藏文古籍的书写载体经历了木简、树皮、贝叶、皮革、绸缎、纸张等发展形式,[1]其中,纸张是最重要的书写和印刷载体。早在吐蕃时期,西藏就已从汉地吸取了当时较先进的造纸技术,并利用藏地特有的原料,形成了以瑞香草根为造纸原料的造纸技术,使纸质不易虫蚀及腐烂。[2]在装帧上,藏文古籍多为梵夹装或不加装订的长条散叶。在流传使用的过程中,藏文古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其修复与汉文古籍修复在指导思想、适用原则、修复措施及工具等方面有共通性,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因纸张、装帧等方面的特殊性,又区别于普通的汉文古籍修复。

1 纳格拉山洞藏经的发现经过

2010年9月,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民间古籍考察组从一名采药人口中得知,距离香格里拉县格咱乡纳格拉村15公里的一个洞穴内有藏文经书。该洞穴位于金沙江支流岗曲河上游,地形险恶,仅有一条崎岖山路通往外界。洞口有人工垒砌的石墙隔阻,唯一可进出洞穴的通道是大约高于地面六米的“小窗”,考察队在附近还意外发现了一把放置已久的独木梯,通过独木梯爬入洞口。洞内有大小木房20余处,可容纳200人居住。在采药人的帮助下,民间古籍考察组连续两次进入洞穴中搜集藏文经书,发掘出了藏文经书12种、2,000多张,其中较完整的有1,153张,残片856张,书砖一批,全部入藏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这批藏文古籍遂被称为“纳格拉山洞藏经”。询问附近老村民,没能获取到有关洞穴历史的信息,洞穴的居民活动历史及这批藏文古籍的来历无从考证。

纳格拉山洞藏经大多数是长条散叶,没有装订,书叶有以下几种规格:① 长62厘米,高20厘米,计1,815叶,是量最多的一种,其中写本1,753叶,蓝靛写本62叶;② 长66厘米,高20.5厘米,雕版刊印39叶;③ 长49.5厘米,高9厘米,写本62叶;④ 长38厘米,高9厘米,写本31叶;⑤ 长56厘米,高17厘米,写本42叶;⑥ 长30厘米,高6厘米,写本11叶;⑦ 长30.5厘米,高11厘米,写本3叶;⑧ 长38厘米,高10.8厘米,写本1叶;⑨无法测量尺寸的5叶;⑩ 书砖一批,无法测量尺寸。其中,较完整的1,153叶,残片856叶。书叶双面书写,大部分为手写本,有39叶为雕版印刷。迪庆州图书馆邀请中央民族大学徐丽华教授对这批藏文古籍进行了初步鉴定,认为这批藏文古籍的内容有《甘珠尔》、波罗蜜心经、大宝积经等,也有少部分祭祀用的经书。大部分藏经有火烧、受潮的痕迹,长满黑霉,有的书叶完全粘连在一起,从外观上看就像一块木炭,又黑又硬,破损严重。

2 修复前期准备工作

2.1 召开专家论证会,确定修复原则

云南省图书馆为十二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得知迪庆州图书馆发掘到这批藏经后,派工作人员前往该馆,对这批藏经的破损情况、纸张等进行分析,走访、调研了藏区的造纸工艺及原料,并邀请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领导、修复专家,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确定了修复原则,包括: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藏区的狼毒草根与纸浆混合制成纸浆,与藏文古籍纸张自然融合;②“不作装帧”,保持藏文古籍散叶的原貌,以便日后整理、归类;③“整旧如旧”,保持藏文古籍原有的面貌,保护好其文物价值和版本价值;④“最小干预”,尽量避免大面积的挖补、托衬、镶衬等,最大限度地保留古籍原有的文字、纸张及风格;⑤“材料和措施可逆”,黏合剂、加固材料具有可溶性,所有的修复材料都可去除,措施、过程都可逆,如有必要可随时撤换修复原料及措施。

2.2 四处访纸,定制专用补纸

纳格拉山洞藏经用纸厚薄不均,有的厚度在0.132-0.203mm,有的却在0.316-0.592mm,纸张的韧性和张力较好。为达到最佳修复效果,考察组专门到贵州丹寨、安徽潜山、福建姑田、西藏尼木调查造纸情况。在尼木,考察组了解到,尼木传统手工造纸原料为瑞香科狼毒草的根部内茎纤维和构树皮。经过与这批藏经的用纸对比,考察组在安徽潜山定制了一批四层厚度为0.425mm、韧性较好的、颜色接近的构皮纸作为修复用纸,并让厂家预留了一部分纸浆。

