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布局探讨
2018-01-28陶涛
陶 涛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1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地加大了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和旧馆改造的力度,公共图书馆新建馆舍拔地而起,旧馆面貌焕然一新。据统计,2017年,我国有3 166所公共图书馆,比1979年的1 651个增加了1 515个;从业人员57 567人、图书总藏量96 953万册,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建筑面积 1 515.27 万m2[1]。可见,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社会功能。作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布局深刻影响着公共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发挥。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和读者需求多样化的今天,探讨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布局,建设功能齐全、服务便利、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公共图书馆,不仅能有效满足读者的服务需求,而且有力地彰显了地域文化的魅力。
2 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布局原则
2.1 开放性
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布局的开放性,反映在建筑造型的开放性和内部空间布局的开放性。作为文化标识的图书馆建筑,其外观造型与设计应着力反映其开放性特征。图书馆建筑整体既要简洁美观、线条流畅、大气开放,又要体现当地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如湖北省图书馆建筑外观的“楚天鹤舞,智海翔云”的造型,既有鹤舞翔云的本土文化意象,又吻合湖北省图书馆“楚天智海”的美誉。现代公共图书馆不但要为人们提供文献信息,而且要向支持人类学习和创造知识的方向发展。因此,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布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为人的服务为导向,围绕人的需求而展开,把图书馆空间布局成动态的、灵活的开放空间体系,实现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如杭州图书馆全馆总面积4.4万m2,对读者开放面积达4万m2,占总面积的90%,突破了传统图书馆条块分割的格局,倡导“平等、免费、无障碍”的理念,实行最大限度开放服务[2]。
2.2 服务性
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布局要体现服务性特征,将图书馆服务区域设置在便利读者使用的地方。根据读者类型和服务需求,合理设置服务区域。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材料,通过室内装饰、家具的设计摆放、美好环境的营造等方法组织服务空间,为读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空间阅读环境。在有良好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低层楼设置老年读者、少儿读者、残疾人读者服务空间,以方便这些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服务空间应宽敞明亮、标识系统导向应清晰、家具陈设要体现人性化,使读者走进图书馆,便可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如四川省图书馆新馆设立了31间共17种专题阅览区(室),在一楼设立青少年阅览室、视障阅览室、报告厅、展厅等,将行政办公区、综合办公区设置在较高的楼层[3]。
2.3 环保性
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读者人流量大,要求空间布局做到节能、环保,以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建设应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环保节约。”[4]公共图书馆建筑构配件、装修材料和建筑设备必须选择安全、节能、环保、不损害健康的产品。在内部空间装饰上,选用节能环保的装饰材料,适当采用暖色系增加灵动感,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实现内部功能空间与绿色观赏空间的有机结合,以提升图书馆的亲和力。在采光照明方面,采用自然采光和设备采光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提供舒适与足够的光线,增加读者的阅读品质。如江西省图书馆新馆中庭引入自然采光,屋顶采用三银玻璃,隔热、保温效果好,减少遮光窗帘的使用;阅览区使用智能书架,声控灯光,节约能源;内部空间装饰材料注重安全性、实用性、环保性,地面选用静音材料,以保障图书馆的安静氛围。
2.4 发展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不断延伸,这势必要求在图书馆功能布局上留存发展空间,以备新增设的服务功能使用。图书馆功能布局一方面要满足现今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留有一定面积的发展空间。馆藏数量的不断增加,要求图书馆留有足够的贮藏空间收藏本馆特色文献和古籍文献;读者数量的持续增长,要求图书馆细化服务,开辟新的服务空间。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布局坚持发展性原则,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因书籍增加带来的收藏空间的不足,解决因读者需求增加带来的服务空间的不足。如湖北省图书馆在藏书空间上,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藏书体系,在地下一、二层设置密集书库,可容纳400万册藏书,满足10~20年的藏书增长需求[5]。
3 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布局思路
21世纪,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公共图书馆的开放不仅是空间的开放,而且更是资源的开放。笔者认为,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布局要充分开放图书馆的空间和资源,以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知识需求、情感需求、教育需求、个性化服务需求。
3.1 实体文献服务空间
实体文献服务空间是图书馆以物理空间为基础为读者提供实体文献阅览及借阅服务的空间,是图书馆最基本的服务空间,能较好地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收藏的实体文献包括刻写型文献、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视听型文献。收藏印刷型文献,为读者提供纸质文献服务,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内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45.1%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纸质阅读仍是主流[6]。因此,公共图书馆要根据读者阅读需求特征,设置各种实体文献服务空间,以应对各类型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需求。如江西省图书馆新馆1~5层楼,分别设置了少儿阅读区、残障阅览区、中文阅览区、报刊阅览区、中文期刊阅览区、外文阅览区、地方文献阅览室,满足了各类读者的各自阅读所需。
