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及实施情况
2018-01-28王先达
王先达
一、规划编制过程及规划成果体系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水利部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意见》,水利部对规划修编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淮委成立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和技术咨询专家组,启动了规划修编工作。8月,水利部批复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淮委全面开展了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送审稿修订》《修订稿》等。2012年,水利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审批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的请示》,2013 年 3 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本次淮河流域规划成果体系由规划、规划说明、专项规划、专题研究等组成。《规划》包括前言及流域概况等16章和附图。规划说明包括淮河流域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农村水利、综合管理等规划说明。专题规划包括淮河流域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淮河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专题研究为淮河流域生态用水调度研究。
《规划》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二、《规划》概要
1.流域概况
淮河流域涉及鄂、豫、皖、苏、鲁5省。流域面积27万km2,人口1.7亿,耕地约1.9亿亩。
2.形势与问题
规划预测,淮河流域将进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国承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区,保障国家粮食的战略区域,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在实施国家交通安全战略中处于枢纽区域的地位,将成为我国新兴的制造业基地。指出了淮河流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总体规划
本章提出了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的基准年和近、远期规划水平年(2007、2020、2030),总体目标和近、远期规划目标,以及防洪除涝,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水土保持,农村水利,航运,流域综合管理的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以及用水总量、水资源与生态保护、用水效率、防洪等方面的控制指标。
4.防洪除涝规划
(1)现状防洪体系
包括防洪区和防洪工程体系。防洪区由防洪保护区、行蓄洪区和洪泛区组成,总面积16.4万km2,耕地1.42亿亩,人口1.25亿人。经过60年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湖泊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淮河干流17处行洪区是淮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认为,淮河上游防洪标准偏低;行蓄洪区启用时需转移大量群众;低洼地区因洪致涝和“关门淹”的现象严重;中小河流亟待治理。淮河治理亟待加强和完善。
(2)洪水总体安排
经过延长洪水系列和复核,确定采用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的设计洪水成果。提出了洪水安排的原则和设计洪水安排及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
(3)兴建水库
新建大型水库10座、中型水库31座;近期扩建中型水库19座、加固中型病险水库47座、加固大中型病险水闸500座。
(4)河道整治
淮河干流上游通过修建水库提高防洪标准。近期结合中游行洪区调整,扩大行洪通道,巩固河道设计泄洪能力;远期进一步整治河道,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淮干下游,按洪泽湖300年一遇洪水,近期安排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入江水道和分淮入沂整治工程、洪泽湖大堤加固、废黄河治理等工程。为了控制100年一遇洪水湖水位不超过14.31m,远期增建三河越闸。沂沭泗骨干河道,南四湖湖西大堤、湖东堤特大矿区段和骆马湖防御100年一遇洪水,其他堤防防御50年一遇洪水。近期加固沂沭泗河上游堤防,完善南四湖防洪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骨干河道防洪工程体系。远期按南四湖、骆马湖防御100年一遇洪水的要求扩大韩庄运河、中运河和新沂河的行洪能力。重要支流:淮河水系,近期按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洪汝河、黑茨河、包浍河、新汴河,按5年一遇排涝标准,实施茨淮新河清淤,按10~20年一遇标准治理史灌河、淠河,按20年一遇的标准治理池河。治理溧河洼。远期治理沙颍河、汾泉河、涡河、惠济河、奎濉河和怀洪新河。沂沭泗河水系(略)。流域面积3000km2以下防洪除涝问题严重的河流,按防洪10~20年一遇、除涝3~5年一遇的标准逐步进行治理。
(5)调整行蓄洪区
淮河流域的行蓄洪区计29处。规划将淮干17处行洪区调整为防洪保护区6处、行洪区6处、蓄洪区2处,并入洪泽湖周边滞洪区1处,废弃为河道2处。另外,修建沙颍河大逍遥滞洪区1处,调整黄墩湖滞洪区的范围。规划实施后,淮河流域共有21处行蓄洪区。
规划还安排了蓄滞洪区的工程建设和安全建设。
(6)除涝