2.3 制取狼毒草根液

藏区历来有用瑞香狼毒草根造纸的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纸张具有很好的防虫、耐腐蚀性,广泛运用于藏文古籍的制作中。为与藏文古籍纸张自然融合,修复人员在应用一般修复技艺的基础上,制取狼毒草根液在修复过程中喷水压平时使用,同时研制了取狼毒草根与定制的纸浆相混合形成的纸浆进行的人工纸浆补书法。

(1)制取狼毒草根液的方法。采挖新鲜的狼毒草根放入清水中浸泡洗净,撕开厚厚的粗皮,去除内层的木芯,留下韧皮,用清水淘洗干净,放入大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熬煮半小时,取出,用刀子将褐皮(外皮)削剔干净,去除杂质,留下白色的韧皮用铁锤砸碎白色韧皮纤维,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后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熬煮2小时,将汁液盛出,再加水重复熬煮,直至水色变淡为止。将煮好的韧皮液用细纱布过滤去渣后备用。6斤狼毒草根白色韧皮约可熬制30升狼毒液。熬制好的狼毒草液呈浅褐色,经测试不会影响藏文古籍纸张的颜色,即可运用于夹接修补书叶时的喷水压平环节。

(2)制取狼毒草根与定制纸浆混合浆的方法。与制取狼毒草根液的方法的前期是一样的,在熬煮2小时后,将冷却后的白色韧皮纤维放进搅拌机里打碎,再放入定制的纸浆和制取的狼毒草根液一起搅拌打碎,形成混合的人工纸浆,用于纸浆补书中。

2.4 修复工具准备及浆糊调制

藏文古籍的修复工具和汉文古籍没有太大差别,根据具体操作选用不同的工具。这次的修复中仅比汉文古籍修复增加了手术刀或马蹄刀。由于藏文古籍纸张较厚,在修复过程中要调制较稠的浆糊,使其粘合性更高,与汉文古籍修复用的清浆糊有所不同。

3 破损鉴定与对应的修复方案

受战争、水火灾害、保存环境恶劣、使用磨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藏文古籍的破损主要表现为纸张变黄变暗、霉蚀、粘连、絮化、烬毁、书叶边脚磨损、首尾部脱落等破损情况。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纳格拉山洞曾有猎人或牧民休息暂住,在洞内烤火取暖,致使这批古籍存在粘连、霉蚀、烬毁、絮化、砖化等情况,有的书叶烬毁部分达40%-80%左右,烬毁处有明显的焦脆痕迹,轻轻触碰就会掉落。加之山洞潮湿,藏经受潮或浸水后粘连成书砖,属于重度破损,大部分达到一级和二级破损。

根据《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22-2006》,[3]藏文古籍同汉文古籍一样,其破损程度轻重不同,分属不同的破损级别。对轻度破损的古籍只需将书叶清洗展平;对书叶损毁达三分之一以上的采用夹接修补法修复;对损毁严重只留存少部分的可使用镶衬法;对损毁处已有焦脆痕迹且留存两端书叶的采用挖衬法或人工纸浆补书的方法。

3.1 轻度(四级、五级)破损藏文古籍的修复

方法一:纸张皱褶、粘有泥土但无破洞、无断裂的书叶。用开水浸洗,待泥土松软后用小羊刷轻刷,去除泥土、污渍,刷洗净后取出书叶,抹平拉撑,用吸水纸吸取水份后晾至八成干,喷上少量的狼毒草根液,再晾至八成干后,放置在压书机里压平。此方法的清洗过程可减少霉菌滋生,同时也起到轻微脱酸的作用。在清洗过程中注意动作要轻,避免书叶受到二次损伤。清洗时,通过水槽内水的浑浊程度,判断是否需要多次清洗,清洗至水清为宜。

方法二:纸张皱褶、粘有泥土、轻微断裂的书叶。先用方法一将书叶去泥,去霉展平、吸水,因书叶较厚,断裂处用填补的方法,在书叶一面破损边缘涂上浆糊,取定制的补纸一层填补在此面断裂处,用马蹄刀或者手术刀在补口处刮平,书叶翻面,在背面的断裂处用定制的补纸一层填补后,再用定制的补纸一层补齐,用马蹄刀或者手术刀在补口处刮平,这样把断裂处连接好,抹平拉撑,用吸水纸吸干水分晾至八成干,喷上少量的狼毒草根液,再晾至八成干后,放置在压书机里压平。

方法三:纸张皱褶、粘有泥块、轻微断裂、有缺损细小洞,洞口在0.5cm以内、并伴有霉蚀的书叶。先用方法一将书叶去泥、去霉、展平、吸水、再按方法二连接断裂处后,在缺损细小洞处取定制的补纸,撕成纤维,填补在细小的洞处,用马蹄刀或者手术刀在补口处刮平,剔除多余纤维后,抹平拉撑,用吸水纸吸干水分晾至八成干,喷上少量的狼毒草根液,再晾至八成干后,放置在压书机里压平。