3.1.1 文献阅览与借阅区域
开展文献借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根本。公共图书馆应设置图书、报刊以及缩微文献、视听文献服务区域,面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在实现图书馆自助服务的情况下,可将阅览区域与文献借还区域合二为一,提供集借、阅为一体的大空间实体文献服务区。公共图书馆可根据馆藏特点及读者需求特点,设置中外文图书借阅区、中外文报纸借阅区、中外文期刊借阅区、缩微文献阅览区、视听文献借阅区。根据各类文献馆藏规模,可进一步细化各服务区,如广州图书馆开设了中外文报刊区、文学图书区(非中国小说)、中国小说区、社会科学图书区、科学技术图书区、综合性图书区、中外文工具书区、普通视听资料区。少数民族集聚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还可设置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文献服务区,如内蒙古图书馆设置了馆藏蒙文书目查询、借阅服务区。根据本馆馆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还可设置特殊文献服务区域,为地域文化研究、学术专题研究提供可利用的空间和资源,如江西省图书馆构建了江西地方文献主题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构建了俄罗斯文献信息中心等。
3.1.2 特殊群体服务区域
《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年)》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7]公共图书馆要调查服务区域内少年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群体的服务需求,设置少儿读者服务区、老年读者服务区、残疾人读者服务区,以体现公共图书馆服务无差别化的思想。如吉林省图书馆设置了少儿阅览室、低幼阅览室;广州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设了文学艺术图书区、综合书刊区、视听资料区等;山西省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设置了视障阅览室;甘肃省图书馆专门为农民工提供了图书借阅、上网、劳动保障、用工信息、法律维权等服务空间[8]。
3.1.3 阅读体验区域
上海图书馆原馆长吴建中在“图书馆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转型”研讨会上指出,图书馆要从以阅览为主的空间,转变为交流和开放的空间;图书馆需要营造温暖的空间让人们来这里讲故事、听故事[9]。阅读体验区域正是为人们提供讲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体验活动的交流和开放的空间。阅读体验区域的设置,目的是为读者开展体验式阅读推广服务,改变图书馆以新书推荐、阅读排行榜、读书征文比赛等读者体验元素较少的阅读推广模式。图书馆要在调查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依据馆藏资源的利用情况,设置艺术阅读体验区、文学阅读体验区、生活知识读物阅读体验区等阅读体验区,面向读者开展如欣赏、表演、竞赛、游戏、制作等阅读体验活动,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读者的阅读效果。如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创建的“创意生活空间”,围绕衣食住行面向成年人读者开展体验式阅读推广活动。其推出的“创意工坊”活动,将手工制作生活类制品的体验嵌入到生活类读物阅读推广活动中,充分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需求。
3.1.4 文献信息获取支持区域
文献信息获取支持区域主要包括基藏书库、外借书库、报刊书库、古籍书库等。基藏书库对全馆藏书起总枢纽、总调度作用,具有藏书量大、知识门类广的特点。外借书库、报刊书库收藏图书、报刊的复本,古籍书库专门收集古籍资料。这些文献信息获取支持区域的设立,主要起着保存文献的作用,提高了图书馆文献供给能力。如国家图书馆建立了保存本书库、吉林省图书馆建立了保存本图书阅览室等。
3.2 虚拟文献服务空间
与实体文献相对应的虚拟文献,又称为数字文献,是指以二进制数字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文献以及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在因特网上发布、传递、以节点为中心分布,并能在网络终端得以再现的文献信息单元或文献信息集合[10]。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信息环境给图书馆馆藏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使图书馆传统的馆藏资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数字出版空前发展和网络资源大量增长的情形下,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及其他商业数据库以其快捷的检索、方便的数字阅读,成为读者阅读的“新宠”。虚拟文献服务空间的构建不但需要数字文献资源做支撑,而且需要相应的阅读设备和检索设备做保障。公共图书馆要依据已有的数字文献资源,开辟物理空间,配置数字文献资源阅读设备,为读者提供数字文献检索、下载和阅读服务。
3.2.1 电子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是读者通过图书馆物理空间配备的计算机、互联网对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如本馆的数字化文献、购买的商业数据库、有组织的网络文献)进行访问、检索文献信息,获取电子文献的空间,包括电子文献阅览区、网络资源阅览区。电子阅览室的设置满足了读者获取数字文献的需求。电子阅览室的设置节省了大面积的建筑空间,却提供了相似的阅读服务。电子阅览室主要提供电子书、电子报刊、各种数据库等数字资源的检索、浏览、下载、阅读等服务,读者利用电子阅览室的数字资源,可获得等同的纸质文献服务。如江西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配置了高性能服务器、存储设备、防火墙和数字资源加工制作设备等,建设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可为读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
3.2.2 多媒体阅览室
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为读者提供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场所,其服务内容应以教育、学习为主,兼顾娱乐、生活、交际等方面。公共图书馆可在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根据读者服务需求,另辟专门提供音频、视频等服务的多媒体阅览室,提供听书、观看影视作品、浏览图片等服务。如深圳图书馆建立的“爱来吧”,集悦读、悦听、悦聆、悦览为一体,特别提供了数字音乐、学术视频等数字资源的阅读、下载和视听欣赏服务;天津图书馆设置了音乐欣赏区、多媒体演示室、影视资料欣赏区等多媒体阅览室,为读者提供音乐欣赏、影片欣赏服务。
3.3 知识信息服务空间