贯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治理范围分10个片区,总面积10.5万km2,耕地约0.9亿亩。除涝标准一般为5年一遇,里下河腹部地区达到10年一遇。近期治理面积0.55亿亩,远期治理面积0.35亿亩。
(7)城市防洪
包括信阳等6座全国重要防洪城市及漯河等15座淮河流域重要防洪城市。其防洪标准一般为50~100年一遇,排涝标准一般为10~20年一遇。
(8)海堤
淮河流域海岸线北起山东省日照市白马河口,南到江苏省南通市如泰运河口,全长约935.3km。规划提出了主海堤及其他堤段的防潮标准。规划海堤长936.1km。
5.水资源配置与开发利用规划
(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淮水、沂沭泗水、江水、黄水并用的水资源利用工程体系。多年(1956~200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94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45.4亿m3。2006年供水总量为512亿m3,缺水量74.6亿m3。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为44.4%,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为58.4%。指出了淮河流域面临的水资源问题。
(2)节水
为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用水需求得到保障的目标,提出了不同水平年的节水指标和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的节水措施和节水量。
(3)水资源供需分析
通过需、供水量预测,提出了淮河流域基准年、2020年、2030年多年平均缺水量和缺水率。
(4)水资源配置
按照总量控制、系统配置、优先生活、兼顾农业、工业、生态及航运用水,强化节水、鼓励其他水源开发利用及综合协调等原则,提出了各种水源供水配置、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用水量配置、用水户间用水量配置及省际间出入境水量配置的成果。
(5)供水保障
提出了城镇和农村供水的现状与发展,供水目标与指标、供水量和保障措施,以及供水工程建设风险对策。
(6)供水工程
为了增加供水量,规划提出新建水库,完善配套现有机电井及新增部分机电井,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引江济淮工程,苏北引江工程,以及临淮岗工程综合利用,淮水北调,洪水资源利用、污水处理回用等供水工程。
规划淮河流域基准年、2020年和2030年水平,特枯干旱年的缺水率为21.5%、6.6%和2.7%,提出了特枯年水资源配置及缺水对策。预测沿海地区2020年缺水率为1.8%,2030年基本不缺水。
6.水资源保护规划
淮河流域COD和NH3-N水域纳污能力为 46.0万 t/a和 3.28万 t/a。2007年城镇点源入河废水量为44.5亿 t,COD和 NH3-N入河排放量为73.4万t和7.97万t,超过纳污能力92%和199%。污染较严重。
规划近期以实现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和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为重点,在实现入河排污总量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强化水资源合理调度,进一步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主要控制指标COD和NH3-N达标率提高到80%,远期基本实现水功能区COD和NH3-N全面达标。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城镇饮用水源地保护、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规划。
7.水土保持与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淮河流域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面积为4.24万km2。规划到2020年、2030年,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程度60%以上和90%以上。提出了桐柏大别山区等7个自然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和丘陵山地水蚀区等三个不同类型侵蚀区的水土保持工程。规划提出山洪灾害防治应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8.农村水利规划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2005年淮河流域有6243万人饮水不安全,到2009年已有2083万人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规划到2013年基本解决农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规划还提出了关于灌溉与排水的规划意见和农村水环境整治意见、整治原则和对策等。
9.航运规划
淮河流域内河航运发展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四级以上航道为骨干,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航道网络;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专业高效的港口体系,主要港口具有明显的物流中心作用。远期在引江济淮工程基础上建设通航设施,在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基础上完成入海航道建设任务。
10.水力发电规划
规划提出了淮河流域水力资源的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和经济可开发量。给出了已开发和正开发水电站的座数,装机容量、设计年发电量,以及规划新建水电站座数、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
11.流域综合管理规划
本章包括流域管理现状,规划目标与任务,流域管理体制与机制,防洪抗旱减灾管理,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管理,河湖、岸线及工程管理,水土保持管理,应急管理,管理能力建设等。
