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百川:国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健全的国民

2018-01-28

教育家 2018年48期
关键词:视导百川教育

刘百川是我国近现代一位有影响的教育家。1926年中师毕业后,刘百川历任东海中学附属实验小学校长、扬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教导主任、江苏省教育厅科员、江苏省大港乡村试验区主任;抗战期间,任四川省教育厅编审秘书、义务教育委员会总干事、华西大学副教授、四川大学教授、金陵大学兼职副教授;抗战胜利后,任江苏省教育厅第三科、第四科科长,兼任江苏教育学院教授、基本教育试验区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工农教育系主任、教授,江苏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教授;1957年赴徐州师范学院任教。刘百川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对初等教育、乡村教育、国民教育以及新中国全面发展教育,都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共出版著作四十余部,主要有《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乡村教育实施记》《国民教育》《现代儿童教养研究》《全面发展的教育》等。

刘百川立足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对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教育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刘百川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对自发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激发学生自发活动的学习;课程应注重将知识与行为并重,以使学生能行以求知,知而后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教材应采用心理排列的方法,以期符合学生生活的方式和需要;校长是学校学术上的领袖而非学校事务上的领袖,教师只有通过研究教育实际问题和进修,才能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乡村教育要与社会改造相结合并融入社会生活;国民教育不是“栋梁教育”,而是基础教育;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若把全面发展误解为平均发展,就会导致教育实践中的严重错误。

民国时期,“国民教育分义务教育及失学民众补习教育两部分,应在国民学校及乡(镇)中心学校内同时实施,并应尽先充实义务教育部分”。

抗战期间,刘百川曾任甘肃省义务教育视察员、四川省教育厅编审秘书、义务教育委员会总干事等职,因此刘百川十分重视和关注乡村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国民教育行政问题》中,刘百川认为,“一个国民学校的毕业生,无论儿童或成人,能升学的升学,不能升学的,便都能各就自己的才智、兴趣,从事各种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能,为社会服务;人人都有兴趣自动地管理社会公共的事业,有权利不放弃,有义务不规避;人人都能以平等的精神互相对待,没有一个人想变成特殊的阶级,更没有一个人想不劳而获地享受特殊权利。而每一个毕业生更能利用机会随时注意学习与进修”。他认为,国民教育要普及到全体国民,国民教育不是“栋梁教育”,而是基础的教育。“国民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健全的国民。”“第一是理想的培育,希望每一个国民,受教育以后都有一个正确的理想,时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其次是“为公服务精神的培养”。他说:“过去以及现在的学校,对于身心健康的训练太不注意了,因此我们要重视身心健康的训练。我们要为国家培养健康的国民而使每一个学生有健全的身心,实为第一要务;其次便是生活‘知能’的训练,希望每一个学生不仅有各种生活的知识,而且要有各种生活的能力,而能力尤重于知识,因此一切的课程与教材,都要考量是否合于生活的需要,是否能培养生活的能力,不要再一味地念书啃书了。”

为了实现这个任务,必须做到“平日的教育应与生活打成一片”,“学校的教育要引申到家庭、社会里去”,“教育的实施要尽量发挥教学合一的精神”,“要注意实施继续教育”。在《国民教育的真正任务是什么》中,刘百川提出:“教育的方法,要根本地改造、废除讲、读、背、考的传统过程,而代以共同观察、共同讨论、共同实践、共同批判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手脑并用,互相配合。”这是从历史根源上检讨国民教育实施中的问题。

刘百川在乡村教育实验区的实践中就非常注意改造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落后观念,他认为中国教育的转型就是要实现“都能各就自己的才能、兴趣,从事各种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能,为社会服务”。