从参考咨询到信息咨询再到知识咨询,图书馆咨询服务的内容在深化,其实质是以文献为依据,通过个别解答的方式,有针对地向读者提供具体的文献、文献知识或文献途径的一项服务工作。知识信息服务空间是依托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由图书馆员提供知识信息咨询服务,将读者的特定信息需求与特定馆内资源内容进行联系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可以网络为服务平台,面向读者开展数字咨询服务,咨询问题答案通过网络传播,咨询问题答案实现众人分享,提高了图书馆知识信息咨询服务的效率。公共图书馆可设置咨询服务区,提供一般化的信息咨询服务、专门化的知识提供服务。如成都图书馆在馆区6楼设立参考文献室,为读者提供各类知识信息服务。信息共享空间以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培育读者信息素养和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及研究为目标的新的服务方式,现已成为国内外大学图书馆重点构建的服务空间。公共图书馆可在参考咨询服务空间的基础上,在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工作者和指导教师的共同支持下,建设信息共享空间,为读者的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读者在享受最新的阅读体验的同时可以进行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如加拿大多伦多参考图书馆内部设立了信息共享空间,设有咨询台、“信息连接”电子阅览区、残障人士电脑区、个人计算机区、学习中心、数字化设计工作区、小组学习室等服务区域,为读者(包括个人、小组或学术团队)的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提供服务,培育读者的信息素养,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11]。
3.4 休闲、娱乐、教育空间——“第三空间”
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将家庭居住、职场环境以外的空间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书店、酒吧、KTV等实体场所称为“第三空间”。“第三空间”是自由、宽松、便利的,没有家庭角色的束缚,没有职场的等级压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释放自我,不受功利关系限制的公共空间[12]。人们在“第三空间”可尽情放松、消遣、学习、交流、思考。“第三空间”具有明显的自由、宽松、便利、公共、开放、平等等特性[13]。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打造,满足了读者的情感需求、教育需求,是现代人们释放自我、愉悦心灵的重要场所之一。
3.4.1 休闲娱乐空间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对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日益增强。尤其是随着休闲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于休闲空间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文化娱乐功能,重视休闲娱乐空间的构建,为人们提供实现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舞台。公共图书馆可设立绿色休闲厅、咖啡厅、餐饮厅等休闲空间,让到馆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放松身心、聊天交流。如天津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新馆等设置了休闲空间,专门为读者提供餐饮服务。
3.4.2 教育空间
开展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一项主要的社会功能。讲座报告厅、展览厅等空间的构建,主要面向读者开展社会教育服务。公益讲座作为公共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一种形式,已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读者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展览服务直观性强、普及性广,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是读者乐于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自从文化部将讲座、展览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估项目以来,公共图书馆积极创造条件举办讲座、展览活动。因此,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布局中,应设置讲座报告厅、展览厅,重点面向读者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如陕西省图书馆新馆1—3层楼的西部分别设置有多功能厅、报告厅,东部有展览厅、电教室和普通教室,是开展教育培训、进行学术交流、举办讲座及展览的好场所[14],又如江西省图书馆新馆设置了固定展厅、学术报告厅,为图书馆展览服务的开展、讲座报告会的举办,创造了良好的空间。随着创客运动的兴起,国外图书馆在创客空间的建设、创客教育活动的举办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我国公共图书馆可借鉴国外图书馆的做法,创新学习环境,建设创客空间,发挥在知识交流和传播上的优势,积极开展创客教育活动,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大众创新创业服务[15]。如深圳图书馆建设的创客空间,配置了3D打印机、锯床切割机等,为青少年开展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课程内容的创客教育。
3.5 管理办公空间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良好的图书馆管理不可缺少。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布局上,要充分考虑保障图书馆服务正常开展的管理空间的设立。一是设立行政办公区域。行政办公区域的设置可根据图书馆管理需要,用大开间分隔而成若干个办公区。二是设立业务办公区域。依据图书馆业务工作的种类,合理安排业务办公区。如采编部门负责全馆的文献采访、编目等工作,空间面积需求大,其办公区设置应安排在图书馆交通方便的一楼,以更好地实现新采购文献的运送、新加工文献的分配。如江西省图书馆新馆将采编中心设在第一层楼,将其他业务办公区域设在第六层楼。三是设立技术设备区域。图书馆技术设备区如计算机房是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的中心,机房的建设必须要保证计算机等设备长期、可靠地运行,同时还要为机房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图书馆计算机房可设置在图书馆大楼的二楼或三楼中心位置,应与检索大厅、文献借还区域、采编部门、电子阅览室等终端距离较近。其他如配电房、空调机房、监控室等一般都设在图书馆的底层一角,应尽量远离读者阅览区域和办公区域。
4 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地区的社会阅读中心、社会教育中心、社会信息交流中心。公共图书馆要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做好空间功能布局工作,构建起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手段先进、服务环境舒适的图书馆空间,在学习型社会构建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