3.2 中度(三级)破损藏文古籍的修复

火烬并伴焦脆痕迹的书叶,洞口直径大于0.5cm以上的,用挖衬法进行修复。用刮刀轻轻刮火烬的洞口四周,将焦脆处刮薄,取定制的补纸三层,用铅笔勾画出洞的形状,延铅笔线放出2-3mm,用剪刀剪除多余部分,在洞口涂上面浆,把准备好的补纸衬进去,用马蹄刀或者手术刀将衬补的纸的边缘刮毛,有纤维出现,在洞口涂上浆糊,补上定制的补纸一层,沿着四周刮平,剔除多余纤维后,抹平拉撑,用吸水纸吸干水分晾至八成干,喷上少量的狼毒草根液,再晾至八成干后,放置在压书机里压平。

3.3 重度(一级、二级)破损藏文古籍的修复

在这批藏文古籍中,有一部分已经板结成书砖,书砖板结扭曲在一起,并有大量霉蚀、泥土及絮化的情况,需要分步骤进行。

(1)浇洗:用开水缓慢的浇在书砖上,对书砖表面泥土和污渍进行清洗,少部分水份会浸入书砖,使其软化。

(2)浸泡:用毛巾将书砖包裹好,用细绳捆扎固定好毛巾,将包好的书砖置于盛了开水的盆内或桶内,水要没过包裹,浸泡时间不少于24小时。

(3)揭叶:将浸泡过的书砖取出,用镊子小心揭开已经松开的书叶。不能揭开的,继续浸泡,直到揭完为止。

(4)揭叶后,火烬并伴焦脆痕迹的书叶,洞口直径大于0.5cm以上的,用挖衬法进行修复。

(5)焦脆处和腐烂粘连处,揭的时候有脱落的小块,对这些小块先采用镶衬法进行修复,再用挖衬法将修复好的小块粘连到书叶上。镶衬法:将脱落的小块四周的焦脆处和霉烂处轻轻刮薄,取比脱落的小块大一些的定制的补纸,依小块的大小用铅笔画出形状,然后延铅笔线内缩2-3mm再用铅笔勾勒出形状,用马蹄刀或者手术刀挖出内线多余补纸部分,四周边刮毛,有纤维出来,用毛笔在补纸上上面浆,然后将脱落的小块对准铅笔画的线印粘上去。

(6)对于只剩下半截或者大半截的书叶,采用夹接法进行修复。首先要确定书叶的大小,这批藏文古籍有多种尺寸,确定书叶尺寸,可在这批藏文古籍中找到相同的书叶,记录尺寸。根据书叶的大小,将定制的补纸覆在破损书叶上,用铅笔沿破损边缘勾勒出破损轮廓和缺失书叶的大小,破损边沿勾勒出的线,用剪刀沿画线向外放出2-3mm,剪下需要的补纸,将剪下的补纸画线一头的纸剖开,上下各两层,剖开的进深为10-15mm。破损书叶残缺的一头,用马蹄刀或者手术刀将处理过边缘的书叶夹到剖开的补纸中,调整好位置,在书叶破损边缘和补纸剖开的夹层上涂浆糊,用毛刷轻刷粘合后翻面,在另一面的书叶和补纸上涂浆糊粘合。用镊子将多余的补纸剔除,书叶与补纸重合的宽度在3-4mm之间。再用手术刀或马蹄刀将夹接上去的补纸外层轻轻刮去2-3mm,让书叶与补纸重合部位服帖、平整。

(7)对于书叶外围大面积破损、破损边缘不规则、有字部分破损少或伴有絮化现象的书叶,可采用人工纸浆补书法。取一个大于书叶的不锈钢托盘,在托盘上放置一块钢丝网,将抄纸的帘子铺在上面,便于多余的水向下流出。将需要修复的已洗净、展平的书叶平铺在帘子上,周围缺损的地方用与书叶厚度相同的塑料片平铺围挡住,防止周围缺损地方溢出纸浆。根据书叶破损面积大小,取适量搅拌好的混合纸浆,均匀地浇于书叶的缺损处,用量与书叶破损的面积与厚度相同,有字迹的地方用启刀将溢到字迹上的纸浆往破损方向拨,避免纸浆留在有字迹的地方。用启刀、镊子调整纸浆的厚度、匀度,待匀度适合后,在正面铺上一张化纤纸,在化纤纸的上面放上一块和书叶大小一致或比书叶大一点的木板,一只手托住木板,另一只手抄着帘子,快速将书叶翻转,取掉帘子和四周的塑料片,在上面铺上化纤纸,放上木板,放入压书机内重压10-15分钟,取出后,把化纤纸和木板去掉,晾至水份八成干,裁齐,再压平即可。