义务教育的视导与巡视

刘百川《义务教育视导》的主要观点都取自于他在甘肃做义务教育视导员时在《甘肃教育半月刊》《国民教育指导月刊》等刊物发表过的文章。他认为:“谈到过去的教育视导,我们觉得一般视导人员仅做到‘视’的地步,而忽略了‘导’的工作。就是‘视’,也不过是敷衍了事,或是怀着一种侦探的心理,以发现秘密为干练,以更调撤换为风厉。使被视导人员对视导人员不知不觉间具有畏惧心理或仇视心理。而二者之间的意见乃永远不能接近,于是掩盖粉饰,寻事生非,造成教育虚伪的现象、对立的风气。过去各地视导人员与被视导人员的纠纷,其内容大部分如是,而真能了解视导人员的责任及视导真意的实不易多觏。”根据这个观点,他认为义务教育视导中对教师要“多加鼓励,多加指导,希望他们能够随时研究改进”,以“逐渐减少他们的错误,以增进教育的效率”。他认为,“消极的视察”“主观的批评”,以及对优劣的评定,不深入了解情况,滥用职权,视导次数过少,甚至对视导意见不直接与被视导人员发表,而是直接上报官厅都是不可取的。他提出要把视导作为一种手段,以指导为目的,视导人员要重视教师的人格与地位,加强与被视导教师感情的联络,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对被视导的教师进行指导,其中精神鼓励是有效的,而视导人员自己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教师。

在四川期间刘百川还写过一本《巡回辅导》,其核心内容是如何对乡镇义务教育进行有效的辅导,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因为当时国民教育的重点依旧在发展乡村教育,培训教师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本书的最后他写道:“亲爱的同志,你今日所做的国民教育巡回辅导工作,是具有历史意义与时代任务的,希望你能够以最大的努力最有效的方法,去为国民教育巡回辅导制度写下一页光荣的历史……”

义务教育教师的建设

民国期间国民教育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刘百川1948年出版的《国民教育行政问题》回顾了国民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其中 “国民教育的师资问题”备受关注。他提出了“师范教育发展的途径”“师范学校社会化”的问题,并认为应通过“在职的教育辅导”来解决国民教育的师资问题。在《普及国民教育的根本考虑——试答教育部国民教育行政问题》中,他用了较大的篇幅建议师范教育的改革以及改善教师待遇的问题。

他提出,“应积极发展师范教育”“师资训练,则应完全由省立师范负责,县立简易师范,应逐步取消”“分年训练师资之计划,应配合设校增班之计划”“师范毕业生必须限制服务,每一师范毕业生至少服务十年,始能升学或改业”“师范学校的课程、教材及训练,应彻底改造,使之能配合国民学校的实际需要”“师资训练经费,应由省负担,由中央予以补助”。他建议,“根据‘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之规定,各省市县国民学校教员之生活,应使之安定,予以保障”“改善教师聘任制度,初聘一年,再聘两年,三聘四年,四聘终身职”“教师应由教育行政机关聘用,一经聘用,予以保障,不随校长进退”“教师待遇标准,仍照衣食住行所需之三倍,有各省自定实施标准(在未能实施前,至少与现实政府公务员同等待遇)”,“年功加俸制,每满一年如无过失,即晋一级,每级的标准至少相当于原薪的百分之十”“除提高薪金外,对于教师的膳食住屋等,应全部由学校供给,对于教师子女入学,并规定特优办法”“县市政府应就事实之需要,常伴各种教师福利事业,各种舟车交通、卫生医药、劳动服役等,对教师应特定优待办法”。

他认为,应奖励久于其职而成绩优良之小学教员,“师范毕业服务期满,应免费免试升学,但限制升入师范大学或教育学院,毕业后仍应服务国民教育”“教师服务十年,应休假研究考察一年,如不休假,发双薪一年”,“教师服务若干年而有成绩者,应予升迁机会,如升入教育行政人员或师范学校教员,并规定从政的铨叙办法”“应规定教师的勋级,每服务若干年,及晋级授勋一次”“县市政府应办理教师的储蓄与保险,对于教师退休金抚恤金的给予,并应从优规定,其标准须足敷维持个人及遗族的生活”。

刘百川对师范教育和教师待遇问题的论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不仅是因为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职业本身就是一个奉献自己,以育人为己任的职业,如果不以优厚待遇对待教师,则无法稳定教师队伍,更说不上壮大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视导百川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生态环境我们改变了什么?
题解教育『三问』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中小学视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琴语” “律动” “百川”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一场美梦
《金娃——龙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