12.重大工程
本章确定“淮河干流行洪区调整工程”“淮河下游扩大和巩固工程”“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大型水库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能力建设工程”等为本轮规划的6项重大工程。
(1)淮河干流行洪区调整工程
淮河干流行洪区调整结合河道整治,一方面扩大中等洪水出路,另一方面必须满足设计条件下淮河干流设计排洪的要求。包括南润段、邱家湖行洪区调整工程等10个子项工程。
(2)淮河下游扩大和巩固工程
实施淮河下游扩大和巩固工程,可使洪泽湖的防洪标准达到规范要求的300年一遇。包括四项子工程:建设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整治入江水道和分淮入沂工程,加固洪泽湖大堤。
(3)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
近期重点治理范围计10片,总面积近6万km2,耕地约0.55亿亩。通过分片综合治理,使除涝标准一般达到5年一遇,里下河腹部地区达到10年一遇,区域除涝条件明显改善,除涝减灾能力显著提高。
(4)大型水库工程
规划修建大型水库10座,其中近期拟建出山店、前坪、庄里、张湾、江巷等5座;远期拟建白雀园、袁湾、晏河、下汤、双侯等5座。
(5)跨流域调水工程
包括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和苏北引江工程。东线第一期工程向苏、皖、鲁三省供水,年净增供水量分别为 19.25亿 m3、3.23亿 m3、13.53亿m3。中线第一期工程调水95亿m3,分配给淮河流域河南省郑州等5市14.3亿m3。引江济淮工程向安徽省输水干渠沿线及淮北地区补充水源,还向河南省商丘、周口两市供水。苏北引江工程向里下河腹部地区和滨海地区供水,由东引工程和临海引江工程组成。
(6)管理能力建设
流域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包括综合管理平台和科技与基础工作平台建设。
13.环境影响评价
本章提出了环境保护目标,进行了环境现状分析和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等6方面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监测。其评价结论是:从环境角度分析,在采取减免或减缓不利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后,规划方案总体可行。
14.实施安排与效果评价
近期实施防洪除涝工程等七项工程。流域综合规划的实施,将对淮河流域水利建设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将显著改善淮河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有效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明显提高水资源质量及河流健康状况,有利于改进和完善流域综合管理。
15.保障措施
提出了法律保障、投入保障、管理保障和科技保障等4方面保障措施。
16.结语的建议
提出了及时修订补充流域综合规划,做好流域供水、灌溉、抗旱等相关专业、专项规划编制,以进一步完善流域水利规划体系等三点建议。
三、规划实施情况
2013年3月2日,国务院批复了《规划》。6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联合印发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方案,要求“用5~10年时间,基本完成38项进一步治理淮河的主要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淮委协调流域各省积极开展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相关工程,抓紧工程进度、质量和施工安全,进展顺利,尤其是重大工程的建设进度(包括前期工作)比较快。进展情况如下:
淮河干流行洪区调整工程:南润段及邱家湖两个行洪区调整为蓄洪区,已建成进(退)水闸。石姚段、洛河洼、荆山湖三个行洪区调整已基本上完成。蚌埠~浮山段(包括方邱湖、临北段、花园湖、香浮段4个行洪区调整正在抓紧实施,近期将建成。其他各段行洪区调整的《可研报告》均已编制完成,等待审批。
淮河下游扩大和巩固工程安排的4项工程。其中3项工程(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分沂入沭整治工程和洪泽湖大堤加固工程)已经建成。另一项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等待审批。
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的世行贷款项目、川东港工程、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工程已建成,山东省南四湖片治理工程正在实施。其他洼地治理工程的《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等待审批。
近期安排的5座大型水库,已有4座(出山店、前坪、庄里、江巷)开工建设,预计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张湾水库正在抓紧做前期工作。
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第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2014年建成通水,发挥效益,淮委(和海委)等单位正抓紧东线二期工程规划,安徽省淮水北调工程已经建成,引江济淮工程正在实施。苏北江水东引工程规划的新通扬运河扩大、泰东河拓浚、泰州引江河二期等骨干工程和通榆河北延工程,已经建成。
主要支流河道新汴河、淠河、史灌河、池河、北汝河、洙赵新河、泗河、绣针河等已经或正在治理。洪汝河治理工程的《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等待审批。其他支流也在抓紧做前期工作。
水资源开发利用:淮河干流和沂、沭河水量分配方案已经审批;沙颍河、涡河、洪汝河、史灌河水量分配方案正在报批。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综合利用正在抓紧前期工作。
流域管理能力建设也在逐年安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