4 纳格拉洞藏经的内容初考

历时五年的纳格拉洞藏经修复项目于2018年圆满完成,这批藏文古籍终于可以提供给专家学者读识研究了。原迪庆日报社藏文编辑部主任(主任编辑)白玉先老师辨识了这批藏经的基本内容,大概如下。

4.1 手抄版,大张

第一“嘎”部,是《大般若经》的《贤劫经》:《贤劫经》又称《圣者贤劫》,是佛祖释迦牟尼给菩提萨埵讲授入定、等持的道理。曰:于所观察事或于所缘,一心安主稳定不移的心所有法。

第二“卡”部,为《享用大般若》:释迦牟尼佛给自己的十六大徒弟之一阿难讲解佛法有一百零八门,其信仰为法的道理。

第三“尕”部,为《智慧发达》:《智慧发达》又译作智波罗蜜多。佛祖释迦牟尼主要讲授六众生寿数。

第四“加”部,为《集经说释义》: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初转法轮讲“取舍”道理。

第五“恰”部,为《圣者盛装》:佛祖释迦牟尼给声闻弟子讲解“持护不舍为门,虽达五蕴所摄诸法人无我性”的道理。

第六“甲”部,为《妙法莲花经》:这部经书原来的版本共有十三卷二十七章,是印度佛学家苏任妥罗菩提、西藏译师僧纳南智军翻译校对。主要内容为佛祖释迦牟尼讲解贪恋七宝等虚伪事物的不确定性。

第七“娘”部,为《涅槃经》:佛祖释迦摩尼给弟子讲解世事无常的道理。

第八“踏”部,为《别解脱经》:释迦牟尼佛讲解二百五十三条比丘堕罪和三百六十四条比丘尼堕罪。

第九“达”部,为《大乘信修》:主要阐述大乘信仰修行的十一个诸法性相。

第十“纳”部,为《智海经》:佛祖释迦牟尼在讲述修道养心方面的经文。

第十一“巴”部,为《梵天说经》:佛祖释迦牟尼与须菩提对话录。

第十二“帕”部,为《大乘百福相经》:该经颂偈九十合为一卷。是释迦牟尼佛回答文殊菩萨问题的经典。

第十三“八”部,为《般若五部经》:又称五般若,即《大般若经》《华严经》《宝积经》《八楞伽经》《大涅槃经》。

第十四“马”部,为《信力入印法门经》:是印度佛学家苏任妥罗菩提、西藏译师僧纳南智军把梵文翻译成藏文。

第十五“阿”部,为《力波罗蜜多》:是十波罗蜜多之一,是思择力和修行力以异己之力所不能损的殊胜妙智。

以上十五部经书均用藏文正楷书写,其中有两种书写(抄经)风格,估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抄写的。

4.2 法事用经书,手抄本,小张

第二种手抄本是用藏文珠擦字体抄写的,共三套,是宁玛派僧人常用经书。这三套经书页数不多且也有残缺之处,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僧人常用经文《供奉静猛天众》《阻凶法》等。

4.3 记事本,手抄本,大张

第三种手抄记录本用的是藏文草书抄写,该手抄本的内容为当地村民交租情况登记。

4.4 大般若经,雕板,大张

第四种雕板印刷版本内容为《甘珠尔》大藏经的《大般若经》之《十万颂》。《大般若经》为《甘珠尔》经部主要内容。该书从藏文第一个字母起到第三十个字母共有三十部经涵。是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五舍城等处,采用舍利子、经菩提帝释天等互相问答的形式,为诸菩萨僧众演说甚深空性教理的经典,全书共十万颂。

这套雕板版本初步确认为理塘版《甘珠尔》。理塘版《甘珠尔》,又称“丽江版《甘珠尔》”,1608年第十九代云南丽江土司噶玛·弥旁索朗绕登(汉名木增,明朝册封的官职为明朝钦陛通仪大夫世守滇西云南布政司右参政),遵照噶玛·曲杰旺修上师(噶举派第六世红帽活佛)之命,出资在香格里拉境内康思寺刊刻《甘珠尔》之版本,是藏地最早的《甘珠尔》刻本。

5 余论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古籍保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和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的组织实施下,迪庆州图书馆藏“香格里拉纳格拉洞藏经”修复项目历经五年圆满完成,修复藏经多达2,285叶,开启了全国藏文古籍修复的先河,对全国少数民族古籍的修复、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是中华古籍修复的重要成果。

(本文要感谢云南省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传习所云南传习所导师杨利群团队在藏文修复技艺上的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狼毒藏文纸浆
日奔纸张纸浆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敦煌本藏文算书九九表再探
草地毒草狼毒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狼毒净和灭狼毒对青海省草地狼毒的防治效果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青海草地毒草狼毒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褪去喧嚣 回归理性 让纸浆期货服务实体经济
黑水城和额济纳出土藏文文献简介
UPLC法同时测定狼毒大戟中岩大戟内酯A和B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藏文人名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